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年代里也有“励志者”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红人,是泛娱乐化年代里比较尴尬的一个小物种。
  即使是科班出身的明星们,一对比区别总还是有的,有的人没费什么力气就大红大紫,有的人透支了无数的内涵也不温不火。好在有了网络,于是各种各样的明星“曝光”层出不穷。严格意义上说,这些明星不能算“网络红人”,他们也是被逼的。这年头,娱乐圈里的竞争一点也不比找工作的压力小。
  这也让那些在网上混脸熟的明星们身份尴尬,就好比明清年间的“待职进士”,大学扩招年代里的“专升本”,总给人—种不务正业的感觉,角色未定,前途也未卜。
  还有一些“网络红人”,纯粹是来自民间的货真价实的草根。也从未想过要去当明星,一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恰好身上的某种特质,又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等臆想心理高度契合,成为了网络全民追逐的对象。
  尽管他们绝大多数人最后的结局,都是被娱乐的浪头拍死在沙滩上,好歹也算在这个娱乐年代的大波小浪里,弄过一阵子的潮。
  “丐帮红人”投射出我们的内心
  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他一出现就迅速秒杀了无数的网络观众。他就是“犀利哥”,一个流浪街头数年连话也说不利索的乞丐。
  整个2010年里,他红遍天下。但是, “犀利哥”从来都没想“红”,他只是偶然被猎奇的镜头拍到,就此名扬天下,成为所谓的“最牛乞丐”。
  人们真正关注犀利哥的原因,其实只是出于人们对乞丐身份的刻板印象和他本人潮流造型之间的巨大反差,道理很简单,如果他不是乞丐,没有人会这么关注。鲁迅先生很早就说过,中国人爱凑热闹,或许正是这种“国民特性”,才推动着很多网民追新捧奇。或许对有的事情,你连原因也懒得去追究,就不明就里地跟着大家一起跑了。对像“犀利哥”这样的网络人物,你、我都是捧红他的那个人。
  难得的是,一个原本悲戚的人生故事,因为网络有了一个温情的结局。回家,成了“犀利哥”魔幻奇遇般的故事结尾。尽管他回家以后的生活,也并不是那么地让他舒心,至少,在乞丐界来说, “犀利哥”恐怕也是第一励志哥了。
  “犀利哥”之后,来自同一圈子的“微笑哥”又红了一把。2012年2月6日元宵节,郑州CBD,一名流浪汉从地上捡了半瓶冰红茶,喝了一口,凝视着天空,“啪”的一下,一朵烟花绽放,这免费的美丽让他幸福地微笑了。一记者随意抓拍下了这一瞬间,照片发到网上,不到16个小时就被转发五万多次,评论两万多条,网友亲切地称他为“微笑哥”。
  由此开始,被工作、生活、成绩、房子、前途等等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正常人们,在网络上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吐槽式大讨论:什么才是幸福?
  对于那位流浪汉本人而言,生活最重要的是心怀美好,这样即使生活再困顿,也能找出开心的理由。或许那位流浪汉一辈子都不知道他成名了,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心怀美好,每一夫都活得有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
  于我们的生活而言,“微笑哥”式的网络红人点亮了我们已经疏远很久的幸福感。当他们惊鸿一瞥地沉入网底之后,我们甚至会有点怅然若失,因为,他们走红的身影,其实投射的是我们蛰伏于心的美好愿景。
  这是真的:勇敢地活出自己的色彩
  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搞笑和表演天赋,每天笑对生活。一首对口秀《as Iong a:you love me》在网络上掀起一股不小的波澜,恶搞的风格令人捧腹。数据统计,下载看过这部小品的人数超过百万,而它的表演者就是后舍男生,两个对生活和未著满怀期待的大男孩。
  相比很多一红而过的网络红人,他们算得上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儿。
  成名未让他们就此停下脚步,相反,他们比以前更加努力。发单曲、拍广告、参演电影,如果单看他们后来的表现,人们很难把他们跟“网络红人”这个词语联系在一起,似乎,他们从一开始就是根正苗红的文艺青年。
  靠网络成名并不是谁的过错,在这个龙鱼混杂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广告大力宣传,更何况是那些没有任何背景的草根呢?再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不是网络,会有多少有才华的人被湮没、忽视。这些以文艺方式走红的“网络红人”们,他们还在无意中干了一件很正面的事情,用“专业”捅破了娱牙圈的垄断,草根也可以把大牌们吸引到电脑前给自己当观众。
  就如现在越来越多、眼花缭乱的各种硬件软件接口一样,网络为每一个人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人生“接口和出口”,虽然在那些走红的背后,也隐藏着年轻一代复杂的心理状态,但是至少,渴望表达、渴望认同、渴望成功的人生是没有什么大错的。
  后舍男生、天仙妹妹、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大衣哥等等,这些曾经走红过或者正在走红的网络红人们,用他们的经历,为无数的普通人再次验证了一句通俗而有激情的话:相信梦想!
