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克服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是课改在课堂教学这个领域遭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课程改革就能够持续深入推进。在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会有很多招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仅从课堂教学的调控入手,提出了要从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调控,以求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
关键词:课改 课堂教学调控 有效性
一课堂的无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阶段性和实质性的成果。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还不到位,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偏差。有的教师一味强调过程与方法,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将过程与方法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导致毫无价值;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不能从教材中提炼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有的语文课堂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者历史课,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冷落;有的课堂充分利用分组教学、自主合作学习,表面上很热闹,其背后却透露出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实质上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火化,学生自主变成自流,目的不明确,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合作有形式无内容,看的看、说的说、玩的玩,几个人坐在一起唧唧喳喳一阵就算合作了。实施新课程以后,课程容量、教学内容变大,以讲解为中心,一篇课文不管用几课时,讲完为止,时间怎么也不够用。课前进行了精心预设,但在课堂上每每事与愿违,教学目的不能达到,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等等。以上现象说明我们课堂教学存在形式化和低效问题,这是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最大的挑战。
二解决的理论依据
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语文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要想使传递的过程减少干扰、高速有效,就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反馈,增加有用信息,减少无用信息,为此就必须要懂得信息论、控制论的理论。语文课堂教学包括许多系统,为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就得用系统论来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育行为,改进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调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训练的有效与否决定语文教育的成败,因此,每个教师要重视对思维的本质、思维的特性、思维的方法以及思维与语文的关系作深入了解。
三课堂教学的调控
首先是教学目的的调控。
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在课堂教学中居于最主要的地位。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包括:知识教养目的、能力培养目的、智力开发目的、思想教育目的、审美目的等。但是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来定,做到具体明确,有侧重点,切实可行。例如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明显不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和学的一切活动就要围绕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有计划有层次的展开。上课首先要将教学目的告诉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目的任务越清楚,确切完成任务的愿望便愈强烈,完成任务的效率就越高。如蒲松林的《狼》这篇课文教学目的可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暂定(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为:(1)让学生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2)使学生学习和借鉴叙事层层相扣,紧张曲折,引人入胜,议论简洁明了,直接点明题旨的写法;(3)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掌握:“缀、从、窘、恐、敌、顾、弛、去、暴、隧、犬”等实词的多义或活用,要求学生理解虚词:“之、其、乃、盖”等在本文的用法。有些教师提前预设的目的完不成,这就涉及到课堂调控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情况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教学目的和任务进行调整与控制。
其次教材内容的调控。
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恰当的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在进行教材内容的调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内容的科学性,抓住本质特点,注意体现语文教学的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结合。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每节课的容量可大可小。既要考虑计划,又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进行调整。只有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既注意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连贯,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重点、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把最主要的内容听懂学会,基本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以提纲挈领,由此及彼,带动其他教学内容的掌握,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如初中语文记叙文的教学中,记叙的要素是教学的重点,如果学生掌握了它,那么其余的知识像记叙的顺序等便迎刃而解了。当然,重点关键并不是孤立的,它是知识或训练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系统论的理论,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系统连贯地讲授,才能正确的处理主要和次要、关键和一般,才能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关键,才能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但是每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又不同,这又要求教师运用控制论的理论。恰当地安排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思维和智力发展状况进行调整,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做到有序才能有效。因此,在组织教材时应辩证地处理系统连贯地讲授与突出重点关键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新旧知识的关系。整个教学计划是靠一节课一节课来完成的,每一节课都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一环。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是学习新内容的必要条件,所以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总是按照:“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这些知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师在具体组织教材时,必须抓住这种内在联系,恰当地安排内容的衔接和层次,以便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分析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主动地获取新知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实现教学和发展的统一。这样,整个课堂教学的总链条才能顺利的运转起来。
4.内容的安排要切合实际,符合认识规律。内容的安排除了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外,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这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当然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一味降低教学难度,而是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蒲松林的《狼》,学习本文的实词时,可采用比较式教学法,让学生抓住古今汉语在词义表达上的特点。即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则多以双音词等复音词来表达词义。因此,古汉语中单音词一般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来对译。此外,还要让学生注意古代汉语中实词活用的现象。缀:紧跟从;窘:困窘;恐:害怕;敌:攻击……虚词教学时,也可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注意比较分析同一个虚词在本文的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之”在本文共出现六次:“复投之”,“之”代词,代“骨”;“有术刀劈之”,“亦毙之”中的“之”,代词代“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是助词,它的作用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久之”中的“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其”在本文也出现六次,它们都是代词,但称代的对象却不相同,代狼、代麦场、代柴草堆、代屠夫等。文言文是一种历史语言现象,所反应的生活离学生很远,它的特殊性在文字障碍,因此,在文言文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避免急于求成,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突出字词难点,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文章,其余的文言文理解分析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内容的调整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详略得当,深浅适度,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就能获取知识,从而逐步养成动脑筋的习惯,提高理解接受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要使语文课堂效果最理想化,还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调控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遵循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直观性和抽象性结合,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结合,从而控制教学节奏,活跃学生思维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的结果。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每一个教学步骤,要周密安排教和学的活动,善于调节学生的注意力,科学地分配和掌握时间。
