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对艺术的研究中需要对人、文化、社会等的方面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在艺术田野调查中需要接触大量的人、不同文化的社会环境以及有着不同文化观念的人,初入田野或在田野调查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这种贯穿了人、社会、世界和感性的实践观为艺术田野调查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正确的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理论指导,结合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去做调查,又通过调查中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新的思考,最终田野调查的效率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本文以笔者的艺术田野调查实践为例,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对艺术田野调查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田野调查;艺术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艺术田野调查是对人、社会、文化等进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所研究的领域进行参与观察,也就是去接触,去实践。就像马林诺夫斯基正是去到了特罗布里恩岛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作才使《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成就了一位伟大的人类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田野调查的实践,一个是实践方法论,一个是具体情境中对实践方法论的实践。笔者的研究方向为藏族美术,研究对象为西藏自治区拉萨是达孜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纳锻铜技艺。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艺术田野调查
艺术田野调查是从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傅瑾老师对艺术田野调查法的看法是:“借鉴人类学和社会研究的田野方法,尤其是借鉴和汲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事田野研究时遵循的学术规范,将会有效的弥补‘前海学派’学者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弱项,是这个学术研究群体掌握的大量感性资料与经验材料,通过更多途径进入当代主流学术界的视域,借此改变艺术学的研究重心。”所以,艺术田野调查法同样也是艺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深入田野点,和自己的调查对象或群体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访谈、调查等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并依据自身的专业、学科特点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撰写出步步深入的民族志是民族学、人类学等的要求,对于艺术而言“对获得的田野资料进行创新运用和创作,通过艺术创新的方法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实践运用,这是民族学田野调查法鲜有强调的。”艺术包括多个种类,比如: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等等,根据艺术类型的不同,艺术田野调查法运用到各类艺术中的实践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但是进行艺术田野调查一定要具备的是所调查艺术种类的了解和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这是调查顺利进行的基础。另外艺术田野调查法以田野调查法为基础,所以对民族学人类学基本理论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对艺术田野调查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一点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时尤其需要注意。善于沟通则关系到一手资料获得的多少和质量。吃苦耐劳是获得认可的基础。掌握地方语言是拉近距离,获得资料的关键。自己专业的基本知识不仅影响调查的质量,更关系到对所获资料的分析与总结。最后,作为一名田野工作中,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建立田野关系的关键,比如说尊重隐私、礼仪、禁忌等等。
以笔者的田野调查实践为例,笔者作为一个汉族女性要融入到一个藏族的工匠群体,从工艺本体角度出发,白纳锻铜技艺是服务于宗教,受宗教影响的一门手工工艺,佛像的锻造严格遵循着度量经的规范,又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有不同的造像风格,本身就较为复杂。从社会和人的角度出发,这个工匠群体都为男性,一个外族的女性如何融入这个群体,汉藏语言的交流问题,文化观念问题等都为笔者进入田野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另外就是,进入田野的下一步实则更为困难,好的研究离不开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如何得到大家的认可,把田野工作步步深入其实是难题中的难题。
这些需要自己的实践去做、去接触、去解决的难题如果没有任何指导,全凭自己去摸索的话是很难的。所以让我们来重新回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一段话“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物质活动。”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的,结合笔者的田野调查即是笔者有着强烈的个人意识做田野调查研究这门手工艺;实践是有目的的,不管研究手工艺最后是想让大家多多关注还是怎样,在当下田野调查实践情境中的目的是融入工匠群体,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实践是能动性的,我们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是否换位思考,是否在以自身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外族的行为方式,是否真正祛除了民族中心主义,是否因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和冲突在田野调查实践中产生了消极影响,又是否真正想了解和接纳与自身有差异的文化和人。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弄清楚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开始有计划地进入田野,进入田野需要一个身份,笔者揽下了公司填报表、申请项目、撰写公众号文章的工作,以一个公司工作人員的身份进入田野,因为经常在协助他们工作,工匠们带着怀疑和疏远的目光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礼貌的微笑。接着是田野工作的步步深入,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他们的文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首先就是学习藏文,在学习藏文的时候积极向大家请教,其次是多和他们探讨一些藏族历史、故事方面的问题,多了解他们的文化,最后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学徒,变成他们之间的一份子。这个时候工匠们看到笔者时由一个礼貌的微笑变成了关心的问候或是调侃的玩笑,体现在获取田野调查资料方面则是由“问什么答什么”变成“问什么答什么,还附带很多大量的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田野作业者在面对陌生的行为和情境的迷宫时可能会迷失方向,民族志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指引民族志学者穿越个体性观察的荒野,对构成某个社会情境的纷杂荒芜的事件和行为进行准确的识别及分类,民族志学者穿越社会和文化荒野的远足起始于田野作业。”所以说在艺术田野调查中,调查者所使用的方法或技术时非常重要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艺术田野调查的启示
