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球谐函数参数化描述的形状扩散光学层析成像方法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uohu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球谐函数参数化描述方法和组织器官光学特性分区均匀性假设,提出了一种稳态测量模式下形状扩散光学层析(DOT)成像方法,它能同时重建组织器官的形状及其内部光学参数。该方法中,正向模型采用扩散方程的边界元数值解法,图像反演则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用不同噪声水平下的模拟数据和简化的仿体模型分别进行了模拟和实验验证。重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全局收敛性,并能有效地恢复目标区域的形状参数和光学参数。
其他文献
激发光引起的荧光漂白限制了共聚焦成像技术在长时间观测生物样本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控光剂量的共聚焦成像技术(CLE-CM),该技术通过预实验设置高低阈值,定时读取采样像素值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每个物方像素的光照时间,以更高效地利用荧光信息,在不牺牲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了荧光漂白。用CLE-CM和标准共聚焦对牛肺动脉内皮细胞样本连续成11幅图像,与第11幅标准共聚焦图像相比,第11幅CLE-CM图像的荧光漂白减少了52.62%,具体降漂白效果与样本中的荧光分布有关。CLE-CM通过减
传统成像光学系统的点扩展函数(PSF)峰值位置在其光轴上,斯特雷尔比(SR)定义为有无像差轴向PSF强度之比,而波前编码系统在光瞳处相位变化为非旋转对称式,其PSF在像面上将产生偏移,利用PSF的轴向强度计算光学系统斯特雷尔比将不再适用。分析了三次相位掩模板PSF的位置偏移量,其是以焦面为对称轴的抛物线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评价波前编码系统的非轴向斯特雷尔比(SRWC),分析了非轴向斯特雷尔
采用外场目标对腔内调频连续波进行时间延迟,并用相干探测方式获取信号。分析表明动态谐振腔连续波CO2激光器支线起振的典型时间为20μs,支线竞争结束并不意味着起振的支线相干性同时达到最佳状态。实验观察到相干性建立所需的最短时间比支线起振延迟6μs,且大多数支线相干性的建立需要更长时间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新型直线位移测量方法。建立了图像各像素点灰度值与直线运动位移间的映射函数模型,通过数值方法解算了直线运动平台的位移。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证明了其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了检测点拓扑结构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m的位移测量范围内,所提方法的测量误差标准差为4μm。
以向列相液晶为缺陷层构造了双通道光子晶体滤波器(AB)m(LC)H(LC)(BA)m模型。利用传输矩阵法并结合向列相液晶电光效应,研究了液晶层的外加电场对滤波器的调制特性。结果表明,双滤波通道中心频率位置与电压的变化为线性关系,说明电压对滤波频率具有很好的调制效果。双通道滤波带宽对外场电压的响应灵敏度不同,长波通道滤波带宽对外场电压响应较为灵敏。当电压足够小时,电压对滤波带宽的调制范围较大,且调制规律也比较明显,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压范围来实现双通道滤波器滤波带宽的微调功能。这些特性,对新型光学滤波器的设计
An all-fiber LP01-LP11 mode convertor based on side-polished small-core single-mode fibers (SMFs) is numerically demonstrated. The linearly polarized incident beam in one arm experiences π shift through a fiber half waveplate, and the side-polished parts
期刊
提出了一种结合欧氏距离和光谱信息散度的改进的高光谱解混非负矩阵分解(NMF)初始化方法(IISSF)。在初始化基础上,结合标准NMF算法和分块NMF算法进行平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合成影像实验中,在信噪比为20dB~50dB范围内,经过IISSF初始化后的分块NMF算法获取的结果要优于其他方法;且其在真实影像实验中获取的端元光谱与真实影像端元光谱之间具有最小的平均光谱角差值,即0.1812;其重
对多种光纤的纤芯直径进行了测量, 提出一种准确、实用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光纤直径测量方法。通过光学显微系统和图像采集系统对待测光纤进行图像采集, 将采集到的图像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拟合, 实现对光纤直径的测量。分别对空芯光纤和传感用非通信石英光纤进行了直径测量实验, 得出了相应的数据结果, 给出了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的光纤直径测量方法对于光纤的几何尺寸测量简便易行, 可应用于某些无法进行直接测量的领域。
天体高度的获取精度是目前制约舰船自主天文定位精度的主要技术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利用星光折射角和大气折射模型间接获取天体高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两个星敏感器分别拍摄直射星图和折射星图,利用星图匹配与识别方法得到星光折射角;基于大气折射模型,根据测量得到的折射角精确获取天体高度值。仿真结果表明,当折射角测量精度为1″,观测高度约为6°的天体时,其天体高度的获取精度可达37″,相应的平均舰船定位精度约为23 m。对折射角测量精度、观测天体的高度和大气折射模型精度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