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 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免费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方便地参与文化活动,保护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对于我们长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者来说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把免费开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
根据当前基层人才短缺和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保障力度不够,培训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需要,2010年9月,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人才兴文”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文化重心、服务、资源“三下移”,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培养基层文化队伍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覆盖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初见成效,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在老百姓身边,使老百姓在很小的范围内就可以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生活。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抓,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基本情况
2011年4月,笔者随十堰市文体局社文科同志到鄂西北六县一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调研,了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情况,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六县一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基本情况调查表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基层文化站的文化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文化干部偏少。97%的文化站只有一个干部,基层化工作繁杂琐碎,单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一个乡镇的文化活动,不利于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
2、文化干部业务素质偏低。整个文化站干部的知识层次不高,60%的文化干部只有高中学历。因文化素质偏低,向农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能力就有限,展开的文化活动达不到社会效益,缺少吸引力,没有群众响应。同时,学历偏低,职称也偏低,工资待遇自然而然就偏低,直接影响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稳定性。
3、人才结构不理想。部分乡镇文化干部年龄偏大,15%的工作人员年龄已超过50岁,40-50岁的文化干部占55%,思维活跃、激情奔放的年轻人少。从专业上看,演唱、表演、书画、摄影、创作的专业人员缺乏,开展的文化活动单一,不利于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4、却少复合型人才。即有专业水平又有领导才能的站长缺少,多面手文艺干部更是稀少,不利于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措施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是否强大,文化馆(站)各项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否发挥的好,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变现状,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把免费开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促进全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将高学历的文艺人才吸引到文化站。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素质、高学历的文艺人才,可根据当地的情况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将这些高学历的文艺人才吸引到文化站工作。同时,创新机制,对于适合综合文化站工作的特殊人才、热爱文艺工作的人才,不分地域,可破格调入文化站工作,增加行政事业编制,扩充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2.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培养“一专多能”的文艺干部。文化干部可通过自学、电大、函数,取得国家认可的学历,以此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学习就是一个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突破自己,当灵感来临之时就可通过自己的文笔很好的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境,创作出来的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民的喜怒哀乐,并把它搬上舞台,更好的服务于农民,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同时,还应通过省、市、级的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通过交流学习,取长不短,提高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水平,以此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把文化馆(站)当作一个培养文化人才的基地,通过文化活动指导培养一批文艺骨干,靠这些文艺骨干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整个乡镇的文化工作就会焕然一新。
3.挖掘民间艺人,组建农民演艺队。每一个地域都蕴藏着不同文化内涵,文化站通过开展文艺活动,发现和挖掘有艺术专长的民间艺人记录在档,作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举办民间艺术培训班,邀请老艺人传授技術,让他们在继承民间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组织开展活动,以活动代训练,以村干部、回乡青年、科技能人、致富大户为重点,培育文化科技中心,增强示范带头作用。组建腰鼓队、民间演艺队、秧歌队、篮球队等多个群众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文化队伍。通过队伍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营造农村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
4.倡导文艺自愿者到文化站任职。鼓励有专业技术的文化干部,社会文艺骨干到文化站任职,把熟练的技术传授给基层文化干部,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把城市先进的文化理念带到基层文化站,促进基层文化建设,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从传统的“送文化”下乡,到基层“种文化”,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壤里,让“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繁衍。
人才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各类文化专业人才。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高,来丰富基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以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领着农民新的生活方式,在更高层面上提高新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和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农民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在精神层面得到关怀和帮助,让农民正真享受文化幸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子雷.文化部部署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N].中国文化报,2010(4).
(作者单位: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免费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方便地参与文化活动,保护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对于我们长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者来说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把免费开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
根据当前基层人才短缺和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保障力度不够,培训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需要,2010年9月,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人才兴文”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文化重心、服务、资源“三下移”,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培养基层文化队伍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覆盖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初见成效,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在老百姓身边,使老百姓在很小的范围内就可以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生活。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抓,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基本情况
2011年4月,笔者随十堰市文体局社文科同志到鄂西北六县一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调研,了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情况,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六县一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基本情况调查表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基层文化站的文化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文化干部偏少。97%的文化站只有一个干部,基层化工作繁杂琐碎,单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一个乡镇的文化活动,不利于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
2、文化干部业务素质偏低。整个文化站干部的知识层次不高,60%的文化干部只有高中学历。因文化素质偏低,向农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能力就有限,展开的文化活动达不到社会效益,缺少吸引力,没有群众响应。同时,学历偏低,职称也偏低,工资待遇自然而然就偏低,直接影响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稳定性。
3、人才结构不理想。部分乡镇文化干部年龄偏大,15%的工作人员年龄已超过50岁,40-50岁的文化干部占55%,思维活跃、激情奔放的年轻人少。从专业上看,演唱、表演、书画、摄影、创作的专业人员缺乏,开展的文化活动单一,不利于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4、却少复合型人才。即有专业水平又有领导才能的站长缺少,多面手文艺干部更是稀少,不利于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措施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是否强大,文化馆(站)各项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否发挥的好,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变现状,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把免费开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促进全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将高学历的文艺人才吸引到文化站。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素质、高学历的文艺人才,可根据当地的情况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将这些高学历的文艺人才吸引到文化站工作。同时,创新机制,对于适合综合文化站工作的特殊人才、热爱文艺工作的人才,不分地域,可破格调入文化站工作,增加行政事业编制,扩充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2.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培养“一专多能”的文艺干部。文化干部可通过自学、电大、函数,取得国家认可的学历,以此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学习就是一个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突破自己,当灵感来临之时就可通过自己的文笔很好的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境,创作出来的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民的喜怒哀乐,并把它搬上舞台,更好的服务于农民,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同时,还应通过省、市、级的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通过交流学习,取长不短,提高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水平,以此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把文化馆(站)当作一个培养文化人才的基地,通过文化活动指导培养一批文艺骨干,靠这些文艺骨干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整个乡镇的文化工作就会焕然一新。
3.挖掘民间艺人,组建农民演艺队。每一个地域都蕴藏着不同文化内涵,文化站通过开展文艺活动,发现和挖掘有艺术专长的民间艺人记录在档,作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举办民间艺术培训班,邀请老艺人传授技術,让他们在继承民间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组织开展活动,以活动代训练,以村干部、回乡青年、科技能人、致富大户为重点,培育文化科技中心,增强示范带头作用。组建腰鼓队、民间演艺队、秧歌队、篮球队等多个群众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文化队伍。通过队伍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营造农村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
4.倡导文艺自愿者到文化站任职。鼓励有专业技术的文化干部,社会文艺骨干到文化站任职,把熟练的技术传授给基层文化干部,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把城市先进的文化理念带到基层文化站,促进基层文化建设,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从传统的“送文化”下乡,到基层“种文化”,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壤里,让“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繁衍。
人才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各类文化专业人才。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高,来丰富基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以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领着农民新的生活方式,在更高层面上提高新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和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农民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在精神层面得到关怀和帮助,让农民正真享受文化幸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子雷.文化部部署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N].中国文化报,2010(4).
(作者单位:十堰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