艺术的田野调查工作是离不开实践的,所以在艺术田野调查工作中必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指导。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会按照自己的意志以及带着一定的目的、需求去实践,所以由人们创造出的这个世界是人的对象化的,这个世界它是独立于自然界的,但是它也绝对不是脱离于自然界的。所以说“实践既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就像在笔者的田野调查实践中,笔者和工匠群体这种从无到有的社会关系实在实践之中形成的,所以说在社会之中所有的社会关系的出现和产生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不管个人是否处在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都不可能作为一个存在于社会之中完全孤立的个体,我们总会与周围的人或事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可以指导艺术的田野调查活动,而笔者之所以研究西藏的白纳锻铜技艺则关系到想让大家多关注传统手工艺,多关注非遗,关注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传承情况,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手工艺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是能动的,然而其实重点还是实践,是去做而不是去计划。艺术田野调查可以说是一个去实践的工作,重点在于要把计划落实在实践上,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一个计划由设想到实现总是会有障碍的,再加上现实中遇到的关于和人、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很有可能把初步进行的实践又打回成为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践中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结合问题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然后不断地去实践。
组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素有三个: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实践主体也就是进行实践的人,也就是做艺术田野调查的人,在艺术田野调查中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之中的角色。“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客体也就是实践之中要面对的人或事物,也就是在艺术田野调查之中要了解的手工艺和要相处的人,当我们在面对实践课题的时候,要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实践中介则是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践而借助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但是在艺术田野调查中尤其应该注意这些方式方法是否会有负面的作用,这些负面作用会不会给调查工作带来不可逆的损失。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指导艺术田野调查的方法论,为艺术的田野调查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其指导之下我们确实可以更好的实践,但在田野调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实践活动并不能像实践理论一样完善,这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不管是实践的主体还是实践的客体还有实践的中介,每一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这也就给实践活动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所以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去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如何通过反思解决实践活动中的这些问题,是我们做好艺术田野调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肖前,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J].教学与研究,1996(03).
[2]傅瑾,艺术学研究的田野方法,载《民族艺术》,2001年第4期.
[3]柒万里,俞崧,黄建福著.艺术田野调查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美)大卫·费特曼著,龚建华译.民族志:步步深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7]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韩振峰.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J].人民论坛,2019(SI):21.
作者简介
张丹(1996—),女,汉,河北辛集,籍贯河北辛集,研究生,研究方向:藏族美术,单位:西藏大学,单位所在省市:西藏拉萨,单位邮编850000。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田野调查;艺术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艺术田野调查是对人、社会、文化等进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所研究的领域进行参与观察,也就是去接触,去实践。就像马林诺夫斯基正是去到了特罗布里恩岛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作才使《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成就了一位伟大的人类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田野调查的实践,一个是实践方法论,一个是具体情境中对实践方法论的实践。笔者的研究方向为藏族美术,研究对象为西藏自治区拉萨是达孜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纳锻铜技艺。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艺术田野调查
艺术田野调查是从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傅瑾老师对艺术田野调查法的看法是:“借鉴人类学和社会研究的田野方法,尤其是借鉴和汲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事田野研究时遵循的学术规范,将会有效的弥补‘前海学派’学者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弱项,是这个学术研究群体掌握的大量感性资料与经验材料,通过更多途径进入当代主流学术界的视域,借此改变艺术学的研究重心。”所以,艺术田野调查法同样也是艺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深入田野点,和自己的调查对象或群体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访谈、调查等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并依据自身的专业、学科特点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撰写出步步深入的民族志是民族学、人类学等的要求,对于艺术而言“对获得的田野资料进行创新运用和创作,通过艺术创新的方法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实践运用,这是民族学田野调查法鲜有强调的。”艺术包括多个种类,比如: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等等,根据艺术类型的不同,艺术田野调查法运用到各类艺术中的实践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但是进行艺术田野调查一定要具备的是所调查艺术种类的了解和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这是调查顺利进行的基础。另外艺术田野调查法以田野调查法为基础,所以对民族学人类学基本理论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对艺术田野调查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一点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时尤其需要注意。善于沟通则关系到一手资料获得的多少和质量。吃苦耐劳是获得认可的基础。掌握地方语言是拉近距离,获得资料的关键。自己专业的基本知识不仅影响调查的质量,更关系到对所获资料的分析与总结。最后,作为一名田野工作中,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建立田野关系的关键,比如说尊重隐私、礼仪、禁忌等等。
