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蜀语》看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概貌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uuhh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李实的《蜀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断域为书”的方言词汇著作。全书共收录四川方言词语563条,忠实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的有效材料。
  [关键词]《蜀语》 结构 义类 音类 明代四川方言
  
  一、关于《蜀语》词汇的性质
  
  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李实的《蜀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断域为书”的方言词汇著作,全书共收录方言词语563条。这些词语是明末清初蜀地(遂宁)民间口语和书面语中普遍流行的方言词,它们忠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四川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的有效材料。本文我们对《蜀语》词汇的结构、义类和音类等进行共时考察,尝试从宏观上大致描绘出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概貌。
  
  二、《蜀语》词汇的结构考察
  
  从音节数量看:《蜀语》所收的563条词语中共有单音节词356个,占63.1%:双音节词176个,占31.3%;三音节词27个,占4.9%:四音节和五音节词4个,占0.7%。以上数据显示《蜀语》词汇中以单音节词居多。由此可推知明代四川方言词汇在音节数上以单音词为主流。这与北方方言词汇以多音词居多形成一定的反差,但却与南方方言词汇有更多单音词的基本特点相一致。这暗示了明代四川方言在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受到某些南方方言的影响。
  南方方言之所以对四川方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这是由历史上大规模的南方移民入川造成的。据史志记载,四川历史上一共有五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活动。这五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活动中,前三次(宋元以前)移民人口主要以陕西、甘肃等地区为主,后两次(元末明初和清代前期)移民人口主要以湖广地区为主。据统计,明末清初四川移民原籍的构成比率为:湖广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从这一比率我们看到湖广地区移民(约占25%)在所有的移民人口中占据首位。大量的“湖广”移民迁入四川,也把他们大量的本地方言词语带入四川方言中,使客家话、湘方言、赣方言中部分词语成为四川方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词汇的音节数量上,四川方言表现出与南方方言相一致的特点,即以单音节词为主流。
  从复音词的构词方式看《蜀语》共收有复音词207个,其构词方式可分为如下4类:
  
  1、单纯词
  这一类词主要是联绵词。共计15个,占词语总量的7.0%。例如:
  148磊(立享)(重聚;多余)②、354镽(细长)、400藞口(不端正)
  
  2、复合词
  这一类词共计168个。占词语总量的81.4%。例如:
  22锛锄(一种刨木工具)、289偏涑雨(夏日暴雨)、343别岁(蜀地风俗,年末互赠礼品等)
  
  3、派生词
  这一类词主要是加词尾“子”构成的词,共计11个,占词语总量的5.3%。例如:
  24鍂子(木工刨平木材的用具)、106疡子(因疾病引起的肿大的淋巴结)、168他子(驴、骡等牲口负载的物体)
  
  4、重叠词
  这一类词共计13个,占词语总量的6.3%。例如,
  37老革革(形容人老)、121矮矬矬(形容人矮)、422大大(父亲)
  通过以上对《蜀语》词语结构的分析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四川方言在构词法上具有如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蜀语》所收的207个复音词中,共有复合式合成词168个。占到了复音词词语总量的81.4%。可见复合式构词法是明代四川方言词汇的主要构词方式。
  
  二、《蜀语》所收词语中存在部分连绵词。这表明用两个音节连缀构成双音节单纯词。这是明代四川方言构词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构词特征突出体现了方言词汇的口语化特点。
  
  三、《蜀语》所收词语中存在部分派生词(主要是加词尾“子”构成的词)和重叠词。这表明加词尾“子”构词和利用语素重叠构词,在明代的四川方言中已是两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发展到今天则成为现代四川方言最突出的构词特点,现代四川方言的形容词(主要用重叠式构词)和名词(既用重叠式构词,又加“子”尾构词)多采用这两种方式构词。
  
