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必理会囤盐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可以随便改变市场的价格,但无法轻易消除人们的从众心理,还是让已经囤盐的,或者还没囤盐的消费者自己选择吧。
  
  前些天的最大热点话题,就是“抢盐”。在微博上不断有网民发帖子说,很多人在家门口的超市排队买盐,或者干脆说方圆几里之内已经抢不到盐了。甚至有人报道说,有些人在家里囤了一吨的盐。对,您没听错,不是一“顿”的盐,而是一“吨”的盐。中国的囤盐风一度泛滥到很多地方,从东南沿海蔓延到内陆,大有“全民囤盐”之势。这次抢盐风波,源于大伙的恐慌心理。我在新华网上看到一则视频新闻,就这种恐慌心理给出了两点解释:“一是听说碘盐可防核辐射,想买两包防不时之需,二是怕海水污染后,晒出来的盐质量没有现在好。”
  第一类恐慌心理从科学道理上站不住脚。碘盐预防不了辐射,而且国内生产的盐大部分都是矿盐,小部分海盐。盐并不是碘, 盐里也没那么多碘,吃盐多了反而容易得高血压。
  第二条恐慌心理更是杞人忧天。有一组数据可证明全民囤盐当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中国有足够的陆地盐湖资源,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
  上述常识,最近的媒体报道上比比皆是。这些常识,相信大家也都懂。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会一窝蜂地去囤盐呢?这里面涉及一个“从众心理”。当有足够的人做同样事情的时候,人们就会想:“不应该这么做啊,为什么他们都这么做呢?难道是我想错了?算了,我也这么做吧,反正也多花不了几个钱,顶多就是花点时间排会队。”所谓“随大流”,类似于此。
  这种“从众心理”,可以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的“关键多数理论”来解释,大体意思是:“如果有足够多的其他人做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加入这个多数,哪怕这个群体行为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比如,红灯亮时,一堆行人在路口等着过马路。如果有一两个行人抢红灯,你会紧随其后过马路吗?基本不会。但是如果有一半以上的行人抢红灯,剩下来的行人通常就会加入前面人群的行列,虽然大家都知道闯红灯是不对的。
  “从众心理”也充分体现在囤盐行为的消费心理上。消费者是否购买一种商品,买多少分量,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个人偏好,对未来情况的预期,个人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前面两项其实就是个人消费心理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判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常受到各种外界信号的影响。
  囤盐是市场理性人的从众行为。囤盐不是市场失败,也不是市场信息扭曲,而是因为“从众心理”改变了市场人的需求偏好。中国人对从众行为是非常熟悉的,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就曾讽刺过计划经济时代囤积副食品的现象。但从众现象再次重现,关键还是在于两点:一是囤盐的成本小,不像囤房风险那么大;二是因小失大,即“万一现在不买,将来后悔了怎么办?”
  一方面,是否从众,要考虑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比如说,你原来愿意付1块钱买1包盐,但是在听说核辐射问题后,你就愿意付2块钱买1包盐。哪怕是知道核辐射还不是个大问题,但人们可能就愿意多花1块钱买个保险,反正这多花的1块钱也不是个大数目。当然,如果让人们多花10块钱去买1包盐,有些人可能就会退缩,就会觉得10块钱去买个价值很小的保险是不值得的。
  另一方面,是否从众,要考虑是否已经有足够的人群参与行动。如果只有个把街坊邻居在家里囤盐,我们可能会认为:“他们太傻了。”但是如果周围有很多人开始囤盐了,我们可能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他们傻,还是我自己太傻了?”试问一下,有多少人是相信“众人皆醉我独醒”的? 特别是,如果“买醉”一次也花不了多少钱,还有多少人是坚持“独醒”的?
