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思维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突破口。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想学、乐学。例如,教师在讲授“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学生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可以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著名的英国科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例: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 0 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 2 6 0件,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①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平均每天超过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 2 0 0件) ,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 6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 1 2 6 0件) ,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就可以求出问题了。②用综合法分析:刚好和分析法相反,从已知条件一步步求出要求的问题,分析过程略。
2、利用实物演示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时,先出示各种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后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细致、准确、有序地进行观察:①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②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4条,长方体的棱可分三组) ;③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然后思考分析它们的面、棱和顶点,加以综合,总结出长方体有6个面、1 2条棱和8个顶点,以及其他特征。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我在情境导入中设置了3个问题:①你的生日是什么时间?今天是什么日期?②你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③小明今年1 0岁了,可他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首先由说自己的生日和今天的日期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了解学生已知“年、月、日”有关知识,为新课的展开作了一个铺垫;特别是第3个问题设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4 2 1 8=6 0中得出: 6 0-4 2=1 8; 6 0-1 8=4 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兩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通过一题多解及改编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而且拓宽了学生思维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认识大小、长短、多少的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应用题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就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总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作一名好的教师,就必须在数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解题思路和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想学、乐学。例如,教师在讲授“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学生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可以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著名的英国科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例: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 0 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 2 6 0件,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①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平均每天超过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 2 0 0件) ,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 6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 1 2 6 0件) ,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就可以求出问题了。②用综合法分析:刚好和分析法相反,从已知条件一步步求出要求的问题,分析过程略。
2、利用实物演示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时,先出示各种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后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细致、准确、有序地进行观察:①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②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4条,长方体的棱可分三组) ;③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然后思考分析它们的面、棱和顶点,加以综合,总结出长方体有6个面、1 2条棱和8个顶点,以及其他特征。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我在情境导入中设置了3个问题:①你的生日是什么时间?今天是什么日期?②你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③小明今年1 0岁了,可他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首先由说自己的生日和今天的日期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了解学生已知“年、月、日”有关知识,为新课的展开作了一个铺垫;特别是第3个问题设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4 2 1 8=6 0中得出: 6 0-4 2=1 8; 6 0-1 8=4 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兩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通过一题多解及改编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而且拓宽了学生思维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认识大小、长短、多少的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应用题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就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总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作一名好的教师,就必须在数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解题思路和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