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的搖籃”成就澳門的明天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門回歸以來,本澳教育事業的突飛猛進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政府對教育資源投入年年大幅增加,羨煞鄰埠。如:落實十五年的免費教育、全澳學生發放書簿費補貼等一項項利民政策,都展示了政府對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視。今期本刊邀請了中華教育會何少金會長和澳門大學教育研究中心黃素君教授,與她們一起探討本澳教育所面臨的困擾,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她們對四校聯考的心得體會。
  補習成風
  家庭教育不可忽略
   在澳門,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像是,中學生,小學生還是幼稚園幼兒,每天背著書包穿梭各形各色的補習社,直至天黑才回家。不少人質疑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這麼辛苦?是不是學校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對此,何少金會長接受採訪時表示,課後補習是大中華區的一個普遍現象,這個可以歸納為兩個因素:一是華人地區一向都很重視教育,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另一個原因是,澳門是一個博彩旅遊為主“不夜城”,很多雙職家長無暇照顧子女,不得以安排孩子“暫託”補習社。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她心疼地對記者說:“有時我看到小朋友晚上8、9點還背著書包,拖著沉重的步伐返家,心很痛的,但是這卻是一個暫時無法改變的現實。”
   而長期從事澳門教育發展研究的黃素君教授,在接受記者訪談時也直指,這個現象與澳門的社會經濟結構有關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補習社自然成為所有家長的選擇。黃教授認為有三個誘因:第一,孩子成績有保障;第二,補習社安全性高;第三,還與學生有直接關係,譬如:學生學習動機不強,不知道為什麼需要讀書,又沒有什麼興趣,補習社就充當一個學校之外補充資源。綜合這三大原因,才是本澳補習社發展“瘋狂”的主因。
   記者提及有社會意見歸結補習社成風是與教育制度有關的說法,對此,何少金會長表示否認,更坦言:該現象並不意味著教育出現問題,二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繫。但她也承認澳門的補習社良莠不齊這個事實,將小朋友集中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面,會有很多問題的存在。作為教育界的人士,她本人是很反對學生去參加補習的。當記者追問其原因時,她回應記者:“其實很多小朋友參加補習社之後,他們會依賴補習老師的指導,這也直接導致他們上課專注力不夠。”
   採訪中,黃素君教授更以“一個死結”來形容補習現象。她說:“這個死結我會覺得課業多是一個原因,但這又與家長覺得孩子沒有功課做,就認為學校的教學就不好的心態有關係。這個同一般消費者的心態是很接近的。”除此之外,她還批評學校教育始終停留在抄寫和背誦的部分。“一些學校沒有看到孩子學習的困難之處,也就造成學校教學同孩子學習需要不匹配,學生進度落後,進而需要去補習社補習的結果。”
   誠然,教育從來不應只是依靠學校,還需要家庭教育雙管齊下,才能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空間。採訪過程中,何少金會長還向記者介紹道,她最近調查約千四個家長,得出有三成家長,每週陪伴小朋友不夠3小時;有五成的家長,每日陪伴小朋友不夠1個小時。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到,澳門家庭教育情況堪憂,家長陪伴小朋友的時間太少,將這個責任轉介給補習社會產生很多問題。她呼籲社會對此應加以關注,家長就算再忙,也一定要抽時間來關注自己的小朋友的學習和成長。
  提高教育品質 困難重重
   展望未來教育發展,何少金會長提出,特區政府需要特別關注的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教育用地的問題,澳門土地資源有限。在回歸以前的澳葡時代,政府很少關注教育,很多學校課室很小,甚至有不少學校都是在廟宇辦學。讓她比較擔心的是,至今仍有很多學校在群樓之中,空間不足帶來的後果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學生體育質素的下降。“現在提倡五育並重,我們看到在好多報告裡面,澳門學生的體質是下降的,很大原因是因為活動空間不足。所以我覺得在未來政府需要制定總體規劃,預留教育的用地,讓青少年能有一個身心發展的空間。”對於教育質量提升這個方面,何少金會長主張政府可以繼續加大力度,鼓勵澳門學生多參與例如PISA此類的國際測試,檢視澳門的教育還有哪些不足,研究如何提升澳門整體教育水平。同時政府也應該重視教育公平的問題,這個公平是指各個學校教育質量的公平,未來政府要加大力度提升一些水平不達標的學校,促使澳門學生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
