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颗粒与抗菌药联合使用对诺卡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来源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ih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黄芩颗粒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诺卡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黄芩颗粒、亚胺培南、头孢曲松钠及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对5株诺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芩颗粒与这3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诺卡菌的MIC,分别计算各组合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 黄芩颗粒与不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诺卡菌的FIC为0.500~0.750,其中黄芩颗粒与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应用对豚鼠耳炎诺卡菌和鼻疽诺卡菌的FIC均为0.500,根据FIC公式表明以上联合用药方案具有协同作用,其余联合用药方案的FIC值为0.625~0.750,为相加作用。结论 黄芩颗粒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诺卡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协同或相加效果,联合应用可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及不良反应,可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诺卡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通过研究不同播种量对弱筋小麦鄂麦580分蘖动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湖北省弱筋小麦的适宜播种量范围,以期为该区小麦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于2018—2020年连续2年在湖北省9个小麦主产县市(区)开展小麦播种量试验,其中6个试验点为稻茬小麦,3个试验点为旱茬小麦。试验设置75、150、225、300、375 kg/hm~2 5个播种量处理。结果表明,小麦基本苗数、冬至苗数、最高苗数、有效
目的了解安徽省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的水平及影响因素;在“冰山模型”视角下,构建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影响路径假设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影响路径假设模型进行检验与调试,分析假设模型的适用性,形成建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影响路径假设模型。方法于2020年9月-2021年1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对安徽省96所医院的449名感控人员进行调查。使用SPSS23.0软
基于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试题,分析其基本情况、试题特点和命题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
2018—2019年在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产的10个县(市、区),分稻茬麦田和旱茬麦田开展了弱筋小麦品种鄂麦580适宜播种量研究。播种量设置75、150、225、300和375 kg/hm~2 5个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鄂麦580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基本苗、冬至苗及最高苗呈现增加趋势,有效穗数先增后减,穗粒数及千粒重逐步递减,但
为切实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要处理好作业的“质”和“量”的平衡.在实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作业总量和时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科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业任务又比较繁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分层
<正>2011年7月,美国颁布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概念和核心概念》,其内容对美国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学习进阶”方式统整科学教育课程。学习进阶是当学生在学习某一主题时,在头脑中所构建的愈加复杂的思维路线。学习进阶被引入中国以后,有部分前沿专家对这一新的领域展开了研究,认为学习进阶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一般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转变为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物理教学除了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更应对科学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三维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深度学习,满足了新课改对课堂要求。探索三维课堂如何与物理课堂有机结合,如何为物理规律课教学提供新的模式和思路,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正>作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风流人物”,以辜鸿铭之睥睨傲世,同时代之康有为、严复等都遭其贬损、讥笑,却甘为张之洞之幕僚下属,历时二十余年,可见其对张之洞的推崇。然而,张之洞的代表性的著作《劝学篇》,“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以及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却遭到辜氏诟病。为此,张之洞批评辜鸿铭“知经不知权”,辜鸿铭则反唇相讥:“张文襄之所谓权,乃术也,非权也。”辜氏一方面对张之洞的操守表示
期刊
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的特点,提出了应用型技术研发核心在于与新技术的承接性。介绍了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在项目问题解决需求和技术市场供应中的一般规律,以及在科技创新课题申报和成果转化与实施中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