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学员“水土不服”问题的几点对策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解学员“水土不服”问题,要从院校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基本问题入手.围绕制度怎么规定、部队怎么落实、学员怎么办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教学,使学员能够明确标准熟悉制度规定,知晓情况提升落实效能,躬身实践形成工作思路,实现教学真正贴近部队、贴近实战.
其他文献
针对化工行业发展对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人员综合素质提出的高要求,以及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对毕业生质量的需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肯吃苦、能作为”的应用型人才,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我校初步实践.实践证明,该模式通过将“红—黄—绿”三色融入育人全过程,同时将产教、科教协同培养贯穿于整个专业办学全过程提高了毕业生实践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新时代电气类专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成爆炸式增长,对学校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浙江省内企业对电气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以及调查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为技师学院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通过培养模式、课程管理模式、课程内容的完善和创新,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适应了学生自身健康发展和浙江省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通过对电气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为技师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应用型高校材料类工科专业而言,是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为了适应国家加强新工科建设的战略需要,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选题脱离生产实际、缺乏实践环境、指导教师工程方面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池州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以全方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目的,探索出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改变我院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地方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具有新工科特点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我们仍期望计算机技术能有更广阔的的应用空间.本文开展了对机电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整合研究,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以及结合计算机技术可能性与意义进行阐述,并对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本研究连续8年对苏州大学外来隔离检疫及委托人工辅助生殖小鼠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冠状病毒属小鼠肝炎病毒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其病鼠多呈隐性感染,但却出现鲜有报道的繁育能力下降,平均繁殖周期延长至110.78±23.97天,平均每胎产仔数降低至2.00±1.20只,平均每胎离乳数降低至1.09±1.57只;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利用小鼠受精3.5天前胚胎外层完整的透明带的屏障作用,对患病小鼠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方法进行净化,使净化后小鼠平均繁殖周期缩短至65.89±23.33天,平均每胎产仔数提高至5.24±
新课改教学目标指出,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学也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模式影响着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虽然当前各高职院校一直在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老师应当积极探讨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分析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从几个角度阐述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以此来推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优化与突破,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工匠精神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需要坚守与践行的内涵.而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所需的各类人才.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职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养为目标,高效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以良好满足市场及国家的发展需求.鉴于此,文章联系笔者工作实践,论述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良好贯彻工匠精神.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培养的毕业生到了企业无法胜任岗位或不能直接上岗的弊端,因此,国家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讨其校企合作模式之一——“一课双师”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分析其建构方案和实施成效,为其它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大学的文化建设重点是通过学校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共同价值理念的形成,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发扬、创造创新,为高校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不断地更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另一面,深化校园内涵,绵延赓续优秀文化基因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校园文化日复一日,润物无声,不断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促成学生主体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立足职教特质,提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改革工作的显著特质,结合“党建铸魂”引领工程、“纵横双通”培养工程、“产教融合、师生入企”教学等“八大育人工程”综合改革实践,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实践路径,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