参考文献:
[1].樊海清《语文教学能力培养》[M].江西高校出版社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课改 课堂教学调控 有效性
一课堂的无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阶段性和实质性的成果。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还不到位,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偏差。有的教师一味强调过程与方法,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将过程与方法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导致毫无价值;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不能从教材中提炼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有的语文课堂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者历史课,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冷落;有的课堂充分利用分组教学、自主合作学习,表面上很热闹,其背后却透露出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实质上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火化,学生自主变成自流,目的不明确,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合作有形式无内容,看的看、说的说、玩的玩,几个人坐在一起唧唧喳喳一阵就算合作了。实施新课程以后,课程容量、教学内容变大,以讲解为中心,一篇课文不管用几课时,讲完为止,时间怎么也不够用。课前进行了精心预设,但在课堂上每每事与愿违,教学目的不能达到,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等等。以上现象说明我们课堂教学存在形式化和低效问题,这是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最大的挑战。
二解决的理论依据
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语文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要想使传递的过程减少干扰、高速有效,就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反馈,增加有用信息,减少无用信息,为此就必须要懂得信息论、控制论的理论。语文课堂教学包括许多系统,为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就得用系统论来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育行为,改进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调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训练的有效与否决定语文教育的成败,因此,每个教师要重视对思维的本质、思维的特性、思维的方法以及思维与语文的关系作深入了解。
三课堂教学的调控
首先是教学目的的调控。
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在课堂教学中居于最主要的地位。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包括:知识教养目的、能力培养目的、智力开发目的、思想教育目的、审美目的等。但是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来定,做到具体明确,有侧重点,切实可行。例如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明显不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和学的一切活动就要围绕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有计划有层次的展开。上课首先要将教学目的告诉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目的任务越清楚,确切完成任务的愿望便愈强烈,完成任务的效率就越高。如蒲松林的《狼》这篇课文教学目的可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暂定(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为:(1)让学生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2)使学生学习和借鉴叙事层层相扣,紧张曲折,引人入胜,议论简洁明了,直接点明题旨的写法;(3)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掌握:“缀、从、窘、恐、敌、顾、弛、去、暴、隧、犬”等实词的多义或活用,要求学生理解虚词:“之、其、乃、盖”等在本文的用法。有些教师提前预设的目的完不成,这就涉及到课堂调控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情况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教学目的和任务进行调整与控制。
其次教材内容的调控。
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恰当的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在进行教材内容的调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内容的科学性,抓住本质特点,注意体现语文教学的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结合。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每节课的容量可大可小。既要考虑计划,又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进行调整。只有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既注意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连贯,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重点、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把最主要的内容听懂学会,基本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以提纲挈领,由此及彼,带动其他教学内容的掌握,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如初中语文记叙文的教学中,记叙的要素是教学的重点,如果学生掌握了它,那么其余的知识像记叙的顺序等便迎刃而解了。当然,重点关键并不是孤立的,它是知识或训练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系统论的理论,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系统连贯地讲授,才能正确的处理主要和次要、关键和一般,才能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关键,才能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但是每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又不同,这又要求教师运用控制论的理论。恰当地安排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思维和智力发展状况进行调整,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做到有序才能有效。因此,在组织教材时应辩证地处理系统连贯地讲授与突出重点关键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新旧知识的关系。整个教学计划是靠一节课一节课来完成的,每一节课都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一环。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是学习新内容的必要条件,所以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总是按照:“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这些知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师在具体组织教材时,必须抓住这种内在联系,恰当地安排内容的衔接和层次,以便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分析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主动地获取新知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实现教学和发展的统一。这样,整个课堂教学的总链条才能顺利的运转起来。
4.内容的安排要切合实际,符合认识规律。内容的安排除了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外,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这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当然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一味降低教学难度,而是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蒲松林的《狼》,学习本文的实词时,可采用比较式教学法,让学生抓住古今汉语在词义表达上的特点。即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则多以双音词等复音词来表达词义。因此,古汉语中单音词一般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来对译。此外,还要让学生注意古代汉语中实词活用的现象。缀:紧跟从;窘:困窘;恐:害怕;敌:攻击……虚词教学时,也可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注意比较分析同一个虚词在本文的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之”在本文共出现六次:“复投之”,“之”代词,代“骨”;“有术刀劈之”,“亦毙之”中的“之”,代词代“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是助词,它的作用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久之”中的“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其”在本文也出现六次,它们都是代词,但称代的对象却不相同,代狼、代麦场、代柴草堆、代屠夫等。文言文是一种历史语言现象,所反应的生活离学生很远,它的特殊性在文字障碍,因此,在文言文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避免急于求成,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突出字词难点,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文章,其余的文言文理解分析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内容的调整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详略得当,深浅适度,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就能获取知识,从而逐步养成动脑筋的习惯,提高理解接受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要使语文课堂效果最理想化,还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调控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遵循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直观性和抽象性结合,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结合,从而控制教学节奏,活跃学生思维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的结果。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每一个教学步骤,要周密安排教和学的活动,善于调节学生的注意力,科学地分配和掌握时间。
参考文献:
[1].樊海清《语文教学能力培养》[M].江西高校出版社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