  囤盐是无须从众的。家里办腊肉厂,当然要囤盐,否则就没有囤盐的必要,因为恐慌是没有根据的。与此同时,政府也不需要介入囤盐这种市场行为,因为囤盐并不是市场的失败。政府可以随便改变市场的价格,但无法轻易消除人们的从众心理,甚至会出现“政府越是规制价格,消费者就越是恐慌,也就越想从众囤盐”的怪异情况。还是让已经囤盐的,或者还没囤盐的消费者自己选择吧。哪怕囤再多的盐,消费者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用完。等恐慌心理过去后,那位家里囤了一吨盐的朋友,总会处理掉用不掉的盐的,这就是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张永璟
  旅美学者。研究公共选择经济学、实证政治学、行为决策理论,及其对中国发展的运用。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发展有机食品,至今已20年。从2002年有机蔬菜进驻大型超市,到2005年中国第一个有机专卖食品店Ostore的关门告终;再由2008年网上配送有机水果的兴起,到2011年京郊有机农庄的繁荣,有机食品的谜样身世、昂贵价格、经营模式以及认证质疑,令其在中国的发展步履踉跄。    六块钱买盒葱是“神经病”  玲姐记得相当清楚,2002年,她侄女考上大学,她到广州的大超市想买点
很多篮球迷花痴的时候,都希望NBA与CBA能有朝一日合而为一,在家门口看科比。同理,影迷们也都希望好莱坞和横店能联袂作战,让阿汤哥和四阿哥比翼齐飞,让美国影迷也能第一时间欣赏到我们的大片。  这次万达集团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让第二个梦想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万达成为全球第一大院线了,国产片要去美国挣大钱了,或者是万达院线要争取第三张进口片发行牌照,让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一栋在95公里外可以看到,却在楼下几百米范围内没法跟它完整合影的建筑、从底部到顶端需要转乘五部电梯、上下温差达十摄氏度、使迪拜负债达800亿的直接推手……这些定语都指向一幢建筑,哈利法塔。是的,它现在是世界第一高塔了。    表面:它表面覆有28261块双层玻璃幕墙板,总面积12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玻璃外表面的金属涂层反射光线,内表面的特种涂料阻止海湾地区可怕的红外线。为了形成依
挑选 淘宝客  有人在新浪微博上分享热销款美裙,有人在百度知道中推荐高性价比的手机,有人在天涯论坛上兴高采烈晒着刚入手的打折登山鞋……在分享的外衣之下,淘宝客做的其实是推广的营生。帮人吆喝当然不是免费的,淘宝客赚的,是由卖家支付的推广佣金。  美丽说网站“达人”的页面上,舒小涵的照片被置于前排,粉丝有16万。点开她的个人页面,各种花花绿绿的衣服、包、鞋子、彩妆图片扑面而来,当然还有她自己的靓照。 
牛根生反复强调,蒙牛接受中粮集团控股,并不是缺钱。其潜台词,应该是想给蒙牛正名,用国有体制的名义,来给蒙牛正名,并期待用这样的制度性变化,来引导蒙牛最终走出品牌阴影。    失败的企业家  不久前,当牛根生兴高采烈地傍上宁高宁和中粮这座大靠山的时候,我预言,牛根生在国有企业的游戏里,撑不了多久。果然,不出数月,6月11日,蒙牛乳业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保留非执行董事一职
我是一个严谨的人,在豆瓣我只参加了三个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我又荒废了一天”以及“请假借口研究所”。  最近,“我又荒废了一天”小组正在庆祝组员突破了8万人,而“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虽然也有好几万会员,可惜活生生误入了歧途。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个攀比拖延业绩的狂欢地,但他们居然一脸严肃地探讨如何战胜拖延症,活像一个戒毒互助会……  说起来我也不算太拖拉。两年前我答应一个朋友帮她写篇稿子—是的,
周跃辰和沈天成的办公室更像一间仓库,让我们换个确切的说法,叫它“工场”。数以万计的积木斑斓地堆满了地板和墙壁,几乎没有剩下多少空间。拥挤的地板上,积木拼成的铁路、城堡、摩天大楼陆续拔地而起,间中散落着超人、忍者与玫瑰花。  理论上乐高积木可以拼出地球上存在的所有事物——每个骄傲的乐高迷都会这么告诉你。但事实上,受限于积木的形状、色彩,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数量,能真正随心所欲地拼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少人在我微博上对我人身攻击和谩骂,我一般都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只当是网络上的民粹2.5有点高。但是昨天我突然跟几个说我“崇洋媚外”的网友较真了。  我在巴黎替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做一个叫“陌步巴黎”的视频推广节目,日程很满,但是非常有意思。Stefania是一个当地的视频记者,她带我们去看了无数平常根本看不到的巴黎人物,其中包括一个叫Alice Lemoine 的设计师。  这个女孩也就二十出头,大学
个性与感情  凯特是家中的老大,从小同家人一起生活在英国南部的伯克郡。与已故戴安娜不同,凯特是个名副其实的“灰姑娘”,她的父母是玩具商人,经营一家专卖小朋友派对用品的邮购公司。此前,他们一个是飞行调度员,一个是空姐。再往上推一代,她的祖父是一名建筑工人,祖母是商店店员。  而30年前的新娘戴安娜,是爱德华·斯宾塞伯爵的小女儿,斯宾塞家族早在15世纪就是欧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戴安娜小时候就和王室成员
7月8日,四川什邡,又有人群聚集在闹市区。不过,这次人群里学生不多,大部分是“看热闹”的,只有一些交警在维持秩序。  这次街头聚集更像一次庙会,没有之前警民之间剑拔弩张的场面。毕竟,当地民众最大的诉求——停建有环保争议的钼铜项目,已经得到了满足。  停工  5天前的7月3日,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宣布市委市政府决定停止宏达钼铜项目建设,什邡今后不再建设这个项目。  这离“三千宾客云集,数百只彩色气球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