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好味读出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理念,让朗读这一民族化的传世法宝在最新的教育理念统率下焕发新的活力。
  一、多读自悟,尊重主体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我国从孟子开始就主张读书“自得”。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当然应该以学生自己读书为主,让学生独立地反复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表达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如《劳动的开端》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学生初始是这样朗读的:“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教师请学生反复朗读,推敲这里有几种停顿的方法,如何停顿才是正确的读法?最后,学生逐渐找到正确的停顿应该是:“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并从中悟出这句话不但写出了挑煤的艰难,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在底层的穷苦人们千千万万,何止“我”一人?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这就强调学生的朗读必须与课文内容的理解相互依存——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促进朗读表达。有教师仅仅梳理了文章脉络后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课文写得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文章美在哪里,如何“美美”地读,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品味,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二、多元解读,倡导个性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不同,理解水平的不同,认识能力的不同,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而传统的语文课解读,追求唯一正确有解,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和朗读处理,缺乏对多种意义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清·薛雪《一瓢诗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由此可见,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
  三、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朗诵;精读、略读、速读;范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研读、赏读、背读……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时,宜用齐读……如果最佳程度地优化组合,则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扎扎实实的效益。许多教师已经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这样一个“五步读书法”:第一遍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第二遍快速朗读,了解内容,理清脉络;第三遍自由研读,圈圈划划,质疑解难;第四遍反复品读,体会情感,分析特色;第五遍大声诵读,增加积累,加深体会。一篇课文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的阅读,加上老师的指导,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加强评价,促进发展
  评读是促进学生语感发展、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呢?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1.教师评价
  在学生读完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从手法看,有以下几种评价语:
  (1)情景语。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如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读《第一场雪》,在学生第一次读完后这样询问:“雪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那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雪纷飞的感觉。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幽默语。它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海底世界》中有一段写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我听后说:“你这么读,小动物都被你吓跑了。”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
  (3)情态语。除口头评价外,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协同评价。如体态语,即通过教师的身体态势对朗读中的语音语调变化作形象化的演示;符号、图形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例如:在《瀑布》中指导学生朗读“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教师可以借助手势指挥,引导学生读出那种飘渺的意境。
  2.自己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读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有所思。而后,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
  3.相互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每个学生都以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语文能力为目的,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局面就会逐渐形成。
  五、开展活动,引向课外
  为了巩固学生已取得的成绩,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朗读训练的第三个阶段,教师需要不断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实践活动。除了布置朗读作业外,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晨会课一分钟演说、班队活动中的即兴发言、课本剧小品表演、校园小广播等朗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应用中强化所学的知识。
  加强朗读教学,让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让形象由朗读树起,让意境以朗读创设……在新的阅读理念下让朗读这道古老而又美丽的风景线永驻语文阅读教学。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迅速在全国蔓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明确了在相对封闭环境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存在气
摘 要: 中国特色的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不断被应用,设计师能够准确地把握传统图案的深刻内涵,并将它和现代的设计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赋予它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这些古老的传统图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断延续下去。  关键词: 现代标志设计 传统图案 不完善性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商标。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像、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体协调,使其相互渗透,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和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在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声形并茂,激活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显示出来的
中国为礼仪之邦,可学生的礼仪却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不外乎应试教育和家庭生活两方面。礼仪关乎个人修养,关乎国家未来,因此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这一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得到更好的发展,使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作者在这一理论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句式的变换”是中学基本的语法知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引导帮助学生通过随文学习,有效掌握“句式变换”的知识要点、变换技巧,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呢?现将我多年教学所得总结归纳于下,供同仁参考。  一、长句和短句的互变  (一)知识要点  长句是指它的修饰成分多,而短句结构简单,修饰成分少。  (二)变换要领  
摘 要: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游荷塘所见之景都透视、沾染了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心情也随所见之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情与景是交融在一起的,较为突出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 情景交融 《荷塘月色》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观点,而抒情散文更是如此,“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散
绿色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的阅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其特殊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小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与作者的对话是有教师参与的,这就有了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第二,小学生阅读的教材或文本是按一定的教育理念与体系编写的,这就有了编者的参与,从而形成编者与作者的对话、编者与学生的对话及编者与教师的对话;第三,小学生阅读是在一个教育集体中进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种做法。  一、查清学生基础,上好第一节语文课  有一年我执教一个语文成绩一贯很差的班级,为“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前我深入了解该班情况,得知以往所任教的语文老师对他们很严,要求很高,也很少沟通,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拉大了师生距离。于是我上第一节课时,既不讲要求,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