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40、50 岁的“励志片”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Carrie 吧。相对来说不大喜欢Miranda, 感觉她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通过电影你领悟到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选择什么是适合你的, 这本身就可以成为你的人生经历。二三十岁或者四十岁都可以活得很好。
  你觉得电影中不合理的部分是什么? 这些剧情可能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边, 但如果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想到, 我们为什么还要走进电影院呢?
  如果有续集, 你会为它编什么剧情? 已经很完满了吧。这个电影不是就要一个结局给观众交代?Carrie 和Big 我想他们会幸福的, 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些事情后应该对爱情有了成熟的看法。
  你如何看待欲望? 人们应该有实现欲望的压力,没有压力并不好。但要知道这个压力是由于你过于贪婪还是你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
  “犹豫了很久才决定走进电影院, 看电影版的《欲望都市》, 之所以会犹豫, 是因为十年前电视剧推出的时候, 曾经也被吸引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同样的话题看得多了, 也就觉得有点点厌倦, 加上自己可能也从原本那个贪慕虚荣的年轻女孩, 渐渐发现, 生活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所以很快也就遗忘了这套连x 续剧。”采访闾丘露薇的念头, 从看了她在“一五一十”博客上的这篇文章开始。
  一开头,Carrie 就说, 女孩子们来到纽约, 为的是两个L——LOVE( 爱情) 和LABEL( 名牌)。对于电影中的4 个女主角来说, 青春逝去, 当然也会有所得, 那就是经济上的独立, 因此LABEL 也就成为了自己可以信手拈来的东西。但是LOVE, 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 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 不管是独立还是依赖, 看来只有一个字可以得到, 那就是不断地“追”。
  ——这是闾丘露薇在博客《追求两个L 的女人们》中写到的一段文字。她也是一个在“追”的女人, 只不过, 她追的既不是LOVE, 也不是LABEL, 而是工作; 而这“追”的方式也是分阶段的。
  


  
  “从原本那个贪慕虚荣的年轻女孩⋯⋯”
  
  闾丘露薇一直是个优等生, 在所有的方面。她似乎受不了自己和他人的任何差距, 甚至性别。闾丘对毕业于两大名校——华东师大二附中和复旦大学哲学系一直十分自傲。毕业后她曾被一家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聘用, 后来随夫来到香港, 因流利的英语和出众的反应进入某台湾电视台, 在职时获得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1997 年, 闾丘跳入凤凰卫视, 为了做一档财经栏目, 又去读了一个财经硕士。闾丘的同学回忆起她, 都说她是个活跃的女孩子。这跟此刻她电话里声音的感觉很不一样, 眼下刚刚参加完日本八国峰会采访的闾丘还在日本, 声音淡淡的, 听起来轻快而简单。
  现在的闾丘是这样一个人, 尽管她走过世界上大部分新闻事件高发的国家, 见证过许多常人只需见证一次就将荣幸不已的历史时刻, 但当我问起她在那些时刻有何感受时, 只是淡淡地回答:“这是我的工作。别人羡慕我这样的工作只能说职业与职业之间并不了解。”
  时光和经历, 已经彻彻底底把她磨砺成为一个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做得很好然而又自自然然、平素抵万金的姑娘。
  与她谈话你也能感觉到, 她天生就是那种工作的材料: 勤勤恳恳、鲜少抱怨、节制, 而又要求尽善尽美, 她很少去深究那些工作中会令人不快的和容易消磨斗志的虚无道理——比如她对关于疲倦、恐惧、不安全感这类有些飘忽的概念不大感冒。
  尽管她在伊拉克的小店里买东西, 炸弹曾在离她200 米的地方爆炸; 尽管她还学会了在枪战中分辨AK47 的声音, 但当我问她怕不怕、又怎么可能做到不怕时, 她回答: 如果老想着危险, 工作就做不好。至于任务“接受”还是“不接受”这个问题, 在她脑中也从来没有权衡的概念。有趣的是她把战地工作称为“机会”, 认为如果不是平日努力, 这样的“机会”就不可能光顾自己。闾丘的精神力量很强大, 甚至有些“大条”,面对任务先简单地冲上去、不抱有顾虑, 事情也便这么简单地做成了。她这样的人在战场上的安全系数反而更高, 看到爆炸首先想的是应对而不是哭泣, 这更有助于她毫发无损, 事后迅速地处理与淡忘也帮助她的心理保持健康。
  
