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学古诗词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23456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古诗词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她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两千多年来诗人们忘情于其间的醉心之作,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之豪情壮志之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寄情山水,隐遁山林的恬静、淳朴之章;亦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羁旅思乡之作;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缠绵悲苦之乐;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时怀世,哀伤民生之音……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教授呢?不少的老师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成绩是斐然的。在此,我也结合本人浅薄的经验谈一谈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1.读诗百遍,其义自见 
  1.1 初读诗歌时,可选择与诗歌感情比较一致的民乐曲,做配乐诵读,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
  1.2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节奏、按节拍地吟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诗中的特定氛围。这就需要在读法上加以指导,主要是在节奏、速度、轻重音等方面作具体示范性指导。当然,不必如古人那样各有曲调,只要慢慢读,适当延长某些字的读音,有一点抑扬顿挫的情味就可以了。 
  1.3 通过反复吟诵,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的感受,品味诗的意境。对于初学者来说,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
  1.4 在训练中,近体诗和词中的小令,可先让学生背下来,然后吟诵;长一点的古体诗和中长调的词则可分层练习吟诵,最后也要能背下来。 
  2.授之以渔,锤炼技法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只需教给学生们一定的方法,让他们从中感悟,合理运用,其鉴赏水平就可自然提高,其学习诗歌的兴趣就会大增,老师们也可轻松教学。我以为鉴赏诗歌可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诗歌的形象性诗歌中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诗人情感的寄托,如《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事物形象指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如《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
  景物形象以所写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如《归园田居》中所描绘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就是一幅清新、恬静、淳朴的山村景象。
  而诗歌表现形象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通过事件来表现。如《木兰诗》花木兰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事她女扮男妆,代父从军的事件来写的。二是用环境来烘托。《过零丁洋》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通过环境的恐怖与萧瑟还反映诗人飘泊无依的形象。三是运用描写。诗歌中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都是诗中表现形象常见到的。四是直接抒情。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思來者,独立于悠悠天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其次是诗歌的语言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考试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2.1 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风格,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类:
  2.1.1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1.2 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2.1.3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2.1.4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绛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2.1.5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2.1.6 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文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文人的个性。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杜牧的清健俊朗,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掌握文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世。
  最后是诗歌的技巧性。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
  2.2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
  2.2.1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2.2.2 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2.2.3 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
  2.2.4 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
  2.3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2.4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
   2.4.1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
  2.4.2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
   2.4.3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
  2.4.4 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
  2.4.5 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4.6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
  2.4.7 对照 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
   3.多样比赛,扩大视野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的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肯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确实是很重要的。而在诗歌教学中,恰恰能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激发起他们的斗志。古诗词,一般来说,篇幅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所以我会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如古诗词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可以说,学生的热情非常的高涨,几首诗一眨眼的工夫就让他们熟记于心。学生赛得开心,背诵的教学目标也易于完成,而且还可以扩大到课外的诗词,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效果应该让人满意。 
   诗歌这笔财富,它的矿藏永无止境,让我们这些在语文教学上挥洒汗水的同仁们再去靠近些,掘的再深些,定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收稿日期:2011-05-31
其他文献
话题作文以其斩新的面貌,宽松、开放、灵活的特点,独领风骚,占据作文教坛,彻底打破了套在学生身上的“八股文”框架,也使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得到了彻底的转变。可以说话题作文犹如一股春风,使中学作文教学这潭死水泛起波澜,也为这潭死水注入了一股“活水”,让人倍受鼓舞。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放飞心灵、发展个性、展示文采的广阔舞台,使活泼好动的中学生在这大舞台上,真实、自然地流露自我,真實、淳朴地再现生活。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语文课堂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实现语文课程多重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些地区甚至将之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究竟有那些好处呢?  1.从学生这一角度看:  1.1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求知的欲望。  有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过去,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较少,小
期刊
【摘要】创新是人类发展的阶梯。创新能给整个社会和整个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挑战。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  【关键词】更新观念;创设氛围;鼓励发现;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The new curriculum innovation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Huang Jun-ming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体育教学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新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必然,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习评价的重点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
期刊
当今时代是一个猎新、猎艳、猎奇的时代,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电视台,为了获得高收视率,在不断的满足这些需求。这就导致电视台不断的播放一些新奇的节目或者包含暴力、情色的节目。这些节目的播放,给一些分辨能力低的群体,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身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是通过分析儿童节目中的暴力元素对儿童的身心造成的影响,来探寻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的策略。  1.儿童电视节目存在暴力元素的现状
期刊
【摘要】回顾几年的教学过程,有得也有失,现就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进行分析,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英语学习,为学校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积极的情感态度;英语学习    1.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的实际教育中,我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这种倾向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
期刊
【摘要】通过实施一些与酒店中实际工作情景相似的项目,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学有所用,实现了自己学习的价值,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而达到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职业教育;模拟训练;检查评估职业能力  Project pedagogy in the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教育立国、文教兴国的时代。本文倡导将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接触,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职业适应与发展,激发中职语文的教学活力。根据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特点,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零距离;实
期刊
【摘要】教师心理健康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当前,在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本文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并为寻求缓解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提出些建议,以求促进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压力    1.引言   当前,社会发展和我国的教育改革一方面给中学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
期刊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里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极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家长及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新时期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对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