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边缘地带发财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月,广西南宁刘彦军夫妇的新项目--书吧开张了。
  近三年来,他们的生意一直不太好,从卡拉OK到酒吧,从电脑游戏到书吧,流行什么就转向什么,前前后后欠下了8万元的债务。这一次,眼看着南宁市无比风靡的书吧,刘彦军夫妇拍着胸脯向亲朋好友们保证,一年内还掉所有债务没有问题。
  然而仅仅四个月之后,刘彦军向本刊采编部打来电话,情绪低落,欲言又止。他断断续续地讲完了自己的故事,最后说:"谁会想到全中国又流行跳舞机了呢?欠这么多钱,我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刘彦军几乎痛哭失声。
  记得一位已获成功的企业家说过:我射了许多支箭,恰有一支正中红心。刘彦军似乎没那么幸运,他的每一支箭都射向了茫茫黑暗。而在我们的编务热线中,刘彦军也不是唯一最不幸的人。正是这些一次又一次堆积的"不幸",使我们产生思考:在今天,那些平凡的企业和那些难以维系的生意,怎样才能走出恶性循环的沼泽?也正是这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让我们开始讨论:在今天,中国人致富路上的创业马灯,是否到了该灌注一些智慧之油的时候?
  因此,本次策划成为我们对刘彦军现象的反思和追问之一。
  □策划/本刊采编部
  □执行/李彬周攀峰
其他文献
偏僻闭塞,流动人口少、消费观念落后、购买力不足——这是绝大多数人揣测的中小城镇。  市场空白多、消费潜力大、投资不必大——这是为数不少精明商家眼里的中小城镇。  其实,在中小城镇做什么生意固然重要,如何做才是致胜的关键,而且要有甘于细水长流的平常心……    经营布料专卖店  花花布连锁店经理吴际容    我以前在市纺织公司工作,两年前离开公司到这座县城开了家布匹专卖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形成了今天
期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举世闻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之初,恐怕连世界上最出色的预言家都不会想到,时隔二十多年,在这座大桥的南北桥头堡两侧,会演绎一场国内外装饰材料的大商战。装饰材料的“中华之最”在这里诞生、更替。  进入2000年,这里已经是一片烽火硝烟……    桥北桥南碗里争食    1992年,室内装饰的潮流开始在全国涌动。  投资者纷纷把建设“装饰用品集贸市场”的眼光投向南京长江大桥北
期刊
横扫农村——晋鼓开道    山西南风集团的奇强牌洗衣粉能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产销量第一并折得最佳性能价格比的桂冠,依靠的是其强大的农村市场占有率。然而从大兴安岭到克拉玛依,从内蒙古草原到海南岛黎寨,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是怎么知道“奇强”进而喜欢用它的呢?面对全国市场如此长的战线,南风是用什么把它串起来,持续促销和保障供货的呢?农村市场相对管理较弱,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容易找到空子,南风
期刊
对于经历过1996年牛市的人来说,尽管与成功有约的未必能有几多,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股市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似乎都是对某一个预言的证实。按照《易经》,九六是大有之年。牛市从3月启动,到5月1日央行减息,这时的股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低。即使是领涨的绩优股板块,也不过从低价涨到了中价。大盘稍事休息便又上涨,在绩优股打开空间以后,沪市推出30指数,深市狂炒九七概念,特别是到了10月至12月中旬
期刊
眼球经济即注意力经济。这一说法是美国知名学者迈克尔·高尔德哈伯在其《购买注意力的人们》一文中提出的。著名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能不能解释现代歌星?他们唱一首歌的所得,要比几千个工人辛勤劳动一年之所得还要多,这能说他们的一首歌里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是一个工人一年生产的产品的几千倍吗?  这里唯一的解释是,歌星们占有了一种稀缺资源(好嗓音),然后再开发利用它。但我们又想:一个街头
期刊
对于皮鞋,你听过的品牌一定很多,但一说起布鞋也许就茫然了。留在脑海里的还是那些老字号,典型千层底的黑色扣带鞋、带松紧的圆口布鞋等。服饰轮回式的流行,你不能否认布鞋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大行其道,从现在商店中的布鞋来看已见其端倪,有些还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其高昂的价格也已接近皮鞋。  然而,在国内鞋类市场占据1/3份额的布鞋却缺乏知名品牌。一般专家认为,目前布鞋市场之所以创不了名牌,绝不是布鞋的生产难度大
期刊
在中小县城做生意,关键是将市场细分并把握其消费心理。  中国中小县城城镇居民人口普遍在2万——5万之间,200元——800元的普遍工资收入决定了主流消费群体购买能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处于从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过渡地带和过渡阶段,人们的消费便兼有保守和积极追风两种心态。  分析收入是分析消费能力的主要手段。中小县城人们生活来源类型基本可分三种:无固定收入者、企业普通职工、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干部。
期刊
铁  150年前,美国加州发现黄金,掀起了一轮如火如荼的淘金热。淘金热最狂热的推广者--萨姆·布瑞南自己却不是淘金队伍中的一员,但一轮淘金潮下来,他成了加州最有钱的人。  最初,发现金矿的拓荒者人人都想保守秘密,他们不希望大批淘金者涌来分享财富;附近村庄的农人对金矿的传闻也根本不相信,只是担心来人会糟踏他们的田地。商人布瑞南看准机会,手上抓一把金沙,跑到大街上,高喊着"金子,金子"。此后,当成千上
期刊
朋友,你见过黄河吗?当你见到那流过九曲十八弯却依然奔腾不息的黄河,不由得为黄河之水那磅礴澎湃的气势而激动的时候,相信你也会为浑黄的河水而感到几分遗憾。据说那泥沙之患,是随着上游的源头之水汇入黄河的,无奈的黄河以博大的胸怀接受了它,它却曾在某个隆冬,令黄河险遭断流……  在兰州,一家以“黄河”命名的著名民营企业,也和黄河有过同样的命运。它在广纳人才的时候,难免有泥沙俱下的无奈,并因此险遭断流。   
期刊
替别人加香,给自己添财    1999年元旦,内蒙古宁城一个叫马兰的下岗女工得到一个信息:有一种技术,可以给服装加香。这个不起眼的信息使马女士浮想联翩:如今男人女人都讲究仪表,衣装固然重要,体味更被人看重。公众场合,谁不希望自己能有令别人愉悦的芳香气息?这个技术应大有市场,她决心试试。  通过信息寻到技术之后,她用单位救济她的400元做本钱;用158元购置设备,又托人到外地买了268元的原料。因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