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l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体系按两个维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中国属于其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类型。
  第一个维度是现收现付制还是投资基金制(个人账户制)。现收现付制下征收和支付是同时发生的;投资基金制是将征收的基金用于投资,投资收益用于支付未来的个人养老金。
  另一个维度是固定收益制还是固定缴费制。固定收益制是指工人退休时的收益由某些公式确定,比如根据他们的工作年限,他们工作时的平均所得等;固定缴费制是指个人有养老金账户,缴款进入个人账户,退休时收益根据个人账户积累的多少来决定。两个维度组合有四种可能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固定缴款的现收现付制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就存在于目前的中国。
  20年前,中国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形式是由国有企业支付退休金。那时工人即使不再工作,也继续从企业领取工资。和美国历史上的做法类似,这是固定收益的现收现付制。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形式上是固定收益的现收现付制与固定缴款的基金制的混和,但事实上是固定收益的现收现付制与固定缴款的现收现付制的混和,因为固定缴款的账目只是概念上的,缺乏实质性意义。
  该当如何选择社会保障体系?选择现收现付制和投资基金制的最优混和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因素:两种社会保障体系的收益和风险;现收现付制对税收的扭曲;在引入和扩大现收现付制时的意外收益效应。
  投资基金制的收益是全国资本的边际收益,在美国实际的资产组合收益率为7%。估计中国资本边际收益率应比美国高。另一方面,现收现付制下隐含的收益率应为人口增长率和生产率,也是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在美国约为3%,在中国会更高一些。现收现付制下的收益总是低于资本的边际收益。
  现收现付制下的风险首先来自于人口增长率的不确定性,人们寿命不断延长,退休的年龄提前和出生率不断下降给现收现付制带来了风险;其次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政治的不确定性。投资基金制的风险则来自市场的收益率不确定。
  现收现付制的另一个问题是意外收益效应。在引入现收现付制时,最早退休的工人不用付任何代价就可以得到好处;在扩张现收现付制时,即将退休的工人付出少,收益多。在一个没有资本收入税的经济体中,这种意外收益会使两种社会保障制度下当前一代的收益率差不多。但在更实际的情况下,这种意外收益并不重要。对各代而言,其消费的现值都是在投资基金制下的更高。意外收益效应并没有改变基本的结论。
  现收现付制会对税收造成扭曲。因为现收现付制下增加的收益的现值要小于所付额外税的现值,所以提高了边际税率。工资税可能会减少劳动供给,这意味着效率损失。投资基金制需要的税较少,因而效率损失较少。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是,不景气的国有企业越来越无力为即将退休的工人支付基金,而且那些已经关门的工厂没有为原来的工人提供基金。因为没有积累个人账户的基金,他们只能依靠现收现付的社保统筹提供退休金。在未来的几十年会有几千万农民工进入城市。由于没有个人账户,他们也需要更多地依靠社保统筹基金。但是来自工资的缴款不足以满足需要,尽管有个人账户,但只是概念上的,里面没有钱。结果是要么无法满足未来的退休金要求,要么在长期里不得不提高现收现付制所需的税率。
  中国长期的社会保障计划包括:退休后雇员平均能得到其工作时最终所得的60%,其中的25个百分点来自现收现付的社保统筹收益;对那些已工作40年的人,其个人账户的年金占35个百分点,这部分是可以遗赠的;社会保障基金从工资中扣除,尽管在各省之间有不同,雇主大约付出工资的20%,个人付出工资的8%,这是非常高的工资税。
  问题在于,中国所付税率是美国的两倍,却仍感觉资金不足。
  原因何在?因为所谓28%税率实际征收的只有其三分之一。社保资金并不是作为税来收取,逃避它并不违法,所以执行是很弱的。而且计算税基是根据正式工资,这比实际现金收入要少得多。同时在非正式的部门很难征收到社会保障税。此外,在缴款的28个百分点中只有八个百分点是直接对个人有益的,而且这部分的收益率很低,其它20个百分点进入社保统筹。大部分资金进入统筹意味着支付社保基金是一种所得税,因此不论个人还是工厂都有动机逃税。
  可能的解决方案有三,一是工资税只限制用于个人账户基金,并实现投资回报的高收益率,这样会提高缴款的激励。二是在长期内对新退休工人的社会统筹部分基金不应与工资联系,而应从增值税中提取。三是政府应认识到,在转型期向现在和即将退休的工人支付退休金是国家的债务的一部分,政府应当或者在长期支付债务的利息,或者变卖资产或从其它收入来支付这笔债务。对应这三种情况,如果分别使用上述三条办法来提供资金,那么中国的社保制度将是一个有着良好财务基础的混和型制度。
  
   作者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主席、哈佛大学教授
其他文献
4月21日、22日,2005年亚太风险投资家峰会在北京世纪金源饭店举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由中国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会议旨在讨论国有企业改革、亚太地区产业升级、本土风险投资发展等问题,而与会代表最为热烈的话题,却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124文件”。   这也是当前准备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投资银行以及其他中介机构最为关心的课题。  “124文件”指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年1月24日发布的《国家
期刊
