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藏医药文化中的“甘露加持法”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d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露加持法①是藏医药学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仪式内容包含了西藏藏传佛教密宗的诸多内容.这一文化在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完善,使之成了一门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查阅文献资料与咨询现有的几位年长的传承人的基础上,简要介绍甘露加持法的各项仪式内容,如所需的主要仪具、施法成员、施法过程等,以及其特征和意义.如今这一文化内容逐渐淡化,该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其他文献
福建中医药大学刘德荣教授主编的《福建医学史略》一书,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1年8月正式出版。全书40.9万字,共分8章,以历史发展为主线,编写跨越数千年,既系统反映了从原始时期至近代福建医学发展的历史概貌,又对各个历史时期医学的主要成就、名医的贡献和医学著作的学术价值等进行具体评述。
期刊
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漯河市)人.北宋校正医书局元老之一;为地理学家,曾修撰《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又兼通医药,编校《神农本草》、《本草图经》,在保存、传承中医药学文献,特别是本草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关于其生卒年有不同说法,对生平事迹研究考证者更少,笔者对此考述如下.1.生卒年考在已有的研究中,关于掌禹锡生卒年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李经纬《中医人物辞典》言:"掌禹锡(990-10
期刊
后浪医史论坛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教研室等单位的青年医史学者自发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期刊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3届2次全国医史学术年会,定于2012年10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次会议将由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1.会议议题①医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学术共同体的巩固与发展;②通史、专科史、断代史、疾病史研究;
期刊
日前,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冈西为人博士原著、郭秀梅博士整理的《宋以前医籍考》(上下册)一书荣获日本医史学会最高奖励——第23届矢数医史学奖,这也是第1次由外国人获此殊荣。此外,该书亦荣获第8届统战系统优秀图书奖。矢数医史学奖是日本医史学会对于公开发表的学术著作的奖励,每届仅有一个名额。
期刊
1987年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古人堤出土一块署名曰"治赤毂方"的汉代木牍,正面记录药物15味,诸药后附有剂量,反面记有简要的药物加工法.目前学界对"治赤毂方"方名所持的2种观点都不足以使人信服."治"应作"治疗"解,"赤毂"应该是一种古病名,是一种具有恶寒身热、头项强痛、骨节不利、咳逆气喘等症,或有脘腹冷痛、下利泄泻等兼症的伤寒病证."赤"当是一个标志伤寒发热貌的摹状词。
《列子·汤问》中已有应用麻醉药物的记载,此后历代文献中皆有将麻醉药用于医疗的记载.在两宋时期,麻醉药物被民间作为邪术滥用,出现了蒙汗药、迷魂药、断魂香、迷魂香等,并被官府明令禁止.之后,中医麻醉药发展一脉相承,而民间麻醉药物的发展脉络并不清晰;中医麻醉药的配方种类繁多而详尽,而民间麻醉药的配方则比较简单;甘草豆汤是中医麻醉药常用的解毒催醒药,而冷水是民间麻醉药最常见的解药.由于传统中医麻醉药的毒副
世界卫生日--每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生效的纪念日.1946年7月22日,6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大会,共同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该<组织法>于1948年4月7日生效。
期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话.医史学研究对于医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样如此.中医学进入到谋发展的新时期,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而最迫切的关键在于梳理而后的发掘.我十分关注与赞赏建国50年来,中国医史学界程之范、李经纬等几位老先生的工作成就.他们培养的学生,也就是现在正起着顶梁柱作用的这一代人,还需要有自己的建树,当前的医史文献研究还是一个必须加强的领域。
期刊
陆渊雷( 1894-1955)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医科学化”的积极倡导者.日本汉方医对“中医科学化”思想的影响,是近代中国全方位学习日本在医疗领域的体现.陆渊雷在“诸病皆中毒说”、“科学阐述仲景学说”、“药不瞑眩厥疾弗疗论”、“伤寒六经非经络说”、脉诊的价值、五运六气的意义等几个方面的观点,与日本汉方医存在着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