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瑞士药企诺华制药在中国高调宣布,将针对中国市场研发中草药,并欲以5亿元并购中国药企。实际上,外国药企觊觎中药已久,不少外国药企在华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药市场,有的更是高价购买中成药方,进口原材料后制成“洋中药”,返销中国。救心丸、牛黄清心丸、银杏降压片等 “洋中药”在中国热销,这无疑为国内保护中药知识产权敲响了警钟。
一瓶日本“救心丸”,高达159元
在泉城路一家大药房,张大爷正反复比对五六种不同包装、不同厂家的国产“救心丸”,销售人员趁他犹豫不决时,拿出一款全日文包装、明确标注“日本救心株式会社制造”字样的日本制双喜牌“救心丸”。
“和中国配方一样,但药效比国产的好多了。”在该销售人员的劝说下,张大爷买下一瓶20粒装日本“救心丸”,价格为159元,比国内“救心丸”高出约50元。
记者随后上网调查发现,人字牌、双喜牌日本制“救心丸”在网上药店泛滥。据悉,日本“救心丸”在日成大“生意”,每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却销往中国。
“洋中药现在市面上很流行。”省中医药大学医师邵念芳告诉《齐鲁周刊》记者,很多外资药企正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药市场,已有10多个国家的40多个植物药品种在中抢注成功并销售。
有资料显示,洋中药已占国内中药市场约1/3的份额,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神威药业总裁李振江告诉记者,传统的中成药牛黄清心丸已被韩国申请专利,如今称“牛黄清心液”,美国人凭借手中8项对中药材薄荷的专利,在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上,大把大把地收银子;德国人则干脆把工厂搬到中国,把银杏叶粗加工后运回本国深加工,而后返销到中国市场……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中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
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有1亿美元左右,天然植物药年进口已超6亿美元。
中药材被大批廉价出口
“很多国外医药学者与制造商从中国购买中药材后,纷纷致力于提取新药。”李振江说,一斤银杏叶不足几块钱,转眼德国人就从“银杏叶”里研发出了降压、降脂新药,价格高达几百元。
李振江说,让近5000家中药企业黯然失色的是,中药材的流失。
有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中药出口金额14.9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9%,增量来源于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大幅增长。2013年仅在一季度植物提取物出口额就达3.3亿美元,同比增加11.2%,占中药商品出口额的47%。
而坐拥丰富的原材料,拥有众多药企的中国没摸到门道。有资料显示,全球中药国际市场被国外瓜分,日本占到80%的份额,韩国10%,而中国仅占5%。
“与国外药企相比,中国中药企业在抢注专利和技术研发上明显逊色,导致国内中药难出口。”李振江告诉记者,欧洲一些国家的植物药制剂,一般以标准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标示剂量,从而导致了我国质量标准与之欠缺标准化。
由此导致很多中药出口时被欧美国家命令“不合格”,有的中药只能以保健品身份尴尬的存在。今年年初,加拿大卫生部发出通告,警告公众不要购买、服用多款含有超标的汞、铅等重金属的中成药,包括天麻头痛丸、石斛夜光丸、内障明眼丸、天麻丸、白凤丸等。
中药的未来:把关用药安全
日前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由此探索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建立中医药严控标准,培育国际知名中药品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省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整顿中药材市场,结果发现充斥着大量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中药材。
“要想进入国际市场,还远不止原料过硬、技术达标这么简单,不少国家在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方面比国内标准还要高出一大截,而且一旦发现个案就可能全面叫停。”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中药材大多来自种植散户,分散的个体种植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指导,散户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普遍落后,需要更多地依赖化肥和农药,农残和重金属不符合国家标准。
“安全检测是把守中药材质量的一道重要环节,但在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方面,企业却面临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李振江认为,什么样的药材是合格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所谓合格,不仅是指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不超标,还要具备药效。”省中医药大学的医师邵念芳告诉记者,中药在海外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中药要想走出国门,必须提升质量以适应国际标准或当地标准,尤其要注重明晰成分、标注不良反应。
一瓶日本“救心丸”,高达159元
在泉城路一家大药房,张大爷正反复比对五六种不同包装、不同厂家的国产“救心丸”,销售人员趁他犹豫不决时,拿出一款全日文包装、明确标注“日本救心株式会社制造”字样的日本制双喜牌“救心丸”。
“和中国配方一样,但药效比国产的好多了。”在该销售人员的劝说下,张大爷买下一瓶20粒装日本“救心丸”,价格为159元,比国内“救心丸”高出约50元。
记者随后上网调查发现,人字牌、双喜牌日本制“救心丸”在网上药店泛滥。据悉,日本“救心丸”在日成大“生意”,每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却销往中国。
“洋中药现在市面上很流行。”省中医药大学医师邵念芳告诉《齐鲁周刊》记者,很多外资药企正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药市场,已有10多个国家的40多个植物药品种在中抢注成功并销售。
有资料显示,洋中药已占国内中药市场约1/3的份额,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神威药业总裁李振江告诉记者,传统的中成药牛黄清心丸已被韩国申请专利,如今称“牛黄清心液”,美国人凭借手中8项对中药材薄荷的专利,在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上,大把大把地收银子;德国人则干脆把工厂搬到中国,把银杏叶粗加工后运回本国深加工,而后返销到中国市场……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中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
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有1亿美元左右,天然植物药年进口已超6亿美元。
中药材被大批廉价出口
“很多国外医药学者与制造商从中国购买中药材后,纷纷致力于提取新药。”李振江说,一斤银杏叶不足几块钱,转眼德国人就从“银杏叶”里研发出了降压、降脂新药,价格高达几百元。
李振江说,让近5000家中药企业黯然失色的是,中药材的流失。
有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中药出口金额14.9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9%,增量来源于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大幅增长。2013年仅在一季度植物提取物出口额就达3.3亿美元,同比增加11.2%,占中药商品出口额的47%。
而坐拥丰富的原材料,拥有众多药企的中国没摸到门道。有资料显示,全球中药国际市场被国外瓜分,日本占到80%的份额,韩国10%,而中国仅占5%。
“与国外药企相比,中国中药企业在抢注专利和技术研发上明显逊色,导致国内中药难出口。”李振江告诉记者,欧洲一些国家的植物药制剂,一般以标准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标示剂量,从而导致了我国质量标准与之欠缺标准化。
由此导致很多中药出口时被欧美国家命令“不合格”,有的中药只能以保健品身份尴尬的存在。今年年初,加拿大卫生部发出通告,警告公众不要购买、服用多款含有超标的汞、铅等重金属的中成药,包括天麻头痛丸、石斛夜光丸、内障明眼丸、天麻丸、白凤丸等。
中药的未来:把关用药安全
日前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由此探索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建立中医药严控标准,培育国际知名中药品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省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整顿中药材市场,结果发现充斥着大量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中药材。
“要想进入国际市场,还远不止原料过硬、技术达标这么简单,不少国家在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方面比国内标准还要高出一大截,而且一旦发现个案就可能全面叫停。”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中药材大多来自种植散户,分散的个体种植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指导,散户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普遍落后,需要更多地依赖化肥和农药,农残和重金属不符合国家标准。
“安全检测是把守中药材质量的一道重要环节,但在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方面,企业却面临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李振江认为,什么样的药材是合格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所谓合格,不仅是指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不超标,还要具备药效。”省中医药大学的医师邵念芳告诉记者,中药在海外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中药要想走出国门,必须提升质量以适应国际标准或当地标准,尤其要注重明晰成分、标注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