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入是新授课的第一个环节,所以新课引入的好坏与否,能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就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发现的新问题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学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整节课都会充满学习与探索的欲望,从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导入;艺术
高中物理选取导入内容时要避免没有新意的事物和教学内容的生拉硬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有效地课堂要对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琢,只有设计好“导入”这一重要环节,才能真正体现物理课堂的“龙头”效应。我在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一、结合生活巧妙设问导入新课
生活场景进入课堂是我们素质教育一直倡导的理念,设问能提起学生的注意力,二者结合,复习导入新课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巧妙地提出问题,往往能引起强烈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抓住了。在讲“光的折射”的概念时,教师一开头就问:“给你一柄鱼叉,在清澈的水中如何才能叉中鱼?”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把鱼叉对准看到的鱼,就能叉中!”这时,教师取出一个已装上清水的敞口大圆形玻璃水槽,里面有一尾小鱼正在自由游动。再把水槽放在讲台上,请一学生上台,站在水槽侧面,用筷子代替鱼叉向看到的鱼叉去,结果叉不中。问:“为什么这位同学插不中鱼?”学生答:“因为鱼会游动。”再问:“假若鱼静止不动,能否插中鱼?”学生十分肯定:“一定能!”教师用一细竹棍横摆在水槽边沿上,在竹棍中间下面用细线悬挂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代替鱼,再请刚才的学生用筷子插去,其他同学留心观察。结果插不中石子。其他同学看到筷子插在石子的上方。问:“如何才能插中石子?”学生兴奋地回答:“把筷子偏向石子下方。”结果照这样做,学生终于插中石子。教师再问:“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的时候,不把叉对准看到的鱼,而是对准鱼的下方,这样才能叉到鱼,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答案:这是因为渔民看到的是从鱼射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造成的。至此,自然地引出了光的折射的概念。这一方法多涉及以前学过的物理知识,承上启下,展示新意。在生活知识和课堂知识中找到联系点,提出新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展开,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能降低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连贯、更完整。故应对教材反复推敲,才能精心设计出相应的问题。
二、结合故事,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故事有其趣味性,再加之悬念的设置,刺激学生产生寻求物理现象答案的求胜心。用故事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平面镜的应用时,可先讲故事——《阿基米德“魔镜”破敌》: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帝国企图吞并希腊,派出一支帆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汹汹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城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魔镜”。当敌船驶近时,阿基米德亮出了一面大镜子,其他人也纷纷亮出镜子。从镜子上反射的太阳光直向敌船投射过去。不一会儿,敌船的船篷起火了,大火蔓延开去,烧得罗马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其实,阿基米德他们手中的“魔镜”不过是平面镜。设置悬念可突出主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强烈欲望。例如,在讲凸透镜的作用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着:“谁是纵火犯?”学生不知老师有何用意。教师接着讲述:“在人迹罕至的热带丛林,常常发生神秘的火灾,使大片森林付之一炬,许多鸟兽葬身火海。究竟谁是热带丛林里的纵火犯呢?”学生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人们经过调查研究,终于找到破案的线索。原来,每天清晨,林木的树叶上常挂着露珠。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太阳刚刚升起,却已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日光照在露珠上而每颗露珠又恰似凸透镜。”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凸透镜的作用的问题。
三、用逆向思维法分析实验导入新课
一成不变、顺风顺水的思维模式已不能满足高中生的求异心理,在教学中可以打破常规,从反方向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按照与原来思路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或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去猜想,提出与新课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例如,“电磁感应”的引入,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奥斯特实验”,提出“电能生磁,磁能否生电呢?”引入电磁感应现象。再用演示实验法引入新课, 不仅能加强直观教学,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可以使学生感到惊奇急于探求奥秘。又如,让两个学生用很大的力去拉一条中间挂着一块石头的绳子,怎么也拉不直,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入“力的合成”。再者,在桌子边沿放张小纸条,纸条上立一钢笔帽,用左手拉纸条末端使纸条平直并同桌面一样高,用右手拿笔杆迅速向下击纸条在桌面外的部分将纸条抽出,笔帽依然立在桌上——由此引入“惯性”。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新课的导入要讲求艺术性,才能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精心选取新奇有趣的问题或实验,结合新课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以最佳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愉快的背景,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直觉思维,引发学习动机。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有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拐弯抹角,出奇制胜”“先提设想,再给验证”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去开发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导入;艺术
