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182例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分析2011年9月-2014年9月救治的18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的病例资料,分4组:保守组;单侧开颅去大骨瓣组;双侧开颅留骨桥组;双侧开颅去骨桥组。入院GCS评分,住院期间采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分;3月后回访,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保守治疗组预后最佳,单侧开颅去骨瓣组其次,双侧去骨瓣两组3月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与时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救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额叶脑挫裂伤;单侧开颅;双侧开颅;去骨瓣;骨桥
  双额叶脑挫裂伤是临床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病情隐匿多变,尤其是可导致脑中心疝的发生,造成患者严重伤残甚至死亡,已引起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就收集的 2011 年9月至 2014 年 9月 18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以及手术指征与时机、手术方式的把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收集2011年9月-2014年9月18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其中男性115例,女性67例,年龄区间16~78岁,平均年龄(41.3±3.7)岁。其中保守治疗组58例;单侧开颅去大骨瓣组65例;双侧开颅留骨桥组31例;双侧开颅去骨桥组28例。
  1.2入院后处理
  所有病人入院后严格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并立即行头颅CT检查,GCS评分≥12分普通病房观察,GCS评分≤12分,入重症监护室观察。手术指征,则急诊手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治疗方式,如图1:该病例在动态复查过程中双额叶脑挫裂伤血肿动态变化,水肿逐渐增加,但意识一直清楚,予以保守治疗。图2:血肿以左侧为主,因此选择单侧开颅手术治疗。图3及图4: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动态复查示脑肿胀明显,侧脑室额角受压消失,予以去双额颞瓣,图4去除骨桥。
  图1 两图为保守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图2 单侧开颅
  手术前后对比
  图3 双侧开颅留骨桥手术前后对比
  1.3影像学资料
  所有病例入院后常规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头颅CT与病人意识状况按第七版开颅手术指征进行判断,有手术指征则急诊手术,术后继续动态复查头颅CT,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查头颅CT,观察双额叶脑挫裂伤变化。头颅CT复查时密切观察侧脑室额角、外侧裂是否受压,三脑室、环池等是否受压消失。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 t 检验,检验标准 P<0.05。
  2 结果
   所有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经治疗后出院,死亡病例排除在外。各组评估数据见表1。
  表1 各组病例入院GCS评分、FAB功能损害评分、GOS评分情况
  注:A组与B组、C组、D组之间比较(p<0.05),A组额叶功能损害程度低,预后好;B组其次,C组与D组之间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无意义。
  3.讨论
  双额叶脑挫裂伤是神经外科临床上的颅脑损伤一种特殊类型,常见的损伤机制为后枕部着地后引起双额叶对冲伤、或额部直接暴力冲击所致[1]。双额叶损伤后常见症状为头痛,逐渐出现颅内高压引起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双额叶损伤的体征根据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有所不同,由于额颞叶前部分属于所谓“哑区”,早期也可无明显神经系统表现,损伤位置靠后可引起失语、偏瘫等症状。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通过受伤机制可做大概估计,随着CT影像系统的普及,诊断简单,但由于双额叶脑挫裂伤在发展过程中的隐匿性、特殊性,且常出现脑中心疝形成,致死致残率极高[2-3],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方式、手术指征时机以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点状及灶状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应密切观察,严密观察颅内是否有继发性颅内血肿及严重脑水肿发生,同时注意电解质有无紊乱,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极易导致脑水肿加重,最终脑疝形成而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治疗无效而死亡。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意识状态的评估至关重要。广泛双额叶脑挫裂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不一,本文以单侧开颅去大骨瓣、双侧开颅去双额瓣留中央骨桥;双侧开颅去双额瓣去中央骨桥三种手术方式通过入院GCS评分及GOS预后评分比较。
   通过回顾性收集病例资料发现,保守治疗组预后最佳,额叶损害程度低,出院后通常仍能够正常生活工作,但有20%的病人伤后1年余仍有头痛症状等症状;单侧开颅去大骨瓣病人,经积极治疗后通常仍能够生活自理,三月后性颅骨修补术,60%仍能够进行工作;单纯双额叶脑挫裂伤预后佳,术后三月行颅骨修补术后,生活能够自理甚至工作,而双侧开颅去骨瓣去留骨桥两组对比,预后无明显差异,额叶损伤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
   在神经外科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开颅去骨瓣术后双侧开颅去骨瓣去骨桥组病人颅内压下降最快,能快速解决双额叶脑挫裂伤急性颅内压升高而引起脑疝病人,特别是脑中心疝病人[4]。脑中心疝病人由于其隐匿性,由于CT影像表现中线无明显偏移,缺乏临床经验的神经外科年轻医师难以发现,即便通过CT扫描也难以判断,因此颅内压监测仪在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非常实用,在早期即可通过颅内压监测而发现颅内变化[5-6],从而可以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降低脑中心疝的发生率及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死亡率。
   因此,在神经外科临床中,恰当的选择治疗方式,可减少治疗费用,降低病人痛苦,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选择开颅手术方式非常重要,既能够快速解除脑疝,又可以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后期严重脑水肿。以单侧脑挫裂伤为主,一般选择单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而双侧额叶均损伤严重,则选择双侧开颅去骨瓣,根据是否有颞叶血肿,决定去除骨瓣范围,挫伤范围严重者可选择去除骨桥,但去骨桥对手术操作及器械设备要求较高,需要使用铣刀,而且术中极易撕裂矢状窦而引起大量出血,所以手术中整块铣出骨瓣时需注意保护矢状窦。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机及指征的把握非常重要,一旦脑中心疝发生,脑干功能损害,预后不佳,总之,准确把握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指征、时机及手术方式,对救治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418-422.