以笔者的田野调查实践为例,笔者作为一个汉族女性要融入到一个藏族的工匠群体,从工艺本体角度出发,白纳锻铜技艺是服务于宗教,受宗教影响的一门手工工艺,佛像的锻造严格遵循着度量经的规范,又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有不同的造像风格,本身就较为复杂。从社会和人的角度出发,这个工匠群体都为男性,一个外族的女性如何融入这个群体,汉藏语言的交流问题,文化观念问题等都为笔者进入田野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另外就是,进入田野的下一步实则更为困难,好的研究离不开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如何得到大家的认可,把田野工作步步深入其实是难题中的难题。
这些需要自己的实践去做、去接触、去解决的难题如果没有任何指导,全凭自己去摸索的话是很难的。所以让我们来重新回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一段话“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物质活动。”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的,结合笔者的田野调查即是笔者有着强烈的个人意识做田野调查研究这门手工艺;实践是有目的的,不管研究手工艺最后是想让大家多多关注还是怎样,在当下田野调查实践情境中的目的是融入工匠群体,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实践是能动性的,我们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是否换位思考,是否在以自身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外族的行为方式,是否真正祛除了民族中心主义,是否因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和冲突在田野调查实践中产生了消极影响,又是否真正想了解和接纳与自身有差异的文化和人。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弄清楚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开始有计划地进入田野,进入田野需要一个身份,笔者揽下了公司填报表、申请项目、撰写公众号文章的工作,以一个公司工作人員的身份进入田野,因为经常在协助他们工作,工匠们带着怀疑和疏远的目光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礼貌的微笑。接着是田野工作的步步深入,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他们的文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首先就是学习藏文,在学习藏文的时候积极向大家请教,其次是多和他们探讨一些藏族历史、故事方面的问题,多了解他们的文化,最后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学徒,变成他们之间的一份子。这个时候工匠们看到笔者时由一个礼貌的微笑变成了关心的问候或是调侃的玩笑,体现在获取田野调查资料方面则是由“问什么答什么”变成“问什么答什么,还附带很多大量的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田野作业者在面对陌生的行为和情境的迷宫时可能会迷失方向,民族志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指引民族志学者穿越个体性观察的荒野,对构成某个社会情境的纷杂荒芜的事件和行为进行准确的识别及分类,民族志学者穿越社会和文化荒野的远足起始于田野作业。”所以说在艺术田野调查中,调查者所使用的方法或技术时非常重要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艺术田野调查的启示
艺术的田野调查工作是离不开实践的,所以在艺术田野调查工作中必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指导。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会按照自己的意志以及带着一定的目的、需求去实践,所以由人们创造出的这个世界是人的对象化的,这个世界它是独立于自然界的,但是它也绝对不是脱离于自然界的。所以说“实践既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就像在笔者的田野调查实践中,笔者和工匠群体这种从无到有的社会关系实在实践之中形成的,所以说在社会之中所有的社会关系的出现和产生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不管个人是否处在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都不可能作为一个存在于社会之中完全孤立的个体,我们总会与周围的人或事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可以指导艺术的田野调查活动,而笔者之所以研究西藏的白纳锻铜技艺则关系到想让大家多关注传统手工艺,多关注非遗,关注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传承情况,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手工艺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是能动的,然而其实重点还是实践,是去做而不是去计划。艺术田野调查可以说是一个去实践的工作,重点在于要把计划落实在实践上,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一个计划由设想到实现总是会有障碍的,再加上现实中遇到的关于和人、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很有可能把初步进行的实践又打回成为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践中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结合问题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然后不断地去实践。
组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素有三个: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实践主体也就是进行实践的人,也就是做艺术田野调查的人,在艺术田野调查中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之中的角色。“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客体也就是实践之中要面对的人或事物,也就是在艺术田野调查之中要了解的手工艺和要相处的人,当我们在面对实践课题的时候,要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实践中介则是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践而借助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但是在艺术田野调查中尤其应该注意这些方式方法是否会有负面的作用,这些负面作用会不会给调查工作带来不可逆的损失。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指导艺术田野调查的方法论,为艺术的田野调查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其指导之下我们确实可以更好的实践,但在田野调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实践活动并不能像实践理论一样完善,这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不管是实践的主体还是实践的客体还有实践的中介,每一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这也就给实践活动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所以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去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如何通过反思解决实践活动中的这些问题,是我们做好艺术田野调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肖前,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J].教学与研究,1996(03).
[2]傅瑾,艺术学研究的田野方法,载《民族艺术》,2001年第4期.
[3]柒万里,俞崧,黄建福著.艺术田野调查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美)大卫·费特曼著,龚建华译.民族志:步步深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7]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韩振峰.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J].人民论坛,2019(SI):21.
作者简介
张丹(1996—),女,汉,河北辛集,籍贯河北辛集,研究生,研究方向:藏族美术,单位:西藏大学,单位所在省市:西藏拉萨,单位邮编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