高中物理选取导入内容时要避免没有新意的事物和教学内容的生拉硬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有效地课堂要对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琢,只有设计好“导入”这一重要环节,才能真正体现物理课堂的“龙头”效应。我在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一、结合生活巧妙设问导入新课
生活场景进入课堂是我们素质教育一直倡导的理念,设问能提起学生的注意力,二者结合,复习导入新课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巧妙地提出问题,往往能引起强烈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抓住了。在讲“光的折射”的概念时,教师一开头就问:“给你一柄鱼叉,在清澈的水中如何才能叉中鱼?”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把鱼叉对准看到的鱼,就能叉中!”这时,教师取出一个已装上清水的敞口大圆形玻璃水槽,里面有一尾小鱼正在自由游动。再把水槽放在讲台上,请一学生上台,站在水槽侧面,用筷子代替鱼叉向看到的鱼叉去,结果叉不中。问:“为什么这位同学插不中鱼?”学生答:“因为鱼会游动。”再问:“假若鱼静止不动,能否插中鱼?”学生十分肯定:“一定能!”教师用一细竹棍横摆在水槽边沿上,在竹棍中间下面用细线悬挂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代替鱼,再请刚才的学生用筷子插去,其他同学留心观察。结果插不中石子。其他同学看到筷子插在石子的上方。问:“如何才能插中石子?”学生兴奋地回答:“把筷子偏向石子下方。”结果照这样做,学生终于插中石子。教师再问:“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的时候,不把叉对准看到的鱼,而是对准鱼的下方,这样才能叉到鱼,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答案:这是因为渔民看到的是从鱼射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造成的。至此,自然地引出了光的折射的概念。这一方法多涉及以前学过的物理知识,承上启下,展示新意。在生活知识和课堂知识中找到联系点,提出新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展开,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能降低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连贯、更完整。故应对教材反复推敲,才能精心设计出相应的问题。
二、结合故事,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故事有其趣味性,再加之悬念的设置,刺激学生产生寻求物理现象答案的求胜心。用故事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平面镜的应用时,可先讲故事——《阿基米德“魔镜”破敌》: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帝国企图吞并希腊,派出一支帆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汹汹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城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魔镜”。当敌船驶近时,阿基米德亮出了一面大镜子,其他人也纷纷亮出镜子。从镜子上反射的太阳光直向敌船投射过去。不一会儿,敌船的船篷起火了,大火蔓延开去,烧得罗马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其实,阿基米德他们手中的“魔镜”不过是平面镜。设置悬念可突出主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强烈欲望。例如,在讲凸透镜的作用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着:“谁是纵火犯?”学生不知老师有何用意。教师接着讲述:“在人迹罕至的热带丛林,常常发生神秘的火灾,使大片森林付之一炬,许多鸟兽葬身火海。究竟谁是热带丛林里的纵火犯呢?”学生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人们经过调查研究,终于找到破案的线索。原来,每天清晨,林木的树叶上常挂着露珠。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太阳刚刚升起,却已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日光照在露珠上而每颗露珠又恰似凸透镜。”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凸透镜的作用的问题。
三、用逆向思维法分析实验导入新课
一成不变、顺风顺水的思维模式已不能满足高中生的求异心理,在教学中可以打破常规,从反方向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按照与原来思路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或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去猜想,提出与新课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例如,“电磁感应”的引入,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奥斯特实验”,提出“电能生磁,磁能否生电呢?”引入电磁感应现象。再用演示实验法引入新课, 不仅能加强直观教学,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可以使学生感到惊奇急于探求奥秘。又如,让两个学生用很大的力去拉一条中间挂着一块石头的绳子,怎么也拉不直,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入“力的合成”。再者,在桌子边沿放张小纸条,纸条上立一钢笔帽,用左手拉纸条末端使纸条平直并同桌面一样高,用右手拿笔杆迅速向下击纸条在桌面外的部分将纸条抽出,笔帽依然立在桌上——由此引入“惯性”。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新课的导入要讲求艺术性,才能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精心选取新奇有趣的问题或实验,结合新课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以最佳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愉快的背景,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直觉思维,引发学习动机。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有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拐弯抹角,出奇制胜”“先提设想,再给验证”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去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