  三《蜀语》词汇的义类考察
  从义类上看,《蜀语》所收词语的语义包含有如下4个义类:
  1、表名物的名词类,共389个。其中包括:
  天文类,5个。如:72口淞雨(乍晴乍雨)、443山戴帽(山顶雾)、455啖(闪电)
  地理类,21个。如:2坝(平原:平地)、278笮桥(竹索桥)、285场(集市)
  时间类,4个。如:74H向午(中午)、95汃月、朽月(八月、九月)、1022’,沾、出沾(秋分后遇壬叫入沾,十日子后叫出沾)
  农业(农、林、渔、副、手工业)类,24个。如:13(捕鱼网)、36擗耳(犁上铁板)、500煨(用火灰烘烤或用文火慢慢炖煮食物)
  植物类,23个。如:32口米(粳米)、113条(竹篾)、254蠢麻(荨麻)
  动物类,11个。如:279蝗(一种吸牛血的昆虫)、280(一种能蠢人的毒虫)、330牸(母牛)
  房舍及建筑材料类,10个。如:164行房(工厂)、180牔风(屋顶的板)、359(土垂)(墙)
  器具用品类,43个。如:20钩(用树杈等做成的挂物的钩)、111笕(引水用的竹管或木槽)、166酒(盛放酒杯茶器的竹制容器)
  称谓类,15个。如:51姐(母亲的别称)、154先后(妯娌)、431山巴土獠(讥称农村人或没见识的人)
  身体及生理类,19个。如:139(男性生殖器)、379单昭(独眼或一目明)、462脬(膀胱)
  疾病及其它类,21个。如17(鼻塞)、17过(腹泻)、208謇(口吃)
  穿戴及装饰类,21个。如162耳瑱(耳饰品)、175靸(拖鞋或无跟鞋)、216襻(系衣裙的带子)
  饮食类,43个。如,226胆水(卤水)、448豆粥(用豆煮成的粥)、457头脑酒(一种用黄酒、肉末等配制而成的酒)
  红白大事类,4个。如:54女(以女嫁人)、86(食耎)女(女嫁三日后,送食与女)、265头錔(古代官员出行时前导的仪仗)
  迷信宗教类,2个。如:320端公(男巫)、435坛神(四川人供奉的一种神灵)
  人际交往类,10个。如:4触人(用言语等冒犯人)、211护短(庇护)、548不牡(关系不和穆)
  2、表动作行为的动词类,共156个。例如,
  6熁(用火烤)、98(心惊动)、436(船触沙石等搁浅)
  3、表性质及状态的形容词类,共99个。 例如:
  28龅(牙齿暴露出唇外)、132膖丑(形容很臭)、517婚(狠毒)
  4、其它类。共19个。例如:
  304丁丁(量词,形容少、小)、269迟迟(副词,行动迟缓的样子)、25夥(叹词,惊叹物多、大等)
  通过以上对《蜀语》词语所包含的语义的分类和统计。我们发现与社会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占到了词语总量的97%;即使是余下的3%的其它词语也很少甚至没有涉及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相关内容。这表明义类上明代四川方言词汇主要在社会日常生活领域与当时的通语形成差异,在其它领域则差异不大或基本一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方言词语主要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再从词类上看,名、动、形三类实词占到词语总量的96.6%,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明代四川方言中的虚词与当时的通语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此时四川方言的词汇系统主要由名、动、形三类实词构成:四川方言独立的虚词系统可能是在清代以及之后的现代四川方言中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四、《蜀语》词汇的音类考察
  
