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赞铁路乘车记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迄赞比亚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全线完成。坦赞铁路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
  夕阳下,一列火车在大裂谷里缓缓穿行,铁路早已年久失修,列车行进时发出很大的“吱吱嘎嘎”声响。前方依稀看到一个东非村落。火车的到来,扰破了村子的宁静。
  村落里,茅草覆盖下泥巴糊成的房子错落有致。远处,是大裂谷的重山与深谷,热带丛林在夕阳下映衬出玫瑰的颜色。这就是著名的坦赞铁路,是中国人给非洲留下的礼物。
  坦赞铁路的诞生是因为赞比亚南下出口通路被敌对国家堵死。南罗得西亚雇佣军还曾深入坦赞铁路,破坏了铁路桥梁。因此铁路沿线民众被教育要“保卫铁路、防范间谍”,因此对造访的陌生人特别是外国人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坦赞铁路设有独立的警察部队,不受其他管理当局节制,有权盘查路人。因此,作为一个外国人,虽然可以毫无障碍地乘车旅行,但要想下车以笔者身份采访,则有诸多困难,存有危险。
  经过多方联系反复交涉,坦赞铁路局终于向笔者颁发了采访许可证,并向全线下发了公函。这封公函起到了“路条”的作用,给笔者的采访一路开了绿灯,并在笔者后来遭遇人身困难时充当了护身符。
  拿到采访许可证后便是买票。笔者的票比较特别,是一张允许中途下车的“自由全程票”。票价8万先令(约合人民币320元)是一等票(相当于软卧,但实际条件与国内的软卧完全是天壤之别)。
  买到票后,笔者想要一张列车时刻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却很难满足。原因是,车站根本就不对外提供时刻表,就连车站自己也没有现成的。反复折冲了一个半小时,笔者才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获得了一份时刻表。
  坦赞铁路每周开行两趟客运列车,每周二、五分别从起点达累斯萨拉姆和终点卡皮里姆波希对开。
  由于车辆和线路保养较差,列车运行速度缓慢。按照时刻表,“快客”周二发车,全程45小时,平均时速约41千米;“普客”(即慢车)周五发车,全程48小时,平均时速约38千米。车开得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36年来缺乏对铁路的保养,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很多路段设置了限速,有的甚至限速到10千米/时。如此限速,当然就快不起来。
  但实际上,连这样慢的时刻表,也很少遵守,晚点非常普遍且严重。坦赞铁路局官方统计的客车正点率为11%,而笔者个人感觉就连这个数字恐怕也达不到。如果说国内火车晚点以分钟计,那坦赞铁路的晚点则以小时甚至以天计。笔者认识的一个人曾乘坐过一次“正点”列车——晚点整整24小时。
  一切就绪后,笔者准备踏上坦赞线西行之路。第一站是坦桑尼亚南部城镇伊法卡拉,距达累斯萨拉姆约357千米。
  笔者出发就遭遇了晚点。原本应下午4点发车,拖到晚上8点还没动静。
  此时,候车大厅里挤满了人。车站有售卖水和干粮的小卖部,生意很是红火。当地人早已习惯了晚点等候,有备而来,因此并不十分着急。他们身上浓烈的汗味和香水味开始在这座中式建筑里四处弥漫。很容易判断旅客们的目的地:坦桑尼亚境内下车的,行李一般不多;去赞比亚的,则是大包小包,携带各种生活用品乃至粮食。这是因为坦桑尼亚物价低于赞比亚。不少沿线民众利用坦赞铁路做买卖,大多是小本生意。坦赞铁路就这样养活了许多当地人。
  笔者都做好返回达市住处的准备了。不过,此时人群骚动,开始检票了。首先上车的是一等车旅客。笔者从人群中挤出一条路,到了检票口。笔者的坦赞铁路之旅,正是在这骚动、混乱和当地人的汗味中开始。
  运输乏力、速度慢是坦赞铁路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实际运量远远没有达到设计能力,而且运输速度很慢。票价低,又因制度原因无法提高票价,因此客车是亏损的。收入主要靠货车。货车固定是每周两对,但是因为缺乏车头,所以货运时间难以保障,经常出现迟送乃至送不到的情况,让客户蒙受损失。久而久之,客户也就少了。没有客户,收入也就談不上了。
  过了检票口,走上站台,迎面就看到笔者将要乘坐的列车。虽然天黑,但笔者还是大致辨认出机车的型号——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系列。车厢是老式的中国“绿皮车”,整个车厢看起来还可以,很难想象这居然是运行三十多年、从未经过像样维修的“老爷车厢”。
  然而,毕竟是在非洲,完全没有电。车厢内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幸亏笔者对这种绿皮车太熟悉了,才摸黑找到自己的铺位。褥子被子乱糟糟地放在铺上。直到灯光打开后,笔者才看到脏兮兮的铺上居然还有残留的血迹。
