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化、劳动力再生产与新发展格局构建

来源 :改革与战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金融部门深度参与金融活动是当前经济金融化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家庭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生产行为日益受到企业内外部金融化的影响,这显著影响了家庭消费及其劳动力再生产,进而影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金融化主要通过影响生产环节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分配环节对金融资源的占有情况以及消费环节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来影响劳动力再生产,进而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产生影响.其中,金融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劳动者的家庭消费结构,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这并未改变资本对劳动的影响关系,反而让这种影响更为隐蔽.在新的形势下,应合理引导并激发金融化对劳动力再生产和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正面影响,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其他文献
1925年6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工人罢工,7月工部局停止对部分工厂供电.从工部局停电到工人复工、工部局恢复供电,大体经历了抗议停电、商议补救办法、磋商复工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体现出各阶段不同参与者应对停电困境的思路的变化.其中上海总商会、华商纱厂联合会和总工会对于促成复工起到重要作用.避免华商工厂因停电停工而损失加重,是上海总商会和华商纱厂联合会采取集体行动、积极磋商工人复工的内在激励.
工业生产指数是反映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最为直观的经济指标.近代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自民国时期已有机构和学者开始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此后国内外相关研究层出不穷,至今方兴未艾.本文详细梳理和分析了民国以来各种近代中国工业生产指数的编制者、商品种类、起讫时间、计算方法、资料来源和存在的问题,为学界使用这些资料提供参考和依据;并在比较分析三项主要指数的基础上,探讨其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总体趋势、阶段性特点和产业别差异;进而总结近代中国工业生产指数编制方法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进一步修订完善的途径和方向.
麦克尔·巴泽雷(Michael Barzelay)教授的《公共管理:以设计为导向的专业学科》( Barzelay,2019)一书是他多年研究公共管理的新著.本书回答了公共管理为什么和如何成为以设计为导向的专业学科的问题.该书于2019年出版,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当他回到曾就职的哈佛大学分享此书时,马克·穆尔(Mark Moore)感叹,他十分欣慰行政管理者终于不用被称为执行者,而是被称为设计者.① 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戴维·H. 罗森布鲁姆(David H. Rosenbloom)读完此书,认为这本著作的出版
期刊
本文利用地方档案考察新中国初期晋西北手工业发展概况.研究认为该区手工业继续存在并得到发展.从手工业生产结构看,消费资料类手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生产资料类手工业比重较小.为解决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党和政府明确了对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政策,以此改造手工生产的落后性,进而发展现代工业,实现工业化.在走向合作化的过程中,手工业者的心态几经翻转变化.对地方基层手工业动态的研究揭示出手工业合作化历史的复杂面相.
我国需求侧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最新战略部署,目的 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堵点”,强调统筹供需两侧.以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大国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优势,走内生发展之路.在政策导向上,要处理好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比例关系.以美国为鉴,完整内需体系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循环是否顺畅.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上,我国可以借鉴日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经验.对此,我国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国内消费潜力;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促进产业链现代化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思想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思想逻辑一致地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守正创新,是有效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而高质量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大时代命题.文章借助CNKI数据库,实证分析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思想的研究进展,先是充分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及转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发展和深化的制度规范和实践影响,进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迫切需要一个更加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文章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应用主客观赋权法和线性加权评价模型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协同发展状况,构建“五位一体”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同权同则,增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双业并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化人的全面发展的辅助环境,增进人民福祉.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思路,着力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市场;以促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为目标,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两个维度展开;以产权改革为主线,在产权界定、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改革不断触及深水区;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鲜明特色,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确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
经济学说史中关于“国富”问题的探讨是当今国家资产负债表核算的理论渊源.在爬梳“国富”账户沿革的前提下,本文将“国富”账户与国民账户体系中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账户进行整合,借此从核算项目上厘清“国富”账户与国民账户体系中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账户之间的渊源关系.近代中外文文献中刊载了大量的中国“国富”数据,本文对其数据来源、数字的准确性、数据引用情况等问题予以考证,从而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持.关注国家资产总量核算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因此,除惯常引用的现代国民经济统计流量指标外,对国民经济统计发展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外两个大局,对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局面、新理念予以高度概括并提出了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些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而生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集合,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与深远的实践意义.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品质并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四者的统一体.因此,立足于新时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