  [2]卢炜鹏,林友城,郭协力,蔡明发. 冠状切口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25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4,07:44-45.
  [3]袁宇,胡福广,郭毅,李春晖,史彦芳,王冀伟. 重度颅脑损伤致脑中心疝的外科治疗[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04:284-287.
  [4]夏咏本,李爱民,颜士卫,韩清,张立勇,陈恒林,崔永华. 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术在双额叶脑挫裂伤中的运用[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2:742-744.
  [5]江辉,赵京涛,肖军.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中央脑疝的手术治疗[J]. 浙江创伤外科,2012,04:546-547.
  [6]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救治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4:39-41.
  医学小常识
  尿道炎  罗红霉素150MG+呋喃妥因100MG+三金片,很管用的全科医疗   尿道炎的治疗:柴胡2ml+丁胺卡那0.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16例引产孕妇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引产时间、产后2h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前先空腹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
期刊
ABO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4型: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系统将血型分为两型:Rh阳性型和Rh阴性型。在白种人中,85%为Rh阳性血型,15%为Rh阴性血型。在我国,99%的人属Rh阳性血型,Rh阴性属于稀有血型。
期刊
脑梗死发生后,若能在起病后3小时内给予静脉内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地疏通堵塞血管,拯救濒死的脑细胞,有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窗,溶栓几乎无效,提醒:老年人若突然出现中风征兆(如一侧手脚不灵活,感觉麻木失语视物模糊等)时,千万别疏忽大意,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为治疗争取时间。
期刊
本刊济宁1月15日讯山东省政府日前公布2014年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入选名单,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分子医学中心主任闫波荣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称号,该医院在分子医学研究领域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闫波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美国人类遗传学会、美国细胞生物学会、美国心脏学会资深会员,先后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数十篇,他所进行的先天性心脏病
期刊
除器质性病变(颅内肿瘤)引起的性早熟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外,性早熟对儿童的最大危害是长不高,因为性激素提前分泌将使骨骼提早闭合。另外,从社会角度看,性早熟孩会给孩子带来腹面的心理影响。营养过剩、盲目进补是导致目前儿童性早熟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家长们切莫因为怕孩子营养不够,而不断给孩子乱补营养,乱吃补品,以免“因爱成害”。
期刊
在体重刚开始往上“长”的时候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减肥措施,往往能收到显著效果。出现下列情况,常提示有体重增加趋势:稍稍运动就喘不过气来,有疲倦无力感,动不动就汗流浃背,出现下背,髋部及膝关节疼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技术治疗慢性尿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4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血液透析组(HD)20例,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D)20例。结果:两组血清Na+、Cl-,K+,CO2-Cp,Ca2+ ,P较透析前相比,下降显著;Ca2+ ,P含量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后,HFD组和HD组较透析
期刊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的9次方)个/升以下时,特别是低至30*(10的9次方)个/升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皮肤上可出现瘀点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肤上也常出现“乌青块”者不必过分紧张,因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会导致“乌青块”的发生,可去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
期刊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7.0%作为治疗达标的标准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宽标准(7.0%~7.5%),中青年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提醒: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可减少20%! 因此,即使是无法达到上述标准的糖尿病患者,也应尽可能将糖化血红
期刊
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则已是糖尿病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糖尿病“没什么感觉”而拒绝治疗。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会受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