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课异构”的研究与思考——以《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为例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dong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是当下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公开教学以及群体性教学研究中常见的实施手段和呈现方式.近年来,《中国美术教育》杂志连续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同课异构”对于美术教育教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思考.基于此,我省美术学科组织部分教师开展了有关“同课异构”的专项研究,并由席茜、尹晶晶、李琦、李怀凤四位教师执笔,针对同一课题,结合各自的教学理解和资源条件,撰写了四份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此作为一个粗略的研究样本,呈现给大家.或供研究、借鉴,或供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美术课”被称为“图画课”,美术被狭义的理解为用笔画画,其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画一笔,学生照着画一笔,同时以学生画的与教师范画的相似度为评价标准.教师领着学生把
期刊
“象征”,综合起来,有下列三种意思:rn第一,作为一个词语“象征”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本义指“一个木板分成对半,双方各执其一,以保证相互款待”的信物,在这里象征有代表符号的
“兴趣是学生最需要也最优秀的教师”,这是许多人都认同的道理。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再觉得英语枯燥,转而接受新的、活跃的英语知识,学生的学习
期刊
 赞美和批评总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它讲了主人公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首诗 ,母亲说它精彩极了 ,而父亲则说
一、成长经历,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rn赵蓉(以下简称赵):朱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采访.能有机会采访到您这样的名师,是我的荣幸.rn朱晓(以下简称朱):赵老师您
我校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为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实施“校校通”工程,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我们不等不靠,立足自身实际,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完善了校园网络建设,
情感是人类生来就具有的一种本能,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人们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喜欢与他相关的其他事物,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
期刊
一、缘起rn为检验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所在的区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全区的中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展评活动.评比分小学低段组(1-3年级)、高段组(4--6
“开卷有益”是说读书总有好处。作为劝读的佳话 ,它确实给人以不少的激励。不过 ,若没有什么条件限制的话 ,此语未免欠妥。因为在更为广阔的书海之中 ,“开卷”未必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