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肆虐人们呼唤……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天灾,人们就会联想到旱灾、洪涝灾害、雪崩、海啸等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这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统称为自然灾害。据统计,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是:水灾(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喷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自然灾害就与人类相伴,贪婪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无情地毁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20世纪是人类发展的辉煌时期,人口从16 亿增长到60亿左右;人类仅用了90年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以往的1000年。但千灾万难时刻困扰着人类,在20世纪,战争死亡的人数为一亿多,而死于天灾的人数却是死于战乱人数的7-8倍。人类创造的劳动成果中有相当部分毁于天灾人祸。
  《2004年世界灾害报告》中说,2003年共有76806人在各类自然灾害中丧生,比2002年增长了3倍,受灾总人数达2.55亿人,财产损失为560亿美元。不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肉体和精神创伤,它还使人类文明的一批宝贵文化遗产遭到了巨大破坏,称得上是一场文明的劫难。这不得不使我们再次重新审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
  (一)自然灾害使文化遗产遭到洗劫——古城庞贝的失落
  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在意大利罗马的东南方的坎佩尼亚地方有个叫做庞贝的城市。该城市建于史前时代维苏威火山喷出的熔岩流上。这座城市西临海水湛蓝的那不勒斯湾,北靠巍峨峻峭的维苏威火山,住着两万多居民。自古以来,就有奥斯肯人、希腊人、艾楚里亚人、塞尼阿姆人等多种民族居住于此。公元前89年,庞贝被划入罗马统治之下,因此其制度、建筑等都沿袭罗马风格。此地风光明媚,许多罗马上流人士将别墅建于此地,作为休闲场所。肥沃土地盛产葡萄和橄榄,市场中商店林立,商业活动十分兴盛。公元63年2月的大地震给它带来严重灾害。虽然不久后即进行修复,但在修复期间的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爆发,将历史久远的庞贝城埋没于火山灰之下。
  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结果,是在庞贝城堆积了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砾,而毒性很强的火山气体弥漫城内,结果,火山灰和火山砾堆积了3~4公尺,掩埋了整座庞贝城。
  埋没在火山灰下的庞贝城,直到16世纪末才又重见天日。1592年,意大利农民在维苏威火山西南8公里处修筑水渠时,从地下挖出了一些古罗马的钱币以及经过雕琢的大理石碎块。1748年,人们又在附近挖出一块石块,上面刻有“庞贝”的字样。1861年,费奥列尔里奉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二世之命,正式开始大规模的挖掘工作。经过二百多年断断续续的挖掘,这座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城,已经有五分之四重见天日。现在,人们可以像当年进入庞贝城一样,漫步在宽敞平坦的大街上,领略这座古城的风光。
  挖出的庞贝城由每边大约2公里的石砌城墙围绕,设有7个城门。城内最宏伟的建筑物,都集中在西南部一个长方形的公共广场四周,周围设有神庙、公共市场、市政办公厅等建筑物。这里是庞贝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广场的东南方,是庞贝城官府的所在地,广场的东北方则是商场。从挖掘出来的情况看,当时这里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生意非常兴隆。所有的街道均经铺设,马路和人行道分开,每个十字路口设有公用沟渠的取水场,该市沟渠可能普及到每个家庭,现在可以发现沟渠用的铅管。另外还有公共浴池、体育馆和大小两座剧场,街市东边则有可容纳一万多名观众的圆形竞技场。
  (二)黑死病让三分之一的欧洲人丧生
   1347年10月,数艘意大利商船经地中海缓缓驶进西西里的码头,商船装载了中国丝绸瓷器,也带回了鼠疫。当商船靠岸时,船上的许多水手已奄奄一息。在短短几天内,城市和附近的乡村迅速受到波及。一名码头工人罗纳度说:“当人们发现商船带来了可怕的致命疾病时,立刻将船员们赶走,不过疾病已传开,才不过几天,很多人已死去。一些父亲遗弃病倒的孩子;律师也拒绝上门为垂死的病人立遗嘱;照顾病人的修士和修女很快也受到感染。死者的遗体被遗弃在人去楼空的屋子里,没人为他们办葬礼。”一名作家说:“那时,受感染的人中午时还和朋友一起吃午餐,可是到了晚餐时间,人就上了天堂去见祖先了。”到了第二年8月,连英国也受到鼠疫侵袭。人们把这可怕的传染病称为“黑死病”,因为患者身上出现黑斑。在接下来的五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夺走了2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鼠疫祸首:鼠蚤。鼠疫是通过鼠蚤传播的。14世纪在欧洲大规模传播之后,鼠疫在1664至1665年又在伦敦大流行,伦敦46万人口中死了7万人。1894年广州和香港爆发鼠疫,约10万人死亡,20年内蔓延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