  “光荣”与“梦想”也可能会被鄙夷
  网络能诞生光荣,同样,也能诞生虚荣,于是,就有了凤姐、郭美美、谢芷蕙、二月丫头、干露露等等活跃于网络中的“红人”一族。
  这是一些敢于“直面人生”的“网络红人”。他们虽出身草根,却心怀改变自身命运的伟大理想;虽不知“分镜头”为何物,却坚定地相信没有让自己出演主角,是世界表演史上的巨大损失。
  他们是网络中“真的猛士”,随时都敢于把自己最后的遮羞布拿下来,“赤果果”地穿行在网民的目光丛林之中,无惧飞沫如雨。大凡借助这方式追逐网络成名的,很多时候总是与恶俗的炒作捆绑销售,为了博得眼球,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公众的道德底线。
  当网络由信息平台变为“成名捷径”后,各怀目的的一波又一波造星热潮,让博取网络注意力的角力,充满了“后现代主义”式的光怪陆离,让我们有的时候也不得不面对“被解构”的尴尬。
  网络是一个巨浪大潮不断的地方,不管是哪种目的,都会不断地有人会红起来,也不断地有人会退出大众的视线。很多“网络红人”的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解读:“光荣”也可能会被唾弃,“梦想”也可能会被鄙夷!
其他文献
20岁,青春行至半途,依旧保持着张扬的姿态昂首阔步,心中却隐隐多些念想,对于前途未卜的将来和尚未实现的理想。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关心孩子的自身及其发展,应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使文言文阅读教学变得有效,既有益于教师“教”,教得有效;也有益于学生“学”,学得轻松,这亟需我们语文老师去思考。立于学情,研究学情,关注学情,分析学情,教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正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本
亲爱的《课堂内外》高中版编辑,您好:  我叫张淦鑫,就读于江苏省徐州市树人中学,曾为徐州市中学生形象大使,校学生会副主席从初中开始痴迷于《课堂内外》高中版,每期必看,因为初二时在高中版上看到郑州一中陈雯沁的一篇《我在美国高中的国际交换生生活》,触动了我心底对美国高中的好奇。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初三时我在上海报名YFU,经过选拔,成为2010年国际交换生。巧合的是,我去的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市正是陈雯沁
一个好的时代,是能让青年看到希望的时代。一个好的时代,能够留给理想的,不仅是时间,更有足够的空间,能够让理想得以从容生长以致于繁荣。
《课堂内外》高中版:学医的MM给人感觉都很古板,你是特例?    Sherry:我觉得学医的MM不是古板,是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医学院被人们称为“后高三时代”,我觉得这种称呼很有道理。学医的生活相对于高三来说,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每个学期都有十几门功课要学,每本书都厚得可以用来防身,呵呵,所以我们也没有太多业余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不过我认为这样的环境也能更好地塑造个人良好的素质。其实我这个人
诸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其共同点在于统分结合,联产计酬。统分结合程度的高低,使合作经济有高级和低级形式之分。笔者认为,如果从劳动方式的角度去考察联产承包制的不同形式,那么,就专业承包和包干到户这两种形式而言,前者在统分有机结合的程度上显然要高一些,因而是较高级形式的合作经济。
请你别为我担心,就算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请你别为我担心,未来的路我会好好走;请你别为我担心,只要扬起嘴角和我一起微笑……
导言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李嘉图是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学说的真正奠基人,而他的这一地位的确立则归功于他著名的“相对利益”学说。近170年过去了,这一被P·萨缪尔逊誉为“经济学最伟大的原理之一”的学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不失为当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曾经看过一篇对于70、80、90后对于生活和工作态度分析,有那么一段记忆深刻。70后说.“我们,基本上都是工作狂”!80后说“我们,拒绝加班!”90后说:“我们,拒绝上班!”
人口政策理论篇 我国在人口政策的研究领域里,对各种类型国家的具体人口政策有所涉猎,因为这些具体的人口政策,可以互相直接起借鉴作用。但是对人口政策的一般理论,却来能引起应有的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