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劫后余生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tio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四岁的时候,脖子上突然长了个包,刚开始没注意,后来却越来越大,连行走都出现了困难,家人只好将她送去医院。
  因为一直查不出病因,从地方的小医院,到省里的专科医院,再到全国的大医院。她从开始懂事起,就在父母的带领下穿梭于全国各地充斥着消毒水味的医院楼道里。
  确诊的那天,那个时候她还认识不了多少字,只知道母亲拿着那张病理报告单,抱着她在医院的走廊里哭了很久很久。她不明所以,只好用小手去安慰满脸泪水的妈妈。
  结果可想而知,她脖子上的那个肿瘤,宣告了她注定不再有快乐的童年。医生在她的脖颈上装了钢架,别人背着书包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去上学的时候,她得在脖子上一圈又一圈地缠着围巾,来掩盖那个鼓起的包。
  她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
  她的成绩并不算好,因为只要长期伏案学习,她的脖子就承受不了,会头晕,会恶心。走路也会有点跛脚,终身都要服用副作用巨大的药物,但为了不落下功课,她必须将手绑在肩膀上,以此来支撑她早已畸形的身躯。
  我不敢想象,她就是以这样的面貌,一步一步,考上大学。
  别人最为美好的青春年华,她却早已习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安静地看书。
  她曾经想过死,因为病痛早已将她的意志折磨得消沉。在一次割腕未遂后,母亲几乎是疯了似的拽着她的手吼道:“你要是死了,爸妈怎么办?”看着父母憔悴的面容,知道他们为了治好她的病主动放弃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机会后,她选择了与命运抗争。
  她和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好是我得知自己生病时。我恼怒,我怨恨,我哭泣。她说看到我,就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她自己。
  她本来还有很多很远大的理想,但都随着病痛,随着时间而消失殆尽,现在的她最期望的,就是能安稳毕业,找个还算轻松的工作——虽然这样的外貌,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敢用她。
  她也怕父母百年以后,自己无法养活自己,因此总是在学习外文。现在的她,不时从一些杂志社接翻译的活,每个月也能挣些钱,但和她昂贵的药费比,仍然差距太大。
  我问她以后打算怎么办。她耸了耸肩,慢慢笑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人生还长着呢。
  大概常人都无法想象,在这笑容的背后,是怎样一颗被病痛折磨了十几年充满着创伤的心。
  毕淑敏说,人生本无意义。如今想来,也大抵如此。而在人生的这条道路上,想来又是倾入了多少信徒之力。
  每个人的成长都等同于一次劫后余生。其实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不只有欢笑,还有泪水和苦难。她告诉我,既然上天这样赋予了她,并不是让她承受这些,而是告诉她在重新爬起来之后,能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脖子上的那个肿瘤,注定要陪伴她终生。因此她走路,总是有些自卑地低着头。我曾经这样问过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我以为她会回答身体健康,或者好好念书。
  但她告诉我,她觉得人生走一遭,总要有些意义,而她就想,抬起头来,看看太阳。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A mother duck was hatching (孵化) eggs.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the eggs broke open. One of the little ducks looked very different and ugly. It was grey in color and was bigger and stronger than other
The verb“go” is one of the first verbs to learn in English, but many students make mistakes with it, especially in the past tense —“went”.  1. He usually goes shopping at this store.  He went shopping
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作为论据,以此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引”得“滥”而不精、不准,“引”而不“析”、不“证”,使议论文变成“观点加引语”,这是中学生运用引证法的常见失误。作为理论论证的重要方法,怎样发挥引证法权威性和说服力强的优势呢?《真话的“敢说”与“乐听”》一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吴良伦  据载,宋真宗有一天与大臣一起
1. 我们班有两个女同学去买珍珠奶茶,进去买了奶茶出来时,刚好隔壁店有一男孩冲楼上喊人:“喂,小洁!”  我那同学顿时提着奶茶蹲下去,并大声叫:“不要抢我啊!不要抢我啊!”  此刻众人万千目光集于她一身。  我另一同学也赶紧捂脸,问她干吗大叫。  她答:“刚刚不是有人大喊抢劫吗?”  无语……  赶紧拉着她走人……    2. 我表弟上小学时,有一年放暑假,老师要求每天写一篇日记,他天天在家疯玩,
近年来,一些省市把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列入了高考的内容,扩大了高考的选材范围,丰富了高考的命题形式。笔者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省市加入这一行列。因此,对这方面的试题做一点评析介绍,将有助于我们备考。  文学名著试题  一、 设置文学名著判断题  设置该类题型,走在前面的是福建和江苏,两省的高考试卷从2008年就开始设置名著客观试题(江苏卷以附加题的形式出现),至今已有四年。2011年,江西卷也出现了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喜欢字写得好的试卷,这不是废话。  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都在异口同声地说,字写得好的卷子就是让人看了舒服!  我参加了多年的高考语文阅卷,而且一直承担作文评分任务。对于考生的书写,我确实有着别样的感受。  那么,考生的卷面,尤其是字写得好,对我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一者,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  字写得好的,一般卷面也整洁些。这样的卷面总给人一种美感。美,谁会拒绝呢?我自然乐意看
This is a great classroom activity that works particularly well with classes that are normally a little shy and reserved. Sometimes you need to get quiet students up and out of their desks to get them
像any time, each time, the first time之类的短语,表面上看好像是名词性质的短语,但实际上它们都可用作连词,用以引导状语从句。  1. any time  any time 的意思是“随时”“任何时候”,用作连词时,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表示“无论什么时候做某事”。如:  You can come up and see me any time (that) you li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高中生来说,无论是主观身心发展还是客观学习难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新的考验。高一新生不能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环境,几乎成为通病。高一第一个学期很快就将过去,但是有不少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些心理问题的困扰,甚至有的同学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中强迫症就是比较多发的一种心理疾病。什么是强迫症?它是如何引发的?我们又该怎样避免和应对
各高校校训  “四字八词”雷同  据《武汉晨报》报道,近日,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有些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该报记者搜罗整理了武汉本地39所大专院校的校训发现,“求实”“创新”“厚德”“博学”雷同率较高,其中有11所学校校训竟都出现了“创新”一词。  而与此相对的是,超六成大学生直言对校训“不感冒”,认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