  “不太喜欢Miranda,
  感觉她给自己太大压力”
  我本以为闾丘不喜欢的是Samantha, 她们看起来好像不太搭界, 但闾丘却说不喜欢的是Miranda——和她一样的工作和精神上的强人,“感觉Miranda 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
  实际想想也明白,Miranda 和闾丘的差别其实天上地下,Miranda 习惯用“正反方辩护”来解决问题甚至感情, 而闾丘对待工作则“随心”。
  闾丘并不承认自己是个工作狂, 她只是乐在其中。虽然已经升任凤凰卫视的新闻采访总监, 可以正儿八经地做管理、指挥调度足矣, 但她却“隔一段时间一定要跑跑一线, 否则就觉得很闷”,连在机场转机时都要关注时事动态。
  “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爱情的女性,如果以为自己从此可以高枕无忧, 那就错了, 因为爱情是需要两个人不断地去维护的, 这样的维护, 来源于生活中琐碎的点点滴滴, 也来源于从来都不能够掉以轻心的对对方的关怀。”和她对爱情的观点一样, 闾丘就是这么对待工作的。闾丘也曾感受过工作的“十年之痒”:“工作丧失了挑战性, 开始重复。尽管外人可能看不出, 但自己却过不了自己的一关。”2006 年, 她申请了哈佛的新闻尼曼奖学金, 赴美深造。
  起初她不适应求学的节奏, 甚至受不了睡个懒觉。后来她习惯了这种缓冲,藉此丢弃了头脑中的一些“废料”, 为新知识的进入腾出了地方。在这个难得闲暇的时候, 她也收获了爱情。她曾将此前破裂的婚姻概括为“一个跑得快, 一个跑得慢”。这一次, 她找到了终身的伴侣,“如果不是因为爱情, 我现在的年龄再来经历婚姻又有什么用呢?”
  