没有哪个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能够避免周期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育滞后,负债水平上升,银行系统不稳定,金融机构羸弱,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的冲击下,也不可能例外。  因此,问题不在于中国这样的国家能否避免金融危机,而是应当如何应对之。有些金融危机给经济和社会带来长期的创伤(如近期的拉美和亚洲国家),而有些危机不过造成短期的冲击。为了不陷入前者的泥淖,中国应该将稳健的负债管理策略纳入发展规划。  亚
期刊
中国最大的彩电厂家四川长虹集团(下称长虹)与美国APEXDigital(下称APEX)的商业组合,虽然早在两年前就有识者预言其将不得善终,但2004年末的决裂,依然戏剧化得让人吃惊:  ——在长达两年的沉默之后,长虹终于开始了追收40亿元人民币应收账款的法律行动,对象正是在过去三年中为长虹带来巨额出口、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APEX。而40亿这个数字,相当于长虹对APEX全部销售收入的40%!  
期刊
9月29日,深交所力推的首只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南方积极配置基金发行期届满。初步销售统计显示,首只LOF的发行未如预想,预期发行60亿份,但实际发行尚不足一半。  首只LOF于今年8月24日正式发行,一度被深交所和南方基金公司寄予厚望。尽管首发不利,仍将按期于11月中旬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为刺激交易,深交所拟引入主交易商制度,目前已有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等八家券商入围。最终名单将待证
期刊
10月15日凌晨2点,纽约股票交易所49岁的CEO(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John Thain)一行乘坐纽交所的专机抵达北京,风尘仆仆开始了他们在北京和上海为期各一天的行程。  关于塞恩此行的目的,美国晨星公司研究部主管高潮生认为再明显不过——“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能上市的公司都上市了,剩下的就是中国和印度的公司了。”  当天下午6时,塞恩在他下榻的东方君悦酒店接受《财经》专访时,坦陈对中国市场的热
期刊
中央汇金公司的使命及未来走向,似乎正在具体化。  2004年8月26日和9月21日,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日上,汇金公司分别向上述两家银行各派出了六名董事*。   9月21日,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以汇金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出席了建行的新闻发布会。  9月23日,在交通银行的股东大会上,新增补的四名董事中有一名为汇金公司所推荐。  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虽然尚有许
期刊
曾经备受瞩目的郑州“户籍新政”前不久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项从2001年开始实行并在2003年“全面放开”的政策,却在今年8月下旬被郑州有关部门叫了“暂停”。根据此前媒体报道,郑州在“户籍放开”后引起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社会问题:教育资源紧张、城市交通拥堵等等。  记者走访了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一小,这所学校一年级某班54平方米的教室里密密麻麻安放了八排课桌,每排少则五张,多则六张,教室里一共“塞
期刊
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边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下称“投资管理公司”),曾是这个城市最有权力的机构之一。虽然其人员编制不过百余人,但作为全国最早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它从1987年创立以来,就在深圳市政府的授权之下,掌控着深圳特区数以千计的国有企业,拥有着“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生杀大权”。  然而到今年9月,它的历史走到了尽头。  与投资管理公司同样面临被撤命运的,还有深圳市另外两家国资经营公司:深
期刊
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的艾迪亚当斯(Eddie Adams)倒在纽约曼哈顿的家中,夺去他的生命的是鲁加理氏症(一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所引起的并发症。  在45年的传奇职业生涯中,亚当斯曾供职美联社、《时代》杂志等新闻机构,也曾当过自由供稿人。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在战场上度过,共拍摄过大小13场战争的画面。他震撼世人的作品《处决越共》为他赢得了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1969年)。另外,他还赢得过其他
期刊
自从19世纪后几十年第二次产业革命爆发至今,大型工业企业在所有主要的国家中,在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及推动经济转型方面,一直扮演着中心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企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率增长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最前头。这不仅仅是因为全球范围内现代经济的发展通常是表现在工业的发展上,而且还因为制造企业,尤其是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一直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研究开发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