  (三)印尼的海啸灾难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浩劫,从其涉及的地理范围来看是前所未有的,至少10个国家受灾,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这凸现出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远高于恐怖主义,有关方面借此呼吁各国共同制定更好的灾难应对计划。
  (四)自然灾害在我国的情况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而又严重的国家,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台风、冰雹、霜冻、病虫鼠草等灾害的袭击,地震灾害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农作物面积为(播种面积)400万至4700万公顷,倒塌房屋三百万间左右。
  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对人类构成威胁最大的是地震灾害。据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死于地震灾害的人数占死于各种自然灾害总人数的58%。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陆地上的7级以上地震,30%左右发生在中国。中国除贵州、浙江省外,各省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其中发生过7级以上强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就有19个。全国7级以上高烈度区的面积达3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2%。全国45%的大中城市位于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的高烈度区。
  中国和世界震灾死亡人数对比(1700年-1980年)
  
  
  
  
  (五)“非典”带给我们的思考
  在人类技术进步并加大对于自然界作用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演化,并表现出新的反作用于人类的方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们的力量。以人类与一些传染病的斗争为例,自从发现了细菌和疫苗,人类发动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曾经控制了以前被认为是绝症的天花、肺结核、鼠疫等疾病。1969年,一位美国外科大夫William Stewart在国会发言时指出:“应该合上关于传染病的书本,对抗瘟疫的战争已经结束。”然而,如今这类疾病又在复发,并且表现出更强的抗药性和生存能力,同时,新的传染病也在蠢蠢欲动。两年前的一个由结构最为简单的冠状病毒引发的“非典”,又在肆虐中国乃至全球,造成了大范围的社会恐慌和社会损失。
  (六)飓风过后的思考:美国的教训
  日前,一场名为“卡特里娜”的飓风横扫美国南部。在受灾最严重的南部三个州,飓风过后,残垣断壁,一片汪洋。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灾难造成了空前惨重的人员损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官员2005年10月3日透露,卜特里娜飓风搜救工作已结束,死亡人数接近一千二百人。
  此次飓风灾难,美国也应反思其在环保国际合作问题上的态度。灾难发生后,德国环境部长认为,正是全球变暖导致了此次飓风的发生。当然,飓风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这位部长的话也只能作为参考。但全球气候变暖会给地球造成灾难性后果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布什政府却拒绝签署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暧的罪魁祸首,而美国正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看到此次飓风灾难,很难不想起亨廷顿教授著名的文明冲突论。他认为,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后来,亨氏又把“文明冲突”的视角由国际扩展到美国国内,认为美国的“国家信条”正遭遇多元文化的严重挑战。从现实看,美国的国内外政策受到“文明冲突论”的巨大影响,很多政策甚至是“文明冲突论”的直接翻版。
