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赫人物画作品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ju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式可以与内容分裂吗?——读王赫赫的绘画有感
  现代艺术教育,多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尽管形式与内容这对概念的含义不甚明了,但这动摇不了它们作为中国艺术批评的核心概念的地位。缺乏内容的艺术往往被作为形式主义加以批判,缺乏形式的艺术甚至连艺术的身份都难以获得,而内容与形式不统一的艺术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好的艺术。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的艺术传统,也许没有内容的艺术才是最高境界的艺术。
  王国维通过中西艺术的对比,发现中国艺术的核心是一种他称之为“古雅”的性质。古雅不是表现内容的形式,而是表现形式的形式,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表现内容的形式是第一形式,表现形式的形式是第二形式。事实上,所有艺术都不缺乏第一形式,但几乎所有艺术都缺乏第二形式,除了中国传统艺术之外。作为第二形式的古雅,与自然再现无关,与情感表现无关,只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特别的趣味有关。这种趣味建立在人格学问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天才创造的基础上。我们无法从作品中指认出古雅的成分,但可以感受到古雅的气息。借用分析美学家比尔兹利(M.Beardsley)的术语来说,古雅不是作品中可以分析出来的“局部性质”(localquality),而是从诸多局部性质中突显出来的“区域特性”(regional property),是一种只可意味不可言说的“韵味”(aura)或“氛围”(atmosphere)。在王国维看来,这种古雅的韵味或氛围不仅可以与内容无关,而且必须与内容无关。
  王赫赫受过严格的学院教育,具有扎实的造型功力,这从他的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出。但王赫赫骨子里有一股文人气息,追求高古的艺术境界,这从他近来创作的小品中可见端倪。前者让他能够更好地关注当代的生活内容,后者让他得以更好地锤炼传统的艺术形式。包括王赫赫自己在内的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创造出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作品?这不是赫赫一个人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所有研习中国传统艺术的人们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为也许没有当代内容的艺术才是最纯粹的中国艺术。
  现代艺术教育让我们不敢正视古雅,而失去古雅的艺术将不再是“中国艺术”(Chinese Art),而只是一种“在中国的艺术”(art in China)。我不想在这两种艺术之间作出价值判断,但要指出在做批评的时候不能发生范畴错位,不能用前者来要求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来要求前者。更重要的是,在人们都在琢磨如何融合中西的时候,我们不妨来考虑一下它们各自的纯粹性问题。也许让中国的更中国让西方的更西方,才是今天这个多元文化时代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就王赫赫个人而言,他已经具备同时做好这两种艺术的素质。我不认为他必须将二者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才算成功,也许克制融合的冲动保持各自的纯粹性就是成功。就像美学家舒斯特曼(RShusterman)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包括性的析取立场(inclusively disjuncfive stance)。在面对要酒还是要水的选择时,我们既可以要酒,也可以要水,还可以既婴酒也要水。我们既可以保持酒水分开,也可以让酒水搀和。至于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趣味,取决于当下的机缘和情境。
其他文献
童迅 字正之、茂父,号心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赏石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印社副秘书长,南京颜真卿书画院副秘书长,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顾问。  熟知童迅,要追溯到1988年由江苏书协、南京印社承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的会务工作中,他与孙向群以不同的性格与气质组成互补搭档,以相同的对艺术的挚爱与对工作的认真这一姿态给
期刊
刘洪彪先生是当今书界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忽视的现象之一——无论是在最普及的意义上,还是在最学术的意义上。  第一,洪彪先生是真性情人。如果不穿戎装,不轻言笑,他给人的感觉是既严肃又文弱。然而交往多了,你会发现,这个表象是半对半不对。对的是严肃,不对的是文弱。  他确实严肃。尤其是对书法的学术和艺术问题。我曾经和他一起参加过多次书法展览的研讨会,记忆中每一次他的发言,都有切中肯綮且不乏严厉的批评。老实说
期刊
王国安 别署谷安,室号静斋,1957年2月生于苏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书法作品获“杜康杯”东方书赛妙品奖,全国第二届青少年书法篆刻“神龙”大奖赛青年甲组金奖,江苏省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金奖,全国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优秀奖,江苏省美术书法展二等奖,入展全国第七届、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全国第二届扇面展,全国名家千人千作展,五百家精品展,
期刊
谢建军 1972年生,历史学博士,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副教授。  点画的形式美学是书法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现当代书法美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以点画的美学属性或者审美特征等问题表现出来,而且在汉唐书论中也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尽管汉唐书论中关于点画的美学形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体系,也没明确提出“美学”的概念,但是在语言的描述上却处处都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关于点画的用笔方法及其美学特征,
期刊
值著名中国画家刘达江先生从艺70周年之际,师生联袂举办画展。这次画展意义非同寻常,呈现当代无锡源自吴观岱、秦古柳先生创启的一派,传承有绪,气势磅礴,传道得法,阵容壮大,犹如烟花三月的盛景,弥漫浩瀚太湖。  达江已届米寿之年,这次展出的30多幅精品,笔力雄辣,气象正大,韵味醇厚,风骨嶙嶙,端然是龙抬头咤叱风云的气概。在人们赞扬他艺臻化境的同时,也感佩他如恩师古柳先生一般的襟怀,爱徒教生,克服语言交流
期刊
庞鸥 1974年生,南京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畫专业。现供职于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出境鉴定站书畫责任鉴定员,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中国畫溯源与流变》《翎羽飞花——陈之佛工笔花鸟畫创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清代是一个古典文化高度成熟的时代。居于文化成熟的制高点,清代的学者多有一种从总体上把握古典文化的意向。在中国畫领域,清代的畫坛,承续了明
期刊
提到天津市中青年书法家,邵佩英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以金文为主体,时而高古厚实时而又很具有现代气息的书法作品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也喜欢写点关于书画的文字,邵佩英先生就成为我接触较多的天津书协驻会负责人之一。  多年来,邵佩英先生以金文大篆为主要研究方向,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奠定了自己在天津市乃至全国书坛的地位。读邵佩英先生金文作品,感觉到有两个特点非常鲜明:一是书写的高古、庙堂钟鼎
期刊
序言 黄浩然  40多年前,以傅抱石为代表的省国画院的一批画家,曾开展了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由此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新金陵画派。追溯前人的壮举,更是对创作规律的敬重,和对无锡美术事业长远发展的期望,2013年,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启动“无锡画家‘山河颂’万里采风活动”3年规划。画家们心怀对艺术的敬畏和梦想,行万里路、过万座山,笔耕不止,潜心创作,创作了一批极具生活气息的佳作。这
期刊
沉静的力量——读王亦农书法随想  亦农的书法,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在当代书坛炫人眼目的形式表演中,亦农的书法却传达出特有的沉静和智慧,彰显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品格追求。我曾经和亦农戏言,如果将他的作品隐去年代,放置民国时代的文人书法中,定会令人侧目的。在动手写这篇短文时,我也在设想,假如将亦农的书法,和当代那些以形式炫世的书家的作品悬挂在同一个展厅里,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呢?我想借用诗人敬文东的一句话——像
期刊
清则静 静则古  路平这么多年一直潜心书法、篆刻、学术研究。特别是他对传统的理解与把握极为深刻,他智慧地理解运用了具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要素,我认为他有3点艺术主张值得总结:第一,气格为上。他的追求是气格为上,他的书法篆刻风格是清逸、静穆、端严。古人讲,清则静,静则古、古则清。应该说“清”是构成他风格的最主要的艺术元素。第二,他是多边结构,文字的造型能力使他的书法篆刻本体精神形成了多彩的艺术魅力。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