  突然,“咣当”一声,火车剧烈晃动,把笔者晃倒了。原来,这是火车启动的动静。行进中,列车前后、上下、左右剧烈摇晃,坐在列车上好像坐在风大浪急的海船上一样,还时不时就来个急停,然后又是“野蛮启动”。晃动是如此剧烈,以至于笔者感觉列车随时可能脱轨。列车碾过铁轨接缝处时,时常“咕咚”一声,整个车厢都颠了起来。车厢交接处噪音非常大,发出非常刺耳的“吱吱嘎嘎”声。在车厢内行走,笔者时刻担心被摇晃急停的列车磕到或摔倒,甚至被直接扔出车窗或车门——这并非夸张,因为车窗很多都是大开的,经常是没有玻璃,有的车门也合不上,就这么开着。
  虽然行前早就对此做了准备,服用了防晕药,笔者还是不争气地晕车了。在吐了个七荤八素后,笔者软绵绵地躺倒在铺上。
  “你好!我要查票!”一声乡音打断了笔者的梦乡。不过,进来的却是一位黑人列车员。原来,他曾接受过中国专家的培训,会说点简单的汉语。见到有中国旅客坐他的车,他很兴奋。他说,他们太需要这种培训了,因为中国人不仅给他们带来技术,更带来一种勤奋工作的“中国速度”。“不知道中国人能不能回来做人员培训?”
  随列车员而来的还有一位铁路职工大叔。他此行是前往伊法卡拉料理丧事。他的一位同事一周前不幸感染疟疾身亡。而伊法卡拉也正是笔者的目的地。   大叔名叫诺亚,55岁,已近退休年龄,在坦赞铁路工作大概30年了,还曾接受过最后一批“中国师傅”的现场指导。他说,中国人做事非常有秩序,对他们要求很严格,设定了目标就一定要完成,对员工的管理非常到位。他说,“中国人走后”,管理变得散漫了,经营情况也逐渐恶化。
  面对笔者对车况的调侃,诺亚大叔不无痛心,说现在的车厢得不到维护,车厢的维修包给了外边的公司,但其实他根本没怎么见过像样的维修。给列车加水的车站原来有9个,现在只剩下了4个。乘务和卫生也极为懒散。
  凌晨4点多,列车到达了伊法卡拉,此时已经晚点了八九个小时。车内外都是一片漆黑。令人吃惊的是,所谓的“站台”,就是一片凌乱杂草,没有半点灯火,看起来像荒郊野外。笔者顿时凌乱了,再三向诺亚大叔确认,这是伊法卡拉?若不是大叔再三坚定地说这就是车站,笔者断然不敢在漆黑的夜里下车,一个人被撂在这非洲“荒野”。
  乘务员不见了,下车完全得靠自助。得自己扳开车门和挡板。也不见有梯子,需要自己跳车或爬下。幸亏大叔接过了笔者的行李,并把笔者生拽下车,算是平安到站了。
  下车后,周围满是杂草,脚下是硌人的石头。周围都是黑黢黢的,似乎充满了危险。笔者提着行李,也提着心,跟着大叔在“荒野”里摸黑走了大概一两里,感觉过了好久,才看到前方一点点灯光。这才是真正的站台。
  此后,笔者才意识到,这是火车司机故意把车停得离站台很远,以怠工方式消极抗议。笔者在伊法卡拉站的狼狈经历,折射出坦赞铁路紧张的劳资关系。
  坦赞铁路刚通车时,铁路职工曾经是令人羨慕的工作。然而,今天风光已不再。铁路员工收入不高,而且经常被欠薪。劳资矛盾频发,铁路工人经常怠工和停工,甚至在笔者到訪前曾组织了一起罢工。
  劳资关系紧张的另一个侧面是劳动效率低下。在坦赞铁路的辉煌时期,曾有员工6000多人。现在员工总数大约2800人,但运量只有区区数十万吨。劳动力大量严重闲置,很多人没什么活干,工资照拿,管理层却囿于当地法律不能“无理由”开除过剩员工。管理层抱怨工人怠工且偷盗,工人则抱怨钱少且欠薪。笔者在采访中经常能感受到劳资之间的紧张感。
  在非洲不少地方,工会势力非常强大。坦赞铁路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坦赞铁路的工会还分为坦、赞两方,以及总部机关工会、站段工人工会两大系统。在坦赞铁路管理层和工人之间,存在着深深的互不信任。这种紧张感是沉重负担,窒息着坦赞铁路向前发展的脚步。
  (摘自浙江大学出版社《寻路非洲:铁轨上的中国记忆》 )
其他文献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二战时期,英国伦敦遇到德军空袭,很多房子被炸塌,有一处图书馆也已倾颓,地面满是尘土和砖石。然而,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几位穿着得体的英国男人,竟然不顾敌机刚刚离去,穿进废墟的图书馆,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然后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英国人酷爱读书,就像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英国人的家里,书是必备的。英国人认为,读书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儿
期刊
王明墓,安置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所谓的新圣母(或者新圣女)公墓,就是莫斯科名人公墓。并非谁都可以进来安息的。在我看来,这里是一处陵园雕塑奇观。很多雕塑显现出奇妙的构思。除了材质的不同,还有设计简洁而新颖,上千个艺术形象,异彩纷呈,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叫人充分感受到俄罗斯艺术家的独创精神。  苏联领导人死后,生前形象大多要被做成雕塑像放在列宁墓附近的英雄大道上,如斯大林、伏洛希洛夫、勃列日涅夫、安