  还有,“文明冲突论”也塑造了美国政府“文明的自私”之作风,这使美国在世界变暖问题上一直拒绝与世界合作,拒绝通过立法来减少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事不关己的态度看待国内外的减排呼吁——而德国环境部长认为,正是全球变暖导致了这次飓风的重大灾害。在自然的惩罚面前,没有幸免者!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地球任一角落的灾难都是人类整体不可承受之重,我们诚挚地同情受难的美国人民——但我们希望,面对飓风“卡特里娜”,深深沉浸于“文明冲突”幻想中的亨廷顿教授也应该清醒了。
  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诱发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又进一步破坏了环境,对人类进行了无情的报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为了防止或减缓这一恶性循环的发生和延续,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类社会的调控机能,遵循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和谐的关系,改善环境,减轻灾害,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条件。
  (七)减灾——我们共同的使命
  减灾呼唤合作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又是一部人类不断地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时至今日,拯救人类生存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已不是一国一地的事,而是包括子孙后代在内的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人们呼唤合作,是因为合作能增强全社会、全民的防灾意识,不断提高防灾、抗灾和减灾的能力,抵御和战胜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自然灾害。
  减灾呼唤科技
  人类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来说是“悲喜交集的福音”——一方面它帮助人类战胜了许多灾害,另一方面它也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灾害。例如,20世纪人类在利用核能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核泄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们呼唤科学技术,是因为减灾需要科学技术。人们在实践中,已经总结了防灾、减灾中“预、报、防、治、救”的宝贵经验,但由于自然灾害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科学理论来揭示自然灾害的形成和活动的规律;必须应用现代化技术去防灾、抗灾、减灾和救灾。
  减灾呼唤管理
  自然灾害的管理,是指在非常状态下的特殊管理。任何自然灾害总有一个从孕育、发生、发展到终止等不同阶段。自然灾害尚未发生的前兆阶段,并不是所有的灾害都可以被人们所警觉、控制和把握的,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自然灾害的爆发阶段,是灾害管理最紧急关头,可以在短促的时间内,把人类的生命财产破坏殆尽,要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自救互救,随机应变;自然灾害的灾后持续阶段,灾后必将留下一系列不可磨灭的后果,除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外,还备受心理恐惧、社会动乱等创伤的折磨,要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重建家园;消除衍生灾难,如瘟疫、虫灾等。人们呼唤管理,是因为有效的管理,可以使我们“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使我们临危不惧,井然有序;可以使我们振足精神,重建家园。
  减灾呼唤信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上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正方兴未艾,为人类减灾提供了快速、准确、科学分析的信息。1998年10月14日,是“国际减灾日”第九个年头,主题是“防灾与媒体——防灾从信息开始”。这一主题,强调了各种媒体在减灾工作中传递自然灾害信息、普及减灾知识、提高人们减灾意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了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人们建立了由研究、教育、监测、预报、防灾、救灾和重建等8个部分组成的减灾系统。减灾离不开各种媒体的信息传递。人们呼唤信息,是因为各种媒体传递的信息,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先行官”和“情报员”。
其他文献
这是个俗套的、关于一首歌曲的故事,平凡得就像街角转弯处的水果摊。  Laura  “nothing i must do, no where i should be,no one in my life,to answer to but me……”。凌乱的桌面,封建骑士的荣誉感,日复一日盲目跟从的海报,无调地坐在这旋律里,没法领取今晚的糖果,甚至没有什么言语片段般闪烁,支解某些思念。绝望从来不会跟人预
期刊