   其實,很多社會團體關注到,本澳教育除硬件設施有明顯改變外,教學軟件的改動進程卻較為緩慢。對此,黃素君教授也是認同的,“從硬件入手最容易,只要政府肯注資。但軟件方面的改革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特別是師資的改變異常困難的,要培養一個老師至少需要四年時間。”至於採用何種方式培育師資,她認為,第一可以提供在職培訓或者專業發展,但是改變老師教學形態是困難的,也有通過自然流失的方法,例如退休。
   採訪過程中,黃素君教授還向記者展示了有關課程改革框架,特別指出教學天數的增加,由過去每學期180天延長至195天。“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5天的改變,其實延長了學期課時,是必然有助於學生消化吸收課本知識的。“我們希望讓學生在合適的學習時間裡面,可以掌握到更多的知識。課程改革同樣改變學校學習時間分配,主要學科的時間少了,一些體育娛樂的活動多,更加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四校聯考 有利亦有弊
   近年,有關部門和高校一直積極推動四校聯考方案並將於2017年試行,不過,學生、家長對此方案褒貶不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何少金會長和黃素君教授不約而同地提議,大家需要區分統考和聯考的區別。黃素君教授說:“統考是一個高風險的畢業文憑試,學生在完成畢業之前要考一個標準試,這個會將學生分辨出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如果考不到試就會畢不了業,得不到這個文憑,而四校聯考與此截然不同。四校聯考適用於想報考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和澳門科技大學的學生,並不是一考定輸贏。學生在這個遊戲裡面就會論英雄,但只限於這四個大學裡面的學生,如果學生不打算考這個,還有其他的選擇。所以四校聯考,相對而言,是一個低風險的考試。”
   一直以來,本澳教育界並無統一標準,何少金會長向記者透露,澳門學生是很幸福的,升大學率接近9成,也有很多升大學的方式,內地、台灣、香港都向澳門學生招手,還有很多學生選擇出國讀書。但似乎超過半成的學生首選就是留澳升大學,因此他們就需要參加各個大學的入學試。教育界很多年前發現其實學生的壓力都是比較大的,還要參加內地聯招,以及台灣考試,僅澳門本土就有十間高等院校,多次考試導致學生備考壓力大,又會遇到撞考時間,所以就提出了聯考。值得一提的是,黃素君教授對四校聯考卻頗有擔憂。她告訴記者:“這個四校聯考,我最擔心的就是會決定中學的課程發展。問題是很多澳門學生不會打算考這四所學校。中學若準備聯考課程的話就會跌入一個比較應試的情況。”根據黃素君教授多年對教育的研究,她看到統一的標準帶來的深遠影響,最直接的就是規範了本澳各大中學的教學課程。
   澳門自回歸以來,隨著中國內地學校同澳門學校的互動頻繁,雙方也在互相學習和成長,也有助於本澳教育的多元發展。在今後的教育改革中,相信政府能在推動硬件改革的基礎上,也助學校順利地提高教育品質,成為孕育未來的“人才的搖籃”。畢竟,教育是為了學生的今天,更是為了成就澳門的明天。
其他文献
自8月31日第四屆特區政府行政長官順利產生,坊間一直對新屆政府的施政路向及主要管治團隊成員揣測紛紛。12月1日,政府公佈了中央任命主要官員名單,接下來新屆政府怎麼走?管治團隊怎麼做?自然而然成為全社會都關注的熾熱焦點。本刊邀請到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行政學系林明基副教授和余永逸副教授,分別與廣大讀者一起分析新一屆特區政府必須迎面哪些挑戰和危機?探討社團政治化對政府管治所帶來之影響?以及對新上任
期刊
汰換高污染車輛資助計劃可改變空氣污染,還是浪費公帑的行為?11月號《澳門月刊》就此問題,邀請澳門業內人士展開討論。受訪者大都認為政府出資助車主換車,改善空氣質量,推動環保,全民受益。只要定出一個合理的資助比例,在汽車補貼和電單車補貼拉動間做到平衡,以真正幫到車主,公帑資助就非浪費。反觀政府花錢支持一些長期不見效或難於做大做強的產業,倒有浪費公帑之嫌。   近日貿促局在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有關諮詢中,透
期刊