期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在全国两会的会场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房地产税已由全国人大相关工作部门和国务院相关机构共同起草,条件成熟时依法提起审议。全国人大正在研究和起草文件的这一税种名为房地产税,这与最近几年在房地产调控中持续提起的房产税有很大的区别。  1986年,国务院发布房产税暂行条例,原来的“房地产税”改为“房产税”,这一字之改是为了适应1982年公布的宪法中城市土地属于国有的规定,既
期刊
张冲,生于1904年,1923年加入国民党。由于他才华出众,熟谙俄语,通晓苏联事务,深得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器重。30年代初,张冲升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前身)总干事,主管情报事务。1932年2月,在他主谋下,上海《申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刊出了《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伍豪”是周恩来的化名。张冲此举是企图蛊惑人心,制造混乱,瓦解中共组织。  1931年11月,张冲的部下黄凯奉调到上海,担任
期刊
“唐伯虎点秋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故事中的唐伯虎是一個为了追求所爱慕的女人而甘愿卖身为奴的风流才子。人们对他的印象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非凡、挥金如土。唐伯虎真的点过秋香吗?秋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唐伯虎(1470~1523年),名寅,字伯虎,后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生于苏州,其父唐广德是普通的苏州市
期刊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公众对国内油品标准制定及油品质量的质疑。全国政协委员、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曹湘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五标准”以前,“国四”以下的油品里都有锰剂添加。  按照“国四标准”,汽油中加入每升8毫克的锰剂,以汽油牌号表现的辛烷值可提高1到1.5个单位。但我国在2013年推出的“国五”阶段汽油标准中,明确规定,不许人為加入锰剂。  曹湘洪表示,锰剂可以让炼油企业用
期刊
近期,杭州一女子在微信朋友圈售卖名牌假货被送上了法庭,根据《刑法》,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最高可能面临7年的有期徒刑。  她走上代理假货路  说起走上微信卖假货这条路,何某有一段辛酸的血泪史。  本科毕业后,何某留在高校任职。安稳体面的工作,富裕的家庭,事业有成的老公,幸福的何某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后来,何某怀孕了,便辞去了工作,在家当全职太太。然而,老公一次投资失败,将她所有的美梦化作了
期刊
伊利运河,全长为584公里(363 英里),是第一条连通美国东海岸与西部内陆的快速运输通道。伊利运河的修建提高了运输速度,降低了运输成本,并带来了美国中西部人口的快速成长。  南北战争前,州政府参与或审批的经济活动范围很广。运河通常既由政府修建,又由政府经营,这点与后来的铁路不同。既然政府在运河的建设和经营中起核心作用,且运河收益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因此在决策和为落实决策而拉选票的过程中,会牵
期刊
今年中央部门所晒账本中,首次公布了公车的详细“家底”。截至4月18日,已公布预算的102个部门中,只有24个部门列出了2015年购车预算项目。然而,有媒体发现,其中11个部门今年有购车计劃,却没安排相应预算支出。如教育部今年拟购203辆公车,但其公车购置预算费用却为0。  购车预算为零的部门何以能购公车?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给出了答案:“现在中央部门的行政事业性资产和财产经营收益还
期刊
近日,一段名为“汽车占自行车道,初中生拍照被骂”的视频备受网友关注。视频显示,在北京市海淀区双安商场附近的一处天桥下面,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遭到私家车上三女一男集体下车“围攻”,被骂“读书读傻了”。  一场普通的民事纠纷,短时间内能引发舆论强烈回响,恐怕还是“读书读傻了”这句诟骂戳中了社会共识的敏感点。“读书读傻了”这句话,非常直白地体现了说出者的颟顸无知、是非不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