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格街血案》的召唤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19890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伦·坡作为美国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诗歌多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拟分析他的《毛格街血案》的召唤性,从而揭示它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召唤性;审美;延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1
  萧伯纳曾说:“美国出了两个伟大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1]爱伦·坡一生多产,写了大量短篇小说、诗歌及文学评论。他的小说、诗歌内容新奇独特甚至怪诞,处处流露出一种恐怖神秘的色彩,可谓独树一帜。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虽然只有四五篇推理小说,但他却被认为是推理小说的鼻祖。在他的推理小说《毛格街血案》、《玛丽罗热疑案》和《窃信案》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侦探杜宾的形象,并开创了推理小说的写作模式,成为日后各种侦探推理小说模仿的典范。虽然这类推理小说拥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人们读侦探小说不是为了欣赏它始终不变的结构,而是为了欣赏他花样无穷的装饰性内容”[2]。本篇拟从《毛格街血案》文本内容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该短篇小说的召唤性从而谈谈它的美学价值。
  由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文学作品中的“召唤结构”指的是:作品中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當本文打破读者的习惯视界,并对这种习惯视界进行“否定”时,就会造成读者心理上的“空白”,“所有这些空白、空缺、否定因素就组成文学本文的否定结构”[3],亦即召唤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激发读者填补和想象,进行能动性的创造,从而延长了作品的审美时间,增加了作品的美学价值。
  小说开篇以四大段的篇幅来解析什么样的人分析力强。爱伦坡以侦探杜宾的助手的口吻提到了精通数学的人、下象棋的高手,这些在普通读者心中应该属于分析力强的人缺被“我”在不经意间一一否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不是武断地声称这些人分析力不强,而是以一种先扬后抑的方法,先将读者按惯常的思维模式带入,然后陡然转折。这就好像开车在路上行驶,本来按照既定路线前行,却突然急转弯,按照惯性的原理乘客必定会按原路线方向前倾之后才能调转方向。这种“前倾”便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读者还在认同着之前的叙述,沉浸其中,却发现作者口吻转换,大脑的思考也需要时间来适应。比如,作者提到分析力强的人喜欢解决疑难,之后顺理成章地说到精通数学的人解决疑难的才能高,当读者顺着这种思路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人一定分析力高时,作者却说“计算并不等于分析”[4],否定了读者固有的想法,即“习惯视界”。因此读者势必会思考这其中原因,从而吸引着读者去下文寻找答案。紧接着作者又用了同样的手法谈到了下象棋的人也并不是普通读者心中的分析力强的人。这样的写作方法增强了读者的参与度,作者与读者之间如同在交流一般循序渐进地道出了自己的主张。
  另外对于一篇侦探推理小说,读者通常情况下都希望快速了解案件,作者却运用了上述的写作手法,虽然开篇用了四大段才进入案件,但是这样既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充分吸引了读者又不至于使读者失了兴趣,并引导了读者去思考:究竟分析力跟接下来的案件有着怎样的关系。
  接着侦探杜宾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小说中。虽出身富贵却家道中落,喜欢看书,思想天马行空。“我”对此人非常欣赏遂租下一幢公馆同住。令读者瞠目结舌的是这栋房子——“地处偏僻,式样古怪,摇摇欲坠,相传是凶宅,荒废已久”[5]。并且房屋布置也透着消沉的情绪。二人在其中过着完全隐居的生活。除此之外他们还偏爱深夜,或者倒不如说他们喜爱黑暗。作者如此这般描写使小说立刻转入一种阴森森的气氛。阴暗总是会让人联想到神秘。迷雾重重便勾起了读者无限的想象。
  然后“我”向读者展示了杜宾的推理能力。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杜宾冷不丁地猜中了“我”的心思。读者看到此处杜宾突然冒出来的话正合着“我”的心思一定啧啧称奇。必定会奇怪他是怎么做到的,之后便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以杜宾和“我”的对话的方式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地娓娓道来。为了要验证杜宾的推理过程,读者必须要积极“参与”,随着杜宾的思路去思考他是否能得出那样的结论。
  这件事证明了杜宾的分析推理能力,接下来凶案便登场了。凶案的信息皆是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包括证人证词。警方起初毫无头绪,后来又逮捕了一个嫌疑人。但在杜宾看来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随后二人便亲往犯罪现场。读者也紧跟其后。读者随着“我”的目光审视了凶案发生地及周围,仔细寻找着线索,暗地里希望做出杜宾那样的推理,同时急切地渴望看到杜宾的分析。但是坡以“我”作为观察视角,难以及时了解到杜宾的内心世界。只要作者不让杜宾开口,读者的审美时间就会延续下去。一次勘探现场还不够,杜宾又去了报社,之后对案件的情况绝口不提,真是“急”煞读者。接着杜宾问“我”觉得案件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和“我”逐步分析案情。这个揭秘的过程作者用了相当细致的描写,从而进一步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也被推向了高潮,积极参与了“破案”过程。直到最后案件真相大白,凶手居然是一只猩猩,读者在错愕惊叹之余不免又会回味小说。这一点睛之笔的结局进一步提升了小说的审美价值。