澳門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動始於2004年,是由澳門基金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澳門中華聯誼會及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協辦的澳門大中學生學習交流活動,至今舉辦了十屆,歷年有超過2,200名澳門學生親身前往北京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見證國家航天事業所取得的成就。  航天科技——國家综合國力的標誌   航天科技向來被視為綜合國力的反映,從1956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期刊
長風浩蕩,海闊天空,當南中國海吹拂清冽的東北風時,又一年即將過去。2014年,澳門在成長;2014年,我們在變化。這一年,我們感受著這座城市的風華,這座城市滋潤著我們的生活。  賭收回落,你是否受到影響?輕軌走線,你是否激烈辯論?台版地溝油來襲,你是否食得安心?這一年,還有哪些事令你記憶深刻?哪個漢字最能代表這一年你對澳門的感受?最能“解畫”你心中的2014澳門?  年度漢字,凝固著公衆對過去一年
期刊
服務了澳門市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黃的”成為歷史。因為“黃的”應召率低處未算低,且應召附加費未能談妥等原因,政府決定不與宏益公司續約,11月6日,“黃的”正式跟市民說拜拜。   追根溯源,25年前“黃的”電召服務的士合約的批出,初衷是補充“黑的“服務的不足,解決當時離島等區域缺乏的士服務的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黃的”只有電召之名,無電召之實,成功應召率極低。   “黃的”宣佈退出後,有媒體訪問市民
期刊
一  人生要處理的貫穿始終、重大而基本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恐懼,貧窮,傷害,災難,暴力,失業,都能引起人們的恐懼。對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恐懼,就要養兒防老,現代社會是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對疾病的恐懼,使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對暴力的恐懼,使國家建立制度保護公民自由。失去權力,在一些社會並不會構成恐懼,但在另一些社會,它卻是一種最大的恐懼,因為權力在這裡包含了太多的和常人難以想像不正當利益。擺脫各種恐懼,是
期刊
“粵港澳青少年足球  交流活動”圓滿舉行  由體育發展局主辦,廣東省體育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澳門足球總會協辦的“粵港澳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動”,一連兩日順利圓滿舉行。賽後主辦單位假君怡酒店舉行頒獎儀式,並設午宴款待各支球隊,場面熱鬧。   11月9日,首場A組香港對澳門,上半場香港隊施以猛烈進攻,並四度攻破澳門隊大門,下半場澳門隊積極防守,頑強抵抗,香港隊卻再下一城,以五比零擊敗澳
期刊
首先映入眼簾的“碧仙茶行”四個大字是澳門印社社長、瀘澳文化發展公司執行主席陸康先生所題寫的。昭示著茶行老闆將茶飲與華夏書法文化與華夏書法文化進一步的深化和傳承,使之將茶文化和傳統書法藝術相交融合。茶是自然界賦予人們的精靈,茶在日月之間汲取著深山大地的靈氣精華,在中華古國五千年的文化裡積聚,凝結成一種永恆的民族情結。   “碧葉杯中留大雅,仙茶壺裡聚精神。”這是四川詩人邵新泉先生為“碧仙茶行”而創作
期刊
澳門中聯辦文教部正部長級助理李正橋於11月12日下午率澳門中文媒體採訪團出發赴雲南西部保山市騰沖縣、瑞麗市、芒市等地採訪,全程內容豐富,見聞感悟頗為受益,至17日圓滿回澳。   採訪團13日上午觀賞了著名旅遊景點石林地質公園,下午參觀雲南報業集團,並與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田虎青、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劉水雲、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田靜等領導學習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李正橋部長介紹了採訪團的此行
期刊
澳門需不需要設立聯招統考的討論由來已久,卻一直沒有定奪。自7月底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透露:有意將澳門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學院、旅遊學院四所高校的入學試聯合起來,推行“聯招統考”的制度,以減輕學生的負擔、提升澳門的整體教育素質。此消息迅即引發坊間廣泛討論。  “聯招統考”會不會減輕學生的負擔?這項新的制度會不會抹殺澳門現有的教育特色?“聯招統考”會不會發展成為應試教育?“聯招統考”能否真正如願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