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会组织是学生中规模最大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始终代表学生的利益。然而在目前的管理创新中,学生会管理面临着学生干部定位不明确,创新条件受限,组织文化淡薄的问题。因此,高校创新性管理就呼之欲出,本文以当前学生会所面临的问题,来探讨新时代高校的学生会创新型管理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 创新型管理 建设途径
高校学生会是一个在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它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参与学校及院系的管理工作,表达和维护同学们的利益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储备人才。
一、高校学生会创新型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加强学生会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寻找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对于新时期的高校学生会管理势在必行。
1.适应高校学生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全国各高校如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起,学生会组织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这对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会创新型管理是时代的呼唤,通过管理创新能对组织进行科学指导,有效规范,有利于推进学生会组织走上健康的轨道,在时代的潮流中异军突起。
2.优化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型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和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建立起一套培养学生的创新管理的先进制度迫在眉睫。创新型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提供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优质人才。
3.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与国际教育接轨,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管理创新需要德才兼备的学生,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教育已经从原始的重视课本知识转型为以课本为主同时倡导课外拓展的趋势。高校学生会创新型管理深化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校学生会自治管理的问卷调查、搜集大量文献以及本人经验总结,发现目前高校学生会管理存在不少问题,现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干部定位不明确,理念不清晰。石国亮撰写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一书中,认为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具有学生身份的特殊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具有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的学生”。学生会是一个大舞台,调查中同学们加入学生会的初衷都是为了服务同学、锻炼能力和拓宽人脉,但随着在学生工作中工作时间的增加,学生会中的一些不良作风,就慢慢暴露出来。利用学生会平台,摄取更多的德育学分,以便在学期综合评奖评优中获得更多金额的奖学金。不仅如此,学生会中还盛行拉帮结派,学生干部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充分展现自己的权力欲望。
2.组织文化淡薄,不良之风盛行。组织行为学中认为一个优秀的组织需要具备自己的构成要素,把这些要素整合起来除了要有正式的组织架构及健全的规章制度外,还需要无形的凝聚力,它以“软约束”的形式形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能够保证组织持续长久的高效运转,这种无形的力量就是组织文化。而在高校学生会组织中也需要塑造优秀的组织文化,但在调查中有75%的学生对学生会管理不满意。没有核心的凝聚力、向心力,学生就会排斥,疏远。
3.考评机制缺乏透明度,激励方式设置不合理。在学生会考核中,没有所谓的绩效考核表,对于优秀学生组织的期末考核都是以举行一场晚会来作最终考评的依据。大部分学生会成员都是完全按照老师布置的工作完成任务,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他们是自觉的独立开展工作。这种缺乏透明度,不正规的考评评分体系,加速了学生会组织内部管理的消极腐败化,评选过程造成的不公平又会引发新的矛盾,导致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的组织承诺降低。
三、高校学生会创新型管理的建设途径
1.管理者要为创新型管理带好头,创造创新管理的组织氛围。在高校学生会中,主席团一般都是相对保守的,对他们而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证本组织内预先制定的规则的执行和计划的实现。他们认为只要活动能按照计划正常进行,不出差错,圆满完成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改革会带来组织的危机,同时又受到来自团组织的压力,自然觉得守护好组织已有的管理政策就好。只有管理者自上而下强调创新,组织内部才能有一个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
2.健全激励和考评机制。
2.1建设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发学生会成员工作热情。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在高校学生会中物质奖励一般都是颁发部门优秀个人、先进个人、每月之星等荣誉证书,而精神奖励却很少。学生会管理者应当多利用公共场合,点名表扬那些优秀的学生会成员,并把优秀事迹贴在部门荣誉公告栏或者学生会官网上给大家学习。定期开展先锋创新团队报告会,通过报告会让大家了解他的独特创新之处,以此找到适合自己创新的突破口。
2.2建立考评机制,使高校学生会更加公开透明。高校学生会管理考评机制的设立,首先要对成员的行为量化;其次,高校学生会考评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采用360度考评法,设计好合理的考评表。最终的考评结果在官方微博进行公示,并由学生会监督部门存档,针对他们不足,进行相关的培训。
3.建设共同愿景的组织文化。共同愿景是学生组织必不可少的,要求大家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对个人愿景的改进调整,使之与组织愿景一致。在这其中,主席团在学生会组织的宏伟蓝图建设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主席团成员要提倡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的不良作风,并把优秀的组织文化分享到组织内部,使部门能够传递一致的信息,最终使成员产生强烈的认同,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管理效率的大大提高。
4.组织科学的内部管理培训。培训在现代高校学生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培训不仅能丰富个人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技能,而且还能辨别个人的发展潜力,增加了组织成员的认同感,降低了组织成员的离职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培训方法应该提倡。我们可以利用PPT授课培训,也可以利用“一直播”软件进行网上培训,这样不仅可以保存培训视频,节约时间成本,也可以让那些缺席的成员回看,参与的成员还可以多次温习。在平时讨论中,为了激励大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私人感情因素,还可以QQ群匿名讨论。
高校学生会管理需要创新,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其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适应高校学生组织发展、优化综合人才模型,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生会创新型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者,管理者要发挥学生会干部的先锋作用,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健全激励和考评机制。而学生组织内部通过培训和学习,树立正确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由鼓励、引导、推进,创新型管理就能激发学生潜力,为美丽的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石国亮等.对高校学生会及其工作若干理论问题的新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6).