  《蜀语》所收的563条词语中,只有109条词语没有注音,其余454条均利用多种方式(主要是直音法和反切法)标注了音读。根据这些音注材料,甄尚灵、张一舟两位先生将《蜀语》词汇的声、韵、调情况分别归纳为如下
  1、声类,共20个。其特点表现为(1)全浊声母清化。《蜀语》中清浊混用、互注的现象比较多。如:159粗率曰体○体音奔去声,音捹。“体(笨)捹”均为并母,“奔”为帮母。(2)微母影母相混《蜀语》音注中微母字六见,有两次同影母字混:499巫、诬音乌。(3)见组细音字和精组细音字分而不混《蜀语》音注材料中。见晓组字和精组字不论洪细,几乎都是各自分别注音,说明它们的细音字声母分而不混。(4)知照组声母合并为一类。(5)疑母字跟以[a]起头的韵如[a u、a]等相拼。不与他类相混,其余多混于影、云、以或泥母等。
  2、韵类,共39个。其特点表现为:(1)[-m]尾韵并入尾韵[-n]。据黄尚军先生统计:《蜀语》音注中[-m]尾字与韵[-n]尾字互为音注的共有24条,其中以[-m]尾字注[-n]尾字的只有5条,而以[-n]尾字注[-m]尾字的却有19条。古[-m]尾字在《蜀语》中共出现了81次,而与[-n]尾字相混的就高达24次,占30%左右。可见这种现象决不是偶然的。(2)塞音韵尾消失《蜀语》音注中,带塞音尾的入声韵字常有混用的情况。同时入声韵字还可以同舒声韵字混用。如:90-读若衣;91十读若诗。
  3、调类
  《蜀语》所收词语的声调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其中平声又分清浊,凡言平声或指明清声者为阴平,言浊声者为阳平。上、去、人不分清浊。入声有归并入阳平的潜在趋势。
  以上《蜀语》音注所体现出来的音类及其特点,当与明末清初四川(或遂宁)方言的语音面貌基本一致。因为《蜀语》中的音注材料都是李实运用四川(或遂宁)语音对书中收录词语所标注的音读。又据学者比较考察。《蜀语》中体现的语音状况与明代张位《问齐集》所收的《各地方音》中反映出的西蜀方音特征类似,并且两书中用有相同的例子攘音朗。这表明李实的《蜀语》音注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语音的有效材料。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明末清初四川(遂宁)方言语音的几个突出特点:全浊声母清化,见组和精组尚未合流,浊音疑母逐渐零声母化;塞音韵尾消失;平声尚分清浊,入声调类还独立存在。总的来说明末清初四川(遂宁)方音显示了从近代音走向现代音的倾向。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途径之一,如何发挥其传播的有效性。就需要另辟蹊径,开拓新的思路,以《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宝贝计划》为例,探讨其传播成功的途径,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电影 传播 传统 解构    大众传播讲究受众的接受心理,电影作为大众传媒,为了抓住观众的心,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在传播方式方面下足了功夫,尤其是电影《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宝贝计
[摘要]纵观中国现代青少年接触的动画片,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外国动画片多表达的是外国的文化,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这对于中国的青少年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会包含着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关键词]动漫 动画片 影视艺术    动漫是当今社会一种具有普遍传播力和接受力的文化认知方式,它的视觉化语言符号的国际通用性,克服了有声语言的理解障碍。动漫完全成为了一种视觉饕餮的盛
摘要 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描写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活的大型青春剧《恰同学少年》,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扬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不一样的青春剧,除了立意新颖、清新自然外,还有很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主题。  关键词 恰 同学少年
悠悠栖霞山 朱红生 摄  栖霞区,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主城东北部,临江伴城。区内“第一金陵明秀山”栖霞山,素有“栖霞胜境”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千年古刹、佛教“三论宗”祖庭、中国佛教 “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寺内现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分别为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唐碑——由唐高宗李治题写的“明征君碑”,始建于隋代的舍利塔以及号称“千佛崖”的南朝石刻造像,数
[摘要]本文选取了两部新世纪的知青题材电影,分析两片所采取的“乡土中国”和“回望过去”策略,笔者发现此类题材中.怀旧成为一种消费,青春爱情创伤遮蔽了残酷的历史,“商业爱情片”的定位与表现也消解了历史的深度。而此种带中国标志的地域和题材,以国际市场为最大诉求。  【关键词】怀旧 消费 乡土中国 历史    《美人草》和《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两片有很多共同之处,以70年代的知青下放为背景,皆选取了金马影
[摘要]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的女性角色类型围绕着李云龙展露出不同的命运和性格,其类型可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凸显政治意识和阶级身份的基层革命女英雄、美丽善良而又意志刚烈的知识女性和年轻貌美、温柔体贴的女性第三者,这些不同的女性角色类型在女性形象定位上却在重复着男性英雄主人公陪衬的尴尬。  [关键词] 女性角色类型 女性形象定位陪衬    进入新世纪,一股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拍摄和收视热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动画以它独特的视觉语言与艺术感染力成为动画界的一朵奇葩,它曾经经历过一段光彩夺目的历史,而在当今三维数字技术的不断扩张渗透下,只有将现代三维动画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完美契合,才能促进中国国产动画真正意义的辉煌。  [关键词]三维动画技术 传统绘画元素 水墨动画    当深圳点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动画作品《金地·芙蓉世家》在摩纳哥举办的IMAGINA AWARDS上荣获“最佳三
秋色山涧 冯海军 摄手机设置  我所使用的手机是华为P30 pro,使用最多用的是“绢丝流水”快门,打开相机功能后,拍摄选项后拉到“更多”,选择“流光快门”模式,可以看到,该快门分为车水马龙、光绘涂鸦、丝绢流水和绚丽星轨四种模式,丝绢流水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它是模拟慢门的拍摄方法。其他品牌手机请自行查阅有无类似方法或结合相关外部软件实现此功能。具体操作  打开后点击画面进行对焦,再次点按后结束拍摄
[摘要]清代建筑的最大特点是“程式化”和“规则化”,当时的工部对几乎所有场所和环境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成为清代影片可以效法的模式。  [关键词]清代 环境 建筑 色彩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直至辛亥革命,清朝共统治了中国267年。它是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无论是正史还是传奇故事,都留给作家及影视制作者无限的创造空间。而建筑环境的创造是重
[摘要]在许多人看来,“大众文化”是与大众性、娱乐性、商品性、消费性等联系在一起的。但如果我们以哲学反思的视界和文化视野的身份观照大众文化,便会给予大众文化产品以全新的阐释。为世人所熟悉的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除了具备熟知的“大众”功能外,还是一部追求与幻灭的交响,体现了永恒与短暂的二律悖反,对生命本体意义作出了整体观照。  [关键词]大众文化 文化解读 二律悖反 阐释 观照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