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心理,是主观积极主动的认知评价,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观开朗和积极的心理个性。只有积极的心理特征,才会有积极的行为,才能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文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各种活动和形式,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以及对未来社会各方面的应对能力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相关理论
1.积极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对人的心理过程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将人格或心理问题的特征进行系统影响,从而使人对原定目标的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合理改善和正确地改正错误。
积极的干预,主要是为了激发个人的潜能,并将潜能长期有效地持续下去。其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消除人的消极状态和心理障碍,而是能够使其长期甚至永远拥有某种积极的情绪和品质。
积极心理,是拥有主观积极主动的认知评价、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观开朗和积极的心理特点。只有积极的心理特征,才会有积极的行为,才能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
2.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正确且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情况,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消除或者避免心理障碍。”而麦格尔则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快速和快乐地适应环境的人,具有稳定情绪的人的心理,身体健康、拥有智慧、适应力强。”
以上两个关于心理健康的观点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理能够促进个体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且能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通过个体的状态显示,如身体是否健康、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行为是否积极以及年龄段所体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按照心理活动的特点可将心理健康剖析为两层含义即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状态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要看他们是否能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否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能适应自己所处的任何环境;是否能注重个体性格的完善,而且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诱惑自己的事物能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否对压力有积极的响应,并实现知识与情感的统一,是否能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心理健康的标准,观点较多,笔者确定了九个标准:第一,认识自我,接納自我;第二,品性善良,接受别人;第三,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第四,热爱生活,乐于学习;第五,情感表达适当;第六,诚信友善;第七,知识储备量丰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工作阅历丰厚;第八,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无差距,个人行为与性别相一致;第九,智力水平发育正常,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
二、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
首先选取山东协和学院专科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量,最终确定5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各项积极干预活动。每周通过90分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课下一小时在心理咨询室进行个案咨询,周末组织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不同形式进行积极干预。42名学生为对照组学生,对他们不安排任何形式的干预活动,并不告诉学生他们是本次实验的对象。最后两组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观察干预前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2.研究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没进行积极干预各项活动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各项评分中十个因素得分的差别不是很明显,这表明两组学生他们在心理健康水平相差不大,因此是可以将两组学生做为参照来进行实验。
3.积极干预实验组后测结果与3个月后的追踪统计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经过积极心理干预各项活动影响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总分和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敌对和抑郁因子这几个方面的得分有差异,实验组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情绪方面,通过积极介入后,实验组消极的情感因素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在因子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积极心理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相关理论
1.积极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对人的心理过程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将人格或心理问题的特征进行系统影响,从而使人对原定目标的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合理改善和正确地改正错误。
积极的干预,主要是为了激发个人的潜能,并将潜能长期有效地持续下去。其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消除人的消极状态和心理障碍,而是能够使其长期甚至永远拥有某种积极的情绪和品质。
积极心理,是拥有主观积极主动的认知评价、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观开朗和积极的心理特点。只有积极的心理特征,才会有积极的行为,才能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
2.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正确且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情况,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消除或者避免心理障碍。”而麦格尔则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快速和快乐地适应环境的人,具有稳定情绪的人的心理,身体健康、拥有智慧、适应力强。”
以上两个关于心理健康的观点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理能够促进个体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且能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通过个体的状态显示,如身体是否健康、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行为是否积极以及年龄段所体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按照心理活动的特点可将心理健康剖析为两层含义即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状态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要看他们是否能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否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能适应自己所处的任何环境;是否能注重个体性格的完善,而且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诱惑自己的事物能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否对压力有积极的响应,并实现知识与情感的统一,是否能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心理健康的标准,观点较多,笔者确定了九个标准:第一,认识自我,接納自我;第二,品性善良,接受别人;第三,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第四,热爱生活,乐于学习;第五,情感表达适当;第六,诚信友善;第七,知识储备量丰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工作阅历丰厚;第八,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无差距,个人行为与性别相一致;第九,智力水平发育正常,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
二、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
首先选取山东协和学院专科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量,最终确定5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各项积极干预活动。每周通过90分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课下一小时在心理咨询室进行个案咨询,周末组织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不同形式进行积极干预。42名学生为对照组学生,对他们不安排任何形式的干预活动,并不告诉学生他们是本次实验的对象。最后两组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观察干预前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2.研究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没进行积极干预各项活动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各项评分中十个因素得分的差别不是很明显,这表明两组学生他们在心理健康水平相差不大,因此是可以将两组学生做为参照来进行实验。
3.积极干预实验组后测结果与3个月后的追踪统计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经过积极心理干预各项活动影响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总分和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敌对和抑郁因子这几个方面的得分有差异,实验组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情绪方面,通过积极介入后,实验组消极的情感因素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在因子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