[2]刘立.高校学生会自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3]陈金勇.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困境、问题及创新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
[4]周三多等—原理与方法第六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552-554.
[5]彼得· 圣吉.第五項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4,24.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 创新型管理 建设途径
高校学生会是一个在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它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参与学校及院系的管理工作,表达和维护同学们的利益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储备人才。
一、高校学生会创新型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加强学生会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寻找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对于新时期的高校学生会管理势在必行。
1.适应高校学生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全国各高校如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起,学生会组织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这对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会创新型管理是时代的呼唤,通过管理创新能对组织进行科学指导,有效规范,有利于推进学生会组织走上健康的轨道,在时代的潮流中异军突起。
2.优化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型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和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建立起一套培养学生的创新管理的先进制度迫在眉睫。创新型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提供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优质人才。
3.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与国际教育接轨,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管理创新需要德才兼备的学生,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教育已经从原始的重视课本知识转型为以课本为主同时倡导课外拓展的趋势。高校学生会创新型管理深化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校学生会自治管理的问卷调查、搜集大量文献以及本人经验总结,发现目前高校学生会管理存在不少问题,现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干部定位不明确,理念不清晰。石国亮撰写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一书中,认为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具有学生身份的特殊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具有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的学生”。学生会是一个大舞台,调查中同学们加入学生会的初衷都是为了服务同学、锻炼能力和拓宽人脉,但随着在学生工作中工作时间的增加,学生会中的一些不良作风,就慢慢暴露出来。利用学生会平台,摄取更多的德育学分,以便在学期综合评奖评优中获得更多金额的奖学金。不仅如此,学生会中还盛行拉帮结派,学生干部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充分展现自己的权力欲望。
2.组织文化淡薄,不良之风盛行。组织行为学中认为一个优秀的组织需要具备自己的构成要素,把这些要素整合起来除了要有正式的组织架构及健全的规章制度外,还需要无形的凝聚力,它以“软约束”的形式形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能够保证组织持续长久的高效运转,这种无形的力量就是组织文化。而在高校学生会组织中也需要塑造优秀的组织文化,但在调查中有75%的学生对学生会管理不满意。没有核心的凝聚力、向心力,学生就会排斥,疏远。
3.考评机制缺乏透明度,激励方式设置不合理。在学生会考核中,没有所谓的绩效考核表,对于优秀学生组织的期末考核都是以举行一场晚会来作最终考评的依据。大部分学生会成员都是完全按照老师布置的工作完成任务,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他们是自觉的独立开展工作。这种缺乏透明度,不正规的考评评分体系,加速了学生会组织内部管理的消极腐败化,评选过程造成的不公平又会引发新的矛盾,导致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的组织承诺降低。
三、高校学生会创新型管理的建设途径
1.管理者要为创新型管理带好头,创造创新管理的组织氛围。在高校学生会中,主席团一般都是相对保守的,对他们而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证本组织内预先制定的规则的执行和计划的实现。他们认为只要活动能按照计划正常进行,不出差错,圆满完成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改革会带来组织的危机,同时又受到来自团组织的压力,自然觉得守护好组织已有的管理政策就好。只有管理者自上而下强调创新,组织内部才能有一个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
2.健全激励和考评机制。
2.1建设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发学生会成员工作热情。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在高校学生会中物质奖励一般都是颁发部门优秀个人、先进个人、每月之星等荣誉证书,而精神奖励却很少。学生会管理者应当多利用公共场合,点名表扬那些优秀的学生会成员,并把优秀事迹贴在部门荣誉公告栏或者学生会官网上给大家学习。定期开展先锋创新团队报告会,通过报告会让大家了解他的独特创新之处,以此找到适合自己创新的突破口。
2.2建立考评机制,使高校学生会更加公开透明。高校学生会管理考评机制的设立,首先要对成员的行为量化;其次,高校学生会考评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采用360度考评法,设计好合理的考评表。最终的考评结果在官方微博进行公示,并由学生会监督部门存档,针对他们不足,进行相关的培训。
3.建设共同愿景的组织文化。共同愿景是学生组织必不可少的,要求大家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对个人愿景的改进调整,使之与组织愿景一致。在这其中,主席团在学生会组织的宏伟蓝图建设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主席团成员要提倡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的不良作风,并把优秀的组织文化分享到组织内部,使部门能够传递一致的信息,最终使成员产生强烈的认同,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管理效率的大大提高。
4.组织科学的内部管理培训。培训在现代高校学生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培训不仅能丰富个人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技能,而且还能辨别个人的发展潜力,增加了组织成员的认同感,降低了组织成员的离职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培训方法应该提倡。我们可以利用PPT授课培训,也可以利用“一直播”软件进行网上培训,这样不仅可以保存培训视频,节约时间成本,也可以让那些缺席的成员回看,参与的成员还可以多次温习。在平时讨论中,为了激励大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私人感情因素,还可以QQ群匿名讨论。
高校学生会管理需要创新,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其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适应高校学生组织发展、优化综合人才模型,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生会创新型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者,管理者要发挥学生会干部的先锋作用,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健全激励和考评机制。而学生组织内部通过培训和学习,树立正确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由鼓励、引导、推进,创新型管理就能激发学生潜力,为美丽的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石国亮等.对高校学生会及其工作若干理论问题的新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6).
[2]刘立.高校学生会自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3]陈金勇.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困境、问题及创新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
[4]周三多等—原理与方法第六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552-554.
[5]彼得· 圣吉.第五項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