托马斯·A·爱迪生实验室新泽西1885年  维廉姆:它有连续提供图像的可能性,自由的图像、可以给人带来希望的图像,数千人可以同时分享这种奇异的图像,这些图像将会永远保存在那里,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可以通过一种机器摄影,可以选择一个屏幕,就像窗户一样,并反映现实状况。  爱迪生:这听起来很有意思,维廉姆,继续你的工作,并随时通知我。  镜头转向雨中的墓地,几个男人打着雨伞站在墓前,电影放映机沙沙的背景声
期刊
很奇怪的就喜欢上了这一项运动,在我们的国家这项运动并不普及,大多数人觉得高尔夫运动就等同于“奢侈”、“挥霍”之类的词语……原因就是高尔夫的运动价位很高。  尽管我的文章有些为高尔夫正名的嫌疑,但是并不是因为我有着高尔夫方面的才能,也不是因为我自己能有或者我的家庭有提供我玩高尔夫的经济能力。我的父母只是一般的公务员,没有担任某些单位的领导。家里既没有别人送的高尔夫球具,也没有人会请我去玩高尔夫。由此
期刊
1917年至1918年的冬天,夏加尔在完成了维贴布斯克的风景画不久,创作了这幅著名的作品。《野餐》画于维贴布斯克,体现了作者饱满的生活热情和艺术成就的新高度,其中还加入了刚刚发生的十月革命带来的自由和乐观的政治色彩。夏加尔属于先锋派艺术家,从这次革命中受益不浅。这幅画表现了勇敢和令人欢欣鼓舞的生活态度,以画中女士贝拉为中心,以家乡小镇为背景,画中的贝拉欣喜若狂,像一面风中的旗子一样飘动,夏加尔身着
期刊
有谁能够想到,曾经在戏剧舞台上驰骋一生,创作出众多喜剧角色并以自己精湛的技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与笑声的喜剧大师莫里哀,却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独自咀嚼着婚姻的苦果,演出了一幕幕的生活悲剧,这幕前幕后生活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我们禁不住把疑惑的目光转向了三百多年前的法国。  1664年的夏天,巴黎的凡尔赛宫热闹非凡,国王路易十四在这里举行名为“仙岛欢乐”的盛大游园会。整整7天,凡尔赛宫门前车水马龙,沉浸在节
期刊
众所周知,职场上总会有两种人: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唯一的答案是:文化。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的人,快乐的机会微乎其微。为了找到快乐的工作,我们有必要多花一些精力,研究一下各国企业的文化,争取做到“选我所爱”。     美国企业文化: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倡竞争和献身、奖励创新、利益共享    美国著名的苹果电脑公司认为,要开发每个人的智力闪光点的资源。“人人参与”、“群言堂”的企
期刊
四胞胎姐妹两对孪生:18万亿分之一   家住美国西雅图市的工人斯科特和妻子科利亚在2002年8月生下了四胞胎姐妹,这已经让他们备感意外。但更令他们意外的是这4个小姑娘竟是两对孪生姐妹,即两对同卵双胞。专家认为,就概率而言,大约72.9万个新生儿当中才会有一个四胞胎,而四胞胎姐妹中包含两对孪生婴儿的概率仅为18万亿分之一,实属罕见。     一对夫妇在同一天连中两张巨额彩票:4100万分之一和57.
期刊
尽管我是一个很爱吃的女人,但最近一次的泰国旅行,却让我作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决定——禁食。因为当地盛行一种健身之道,即所谓的禁食疗法。据说耶稣、摩西、穆罕默德、释迦牟尼都曾禁过食;甘地、苏格拉底、柏拉图、马克·吐温也曾禁过食。而且甘地曾经说过:“真正意义上的禁食是对人身体、心灵和精神的一次净化。”  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坐了一天飞机,我来到了泰国苏梅岛的绿洲度假村。当时,我的皮肤是干燥而苍白的,身
期刊
桑德拉·奥康纳(Sandra Day O'Connor)是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是美国社会知名人士。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最高法院女法官,奥康纳是公认的美国最有权势的妇女。这个令人钦佩的荣誉,部分原因是她介于意见对峙的大法官之间。目前在美国最高法院的9位法官中,有8位在意识形态上非常明显,其中4位是保守派,4位是自由派。这种情况使奥康纳法官的影响力大增,因为在4比4的情况下,她的一票投到哪边也就决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中曾经历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其中有海难、地震、火山、瘟疫等,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毁灭性的威胁。面对强大的自然界,生命是那样地脆弱和渺小,常常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毁于一旦。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还有一种更加强大的武器能够与灾难对抗,那就是人类的精神与灵魂,人类正是靠着一种信念与坚强不息的精神,战胜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从而将生命延续至今。而人类的灵魂却常常要靠作为人类理想的艺术去拯救。这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