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梗)是“三胞胎”;也有人说,心绞痛和心梗是冠心病这根藤上的俩苦瓜;还有人说,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严重症状,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后果。前面一种说法显然不对;后两种说法似乎靠谱但不完全。我们不妨梳理梳理它们的关系。
冠心病是多种心病的“根”
可以说,冠心病是“根”,后二者是它的不同类型,或不同发展阶段。认识三者的关系要从根来梳理。
冠心病全名应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的基本病理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不过也有些冠心病不是冠脉血管本身粥样硬化的结果,而是由于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临床上所说的冠心病包括的更广泛。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冠心病在心脏病中是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肺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等是并列的,而心绞痛和心梗只是冠心病的不同类型,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说冠心病系列是根藤,别忘了还挂着隐性的、心力衰竭性的甚至猝死性的多个苦果,只不过以心绞痛和心梗最多见。我们就重点来复习三者的病理诊断和治疗。
血氧不足是冠心病的“源”
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个名字,就可以了解它的病变实质。就是说供给心脏血液的两条动脉血管——左右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管腔内壁生成了斑块,管腔变窄,血流不畅,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营养和氧供应,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现象,所以冠心病,也叫缺血性心脏病。
你想啊,心脏是人体一生最辛苦最劳累的脏器,心脏单位组织耗氧量比大脑还高。大家都知道占身体2%的大脑消耗25%的供氧,而心脏只占人体的0.5%,心肌耗氧量在安静状态下为27毫升/分钟,占全身总耗氧量的12%,按单位体积来算,心脏比大脑耗氧要高得多。而且,心脏一生中没有片刻停歇,不像大脑还有休眠状态,人运动时它的耗氧量还会成倍增加。这样一个与血氧息息相关,又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的器官,缺了血和氧怎么得了!
然而,人们总是有个错觉:认为人体循环的血都经过心脏,心就随便用吧,怎么还能缺血呢?这种认识完全错了。心脏的内膜把心腔内的血和心肌绝对隔离开,心肌对循环的血“分文不取”,心脏只接受冠状动脉供给它的有限血量,真可以说是绝对的“清官”。正因如此,一旦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狭窄、堵塞了,冠心病就成了必然。这就是冠心病多发的根源,至于它那些“远亲近戚”,病理实质也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在发作部位、严重程度以及表现方面各有不同。
1 .隐匿性冠心病 如果狭窄不太严重,稍微有点供血不足,心脏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这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
2.心绞痛 如果心肌缺血明显了,心脏就会发出特征性症状——心绞痛,宣布心肌缺血已经到了较重的程度。心绞痛的特点是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1次,也可1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心绞痛诊断大多数并不难。可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胸部疼痛,一般即可确立诊断。心电图检查是最有力的诊断手段。另外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可显示管壁的病变,对诊断可能更有帮助。
3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如果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毫升/小时)。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对于心肌梗死,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衍变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作出正确诊断。老年人突然心力衰竭、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也要想到本病的可能。表现不典型的常需与急腹症、肺梗死、夹层动脉瘤等鉴别。
4.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 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5.心源性猝死 也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类型。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我国文献显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
冠心病是多种心病的“根”
可以说,冠心病是“根”,后二者是它的不同类型,或不同发展阶段。认识三者的关系要从根来梳理。
冠心病全名应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的基本病理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不过也有些冠心病不是冠脉血管本身粥样硬化的结果,而是由于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临床上所说的冠心病包括的更广泛。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冠心病在心脏病中是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肺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等是并列的,而心绞痛和心梗只是冠心病的不同类型,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说冠心病系列是根藤,别忘了还挂着隐性的、心力衰竭性的甚至猝死性的多个苦果,只不过以心绞痛和心梗最多见。我们就重点来复习三者的病理诊断和治疗。
血氧不足是冠心病的“源”
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个名字,就可以了解它的病变实质。就是说供给心脏血液的两条动脉血管——左右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管腔内壁生成了斑块,管腔变窄,血流不畅,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营养和氧供应,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现象,所以冠心病,也叫缺血性心脏病。
你想啊,心脏是人体一生最辛苦最劳累的脏器,心脏单位组织耗氧量比大脑还高。大家都知道占身体2%的大脑消耗25%的供氧,而心脏只占人体的0.5%,心肌耗氧量在安静状态下为27毫升/分钟,占全身总耗氧量的12%,按单位体积来算,心脏比大脑耗氧要高得多。而且,心脏一生中没有片刻停歇,不像大脑还有休眠状态,人运动时它的耗氧量还会成倍增加。这样一个与血氧息息相关,又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的器官,缺了血和氧怎么得了!
然而,人们总是有个错觉:认为人体循环的血都经过心脏,心就随便用吧,怎么还能缺血呢?这种认识完全错了。心脏的内膜把心腔内的血和心肌绝对隔离开,心肌对循环的血“分文不取”,心脏只接受冠状动脉供给它的有限血量,真可以说是绝对的“清官”。正因如此,一旦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狭窄、堵塞了,冠心病就成了必然。这就是冠心病多发的根源,至于它那些“远亲近戚”,病理实质也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在发作部位、严重程度以及表现方面各有不同。
1 .隐匿性冠心病 如果狭窄不太严重,稍微有点供血不足,心脏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这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
2.心绞痛 如果心肌缺血明显了,心脏就会发出特征性症状——心绞痛,宣布心肌缺血已经到了较重的程度。心绞痛的特点是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1次,也可1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心绞痛诊断大多数并不难。可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胸部疼痛,一般即可确立诊断。心电图检查是最有力的诊断手段。另外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可显示管壁的病变,对诊断可能更有帮助。
3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如果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毫升/小时)。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对于心肌梗死,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衍变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作出正确诊断。老年人突然心力衰竭、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也要想到本病的可能。表现不典型的常需与急腹症、肺梗死、夹层动脉瘤等鉴别。
4.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 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5.心源性猝死 也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类型。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我国文献显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