  下一个阶段
  
  “年轻的女性朋友看完, 也觉得这是一部相当励志的电影, 因为即使年轻的时候犯了错误, 走了弯路, 原来到了三十岁、四十岁甚至五十岁, 女人的生命毅然可以获得如此的自信和精彩, 这下我终于觉得, 这部电影看来是值回票价了。”闾丘在博客的最后写道。三十、四十、五十, 这是《欲望都市》电影版抛出的新话题, 电影中的女主角和现实生活中的观众一起成长, 遇到什么、经过哪些弯路也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必须面对、经历人生的新阶段, 了解自己, 适应人生。
  10 年前的闾丘露薇, 是喜欢《欲望都市》即会把手机铃声也输成主题歌的姑娘, 是会工作拼命拼到头的姑娘, 尽管现在也是, 可她懂得闲暇时间依旧去看书、电影和轧马路。她知道告诉自己“: 如果战争不发生在我周围, 我甚至不会去关心它们。”告诉自己对文字或者新闻也并不要特别难以割舍。
  就像她评论的Samantha,“当然, 如果有人觉得为了这样的爱情, 自己会付出太多, 那就可以像Samantha 一样和自己的爱情毅然地说分手, 重新开始寻寻觅觅的生活,不过一个女人五十岁的寻寻觅觅,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急迫和迷茫, 有的只是对于这种状态的享受。”
  闾丘总是谈到, 每个人都有他们适合的生活方式, 有人需要深思熟虑, 有人则只是不断滚滚向前。闾丘显然已经转入进了平稳的状态, 她觉得很快乐。
其他文献
他们是一群非职业的“好摄之徒”。他们的正经职业是: 经理人。  平日里, 他们总是端坐在属于自己的那个ROOM 中。到了周末、假期甚至下班的路上, 他们瞬间变身。外面的喧哗仿佛顿时消失殆尽,在明暗交织的角落, 他们以镜头追光逐影, 捡拾着历史和生活的碎片。以明暗为旋律, 以色彩为节奏, 全力让每一张照片的瞬间似一曲凝固的音乐,以记取内心流淌着的生活里的每一次感动。  他们有价值几十万元的顶级装备,
期刊
谁不想做老板? 那些创业的人哪, 纷纷结帮搭伙开公司。不过和创业伙伴吵起来, 可怎么办呢?    他们的创业伙伴史  杨凌: 我开公司, 合伙人是一个纯正的财务。  温喜庆:1992 年我就成为某公司的合伙人了, 老板给我们股份, 不用出钱, 只用干活。那是一个唱片公司, 雪村、戴军、孙国庆, 还有李娜, 都是我们签的。( 众嘉宾感叹: 一个出家了,剩下的歌手全当了主持人......)我们仨人有一
期刊
与其生怕属下因看奥运而在工作上出什么差池, 何不当一个跟属下一起享受奥运的上司呢?   2008年, 什么都跟奥运会沾边。群邑旗下代理机构传立北京分公司,也在奥运年为庆祝周年庆而特此举办了一个员工内部运动会来响应奥运会。奥运虽说8 月正式登场, 可职场里的体育迷早就按捺不住了, 在这当口, 我身边有几个管理层的朋友都绷紧了脑子里的弦, 生怕属下因此而在工作上出了什么差池。我的心态倒比较放松: 为什
期刊
也许《欲望都市》的真正粉丝会不太喜欢前些日子的电影版。甚至有人认为,“十年前讨论的女性主义好似一场认真的扯淡, 电影无关性, 无关女人的自我认识, 奢侈品才是真正的主角。”不过, 也正是因为种种的不真实, 才足够吸引眼球。或者经历多少番感动和感悟之后, 我们还是要拥着姐妹帮的友谊和奢侈的爱情, 踩着高跟鞋, 继续伴随着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城市节奏, 前进!  十年《欲望都市》, 什么让你想“talk”
期刊
Nürnberg 的2008 年工作餐    Nürnberg 是德国Fuerth 当地的一位软件工程师, 他用照相机记录了自己四年来在公司“食堂”吃过的中午饭,Nürnberg跳槽了吗?Nürnberg 心情怎样, 食欲如何? 总之, 日日拍摄午餐意义何在?“食堂”的意义又何在呢? 这是Nürnberg自己也迷失的问题。    中国人爱亲热地把员工餐厅唤做“食堂”, 食堂的记忆伴随着国有企业的兴
期刊
假如——  Carrie 是个有决策权力的部门主管, 有头脑、有主见, 做任何决定前都不忘细细推理一番,详尽考虑问题的方方面面。但这位领导者偶尔又患得患失、犹豫不决, 甚至会突然发神经,做一些冲动和疯狂的决策, 令人不大放心。  Miranda是Carrie手下的经理,标准的工作狂、女强人, 专门负责执行层面的事务。不论是什么事, 她都会保持冷静的头脑, 进行客观分析, 敢于承担责任。即使工作会给
期刊
婚姻是个恒久命题, 涉及权利义务、涉及共同生活, 包含责任、自我、配合等诸多因素( 和工作一样)。但为什么这些词汇的本质都是束缚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我们遇到的一切, 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在呢?  关于“婚姻”,《婚姻法教程》是这样规定的:“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 依法自愿缔结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两性结合。”  请注意里面的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永久共同生活”, 第二个
期刊
观赏完毕,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传闻中的几百套限量版的衣服和鞋子, 而是第一女主角Carrie 和Mr. Big 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所折射的哲理。  在长达十年的分分合合之后, Carrie和Big 终于要迈进婚姻围城。可惜婚礼当天, Big 却让她措手不及地“逃婚”。  我们的女主角不愧为知名作家兼反省家, 她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冷静地思考了婚礼中途而亡的原因。原来, 她和Big 达成共识的
期刊
心思不可捉摸, 语言可以玩味。一部电影总有那么几句话触动人心, 让人忍不住放在MSN 签名档或博客上感慨一番。  台词塑造人物,“词”里行间总是透射着人物性格、处世作风,“词”里也总是暗示着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及受思维控制的行为走向。我们请到《和谐心态是金》的作者张晓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宋振韶博士, 让心理学者给这些人物把把脉, 看看这些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台词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秘密? 
期刊
一部《欲望都市》, 让我看到人在情感中四个阶段的转换: 结束单身、不如意婚姻、婚内生活、繁衍问题, 更看到人生必经的四个阶段:  Samantha 是典型的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转化的代表(15 岁-25 岁)。她无所顾虑, 行为比较放纵。处于青春期焦虑状态, 试图挣脱欲望, 但总是以失败告终。大部分人都有过这个时期, 但都成功地转化出来。  Charlotte 属于标准的青年时期(25岁-35 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