  纵观《毛格街血案》整篇小说,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小说本文中出现的这些召唤结构一次又一次吸引着读者参与到小说中来,展开想象积极解读,使得该小说的审美价值得到体现。爱伦·坡之所以能成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也因此可见一斑。
  注释:
  [1][4][5]爱伦·坡.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陈良廷等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袁洪康. 欧美侦探小说之叙事研究述评.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3]朱立元. 略论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 学术月刊,1988(8).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媒体大战愈演愈烈,“在活动中办报,在办报中活动”已慢慢成为各家报纸的大政方针。特别是一些地市报,更是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各种公益活动,社会效益显著,走出了办报与活动双赢之路。    在活动中树品牌    几年前,为了适应新闻竞争的需要,《南阳日报》创办了《社会早刊》,它作为《南阳日报》的一部分,完全走都市报的路子,专门刊发社会新闻、生活新闻与服务新闻等。  然而在创办之初,《社会早刊》并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从阿富汗人阿米尔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的成长与救赎的故事,同时讲述了阿富汗的阶级、宗教和种族的
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的中篇小说《马特奥·法尔戈纳》讲述了发生在一百八十多年前的一个“荣誉谋杀”事件。通过对小说故事的剖析,可见十九世纪初期欧洲的知识分
哺乳动物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或脂类可以被糖基化修饰,而糖链末端往往存在唾液酸化的现象,催化添加唾液酸的酶为糖基转移酶(sialyltransferase,ST),而去除唾液酸的为唾液酸酶(
摘 要: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具有丰富的内涵寓意,小说描写了种族和阶级的不平等关系。自小说问世以来倍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评论家分别从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女性生态主义等不同角度对小说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基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小说中所揭示的白人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压榨和剥削以及来自被殖民者的反抗进行深入的剖析,旨在揭露殖民统治的本性以及其建构的殖民话语权的最终消解。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话
说起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共产党员陈萍,人们总爱用这样几句话对她进行高度概括:工作起来风风火火,走起路来步履匆匆,治疗处置
《秋日》是里尔克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此诗作于诗人远离家人求学巴黎期间,师从罗丹的经历使得里尔克向后期“物诗”风格转变,《秋日》作为过渡期的诗作值得一探。孤独情绪贯穿
摘 要:《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小说,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然而自19世纪以来,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其中会话含义的研究并不多见。《雾都孤儿》中的会话大部分采取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人物常常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违反一些准则,以传递其真正的潜在意图,听者需要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会话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尝试从合作原则出发,对《雾都孤儿》中的会话含义进行个案定性分析,从一个新
为贯彻中央纪委八次全会和辽宁省纪委四次全会关于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精神,充分利用近年来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案例解剖,查找危害,吸取教训,警钟常鸣
摘 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经发表就传播至很多国家。肖洛霍夫没有表现大规模,大集团作战的场景,而是关注战争中的个人命运和情感,本文试着从叙事语层角度分析作品,旨在让大家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体会这部战争题材作品的凄和美。  关键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语层结构;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  作者簡介:吕丽丽(1991-),女,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