奇而生疑——浅谈初中历史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要有意创设一个个暗藏玄机的问题情景,刺激学生好奇心的膨胀,奇而生疑,产生问题。
  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朱熹也说:“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今中外学者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好奇好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潜力极大。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广,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开发。课堂上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寻求标准答案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已设计好的模式之中,学生们不会想问题,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但是历史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倡和鼓励學生质疑呢?
  首先,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真正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初中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会产生疑问:1.艺术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差异。例如:由于电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影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唐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等)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一定的艺术印象。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这些人物的历史形象和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容易引起学生产生疑问。2.以古律今的迷惑。初中学生常常以今人的思想和行动准则来度量古人。例如:学生对岳飞乖乖地奉旨班师、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等都迷惑不解地认为古人太愚蠢。3.教学内容中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是因为教材交代不清(如世界古代史上提到“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1595年被外族所灭”,后又提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这里的“巴比伦”被灭了又灭,学生就会有疑惑)或因为教材难度太高(如中国近代史上,国共10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态度的变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学生又感疑惑)而造成。教师应从学生的疑惑点出发,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心应手,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充分为学生设疑解惑。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在教学中要提倡教学民主。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时,才能很好地发挥创造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要有意创设一个个暗藏玄机的问题情景,刺激学生好奇心的膨胀,奇而生疑,产生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想了解的,想探究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表扬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婉转、耐心地作出解答。也有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这种“求异思维”,转变观念,将自己和学生置于相同的学习者的位置,和学生们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有些历史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标准答案,在和学生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精神。这些都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自身应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具备公平的宽广胸怀,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运用激励艺术,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凭借良好的情感能力和技巧,架设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第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会遇到学生“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这时,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铺路架桥”,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善待某些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好表现的插嘴现象,应将其与扰乱课堂秩序区别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疑引思,善问善诱,多创设一些悬念,多设置一些障碍,多营造一些氛围,多激发一些兴趣,让学生在频繁的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喜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例如:关于近代中国落伍的问题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落后挨打”。有学生通过阅读似乎形成这样的印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似乎中国落伍主要是西方列强侵略造成的。教师对此提出问题:中国是因挨打而落后还是因落后而挨打?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同学充分思考争辩外,教师还应做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永不满足,学而不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获,学有所进。
其他文献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黑箱导入法  所谓“黑箱”是
期刊
我们说球员打球有球感,歌手唱歌有乐感,朗诵要有“语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
期刊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而学生实验的能力正是创造能力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科学课上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非常重要,在实验教学时必须做到广度、深度的准确把握,增强其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讲授、演示精当、以点带面,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展,举一反三,循序渐进。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学生实验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
期刊
有人认为现代语文,中小学生不学自会,我以为这是非常片面的判断。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代语文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精致的语言,它的词汇比文言更丰富,语法更严密,表达也更精确,需要中小学生认真去学。许多优秀的现代语文作品富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或学术价值,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也值得中小学生认真去学。即使仅仅为了达到语文表达文从字顺、清楚明白的起码水准,中小学生也非得下大力气、下苦功夫
期刊
摘 要:一个老师学问再高,但是表达不好或者表达不清,他的学问是要大打折扣的,正所谓“茶壶里煮饺子”。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它、运用它,使其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课堂 高年级 语言艺术 修炼  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学艺术内涵无比丰富,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过程,在
期刊
情感是教师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是学习活动中构成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把情感作为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良好而积极的情感,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有必要的,是学生物理学习、教师物理教学的助推力。本文就情感教育在
期刊
教育必须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后进生问题的客观存在,说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或者教育体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后进生”也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们也有想变“好”的愿望,他们同样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歧视“后
期刊
摘 要: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
期刊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新课改的今天,当我们活跃在教研的舞台上纠结和研讨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设置的优化,谈论得热火朝天时,对于作业设计的质疑和研究也需要我们同样抛开旧理念的束缚,给其以足够
期刊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语文素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本文笔者结合实践,对语文课堂阅读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诵读策略  诵读即大声地读。诵读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的直接途径,是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好方法。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感受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抒情类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