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gri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甘南州夏河县的桑科草原为例,深入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指导,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桑科草原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甘南藏区;桑科草原;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09-02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从地理位置看,它地处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边缘,属山地气候,有高山草原景观,是旅游者心中的天堂,一方面它比西藏和川西更容易到达,另一方面它开发不久,依然保持着独特的原始风味。其中桑科草原就是绝佳的旅游胜地。
  一、桑科草原分布及其特点
  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0公里。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桑科草原以其优良的草场和历史上多在此举行盛大的藏传佛教佛事活动而享誉西北藏区。
  桑科草原旅游景区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草场面积大,分布广。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海拔2000~3200米,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第二,依山傍水,草原植被类型多样。大夏河水从南到北徐徐流过,水草丰茂,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园。第三,草原景观时间变化性大。全区草原景观差异不大,但同一草原景观在不同年度、不同季节有很大变化。
  二、桑科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桑科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特色优势
  草原旅游是指利用草原独特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积淀和相关的游乐设备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全方位服务。桑科草原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首先,整个甘南地区属于高原气候,一年内平均温度偏低,夏季也十分凉爽。夏季桑科草原的平均气温也较低,昼夜温差大,降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是人们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其次,旅游资源丰富,视野开阔。夏季的桑科草原绿草如茵,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在凉爽的秋季,草变成金黄色,也令人心旷神怡,充满诗情画意。
  再次,文化底蕴丰富。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通过不断地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创造与发展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草原文化,在辽阔的桑科草原上,牛羊点点,帐篷星罗棋布,马背上牧歌飘荡,高原牧区的景象和藏族牧民的风情得到充分展示。
  (二)桑科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地带,草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长期以来,除自然因素外,人们对草原的利用模式不合理,破坏了资源承载能力,由此而产生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
  其一,开发不当,保护不利,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草原旅游作为甘南藏区九色香巴拉旅游重要形象的确立,草原旅游开发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通过扩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来扩大原有的草原景区规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另一方面,旅游活动的践踏、植物的采摘与折损和草原风味餐饮的制作等旅游活动破坏了草原旅游地的生态安全。此外,旅游生产、旅游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旅游者带入的生活用品包装、用餐包装等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了草原环境。
  其二,草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少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目前,桑科草原依托草原生态旅游资源、藏族民族文化开发的草原旅游产品多为草原观光、藏族民族风情观光,产品类型停留在观光层次上,旅游档次较低,满足不了游客的全方位需求,从而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旅游整体档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差。此外 ,旅游季节性影响较大,缺少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
  其三,草原旅游景点分散,旅游整体形象不完整,整体竞争力不强。因为开发经营草原进入的壁垒小,成本较低,发展草原旅游就变成对草原资源利用方式的最佳选择,并成为农牧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由此掀起了草原旅游开发的热潮,致使草原旅游的点数量迅速增加,但成规模的少之又少。规模小、分散的草原旅游点开发不利于形成市场凝聚,竞争力不强;另外,重复投资建设,产品雷同,会造成景点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草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其四,草原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不能深层次地挖掘民族文化与民俗活动的亮点带动作用。桑科草原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服务质量差、管理手段落后、政策法规滞后等问题。对草原旅游点的管理也相对粗放,游客数量没有实行控制管理,加之受经济能力的制约,难以对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民俗文化资源等进行深层次挖掘,旅游活动的知识性及丰富性受到制约。
  三、桑科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桑科草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桑科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坚持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旅游开发的理念,结合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协调管理,以确保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以生态原则和经济规律为指导,确定科学的开发强度,设计合理的旅游规模,使之严格限制在生态容量范围之内,发展生态旅游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并提出调控对策。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要开发与保护并重,使草原旅游业步入一条保护、开发、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
  (二)发展旅游产品多样化,注重多产业协调发展
  桑科草原可以依托自身特点开发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在发展草原观光游的同时,加大力度开发野生动物观光游、草原科普教育游、草原野营游、草原民俗风情游等旅游产品,提高档次,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并注重品牌的培养。同时,草原旅游开发应在掌握资源与市场情况下坚持适度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三)坚持空间集聚规模开发与散点开发相结合
  根据桑科草原的地理区位,从空间布局的角度,草原生态开发应该结合各地区的旅游发展与旅游开发优势,适应市场的需求,分区域选择空间聚集规模开发与散点小规模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建设精品草原旅游景区,形成规模的接待量,发挥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与甘南州的其他旅游资源合作发展,整合旅游发展的各要素,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提高竞争力,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开发战略。
  (四)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从根本上管理好草原
  开展草原生态旅游,应该在旅游活动区建立全方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草原生态旅游个体——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的管理。游客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应该特设“环保课堂”,使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初便接受了环保教育,将游客的行为与环保行为融为一体,形成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同时,要转变开发理念,放宽草原旅游资源视角,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出与之相关联的非物质的内容,如更深入地开发桑科草原的藏民族文化的内涵、藏传佛教内容及各类民俗活动等。草原文化是草原旅游业的灵魂,草原旅游应该努力将更多的草原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郝晓兰.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6).
  [4]艾琳,卢欣石.草原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初探[J].草业科学,2009,(9).
  [5]艾琳,卢欣石.中国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J].中国草地学报,2009, (2).
  [6]吕君,刘丽梅.草原地区旅游价值的评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2).
  [7]刘丽梅,吕君.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未来与发展(产业发展),2009,(8).
  [8]吕君,刘丽梅.草原旅游发展的实践及空间格局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6,(4).
  [9]杨超.宗教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结合[J].山西建筑,2010,(11).
  [10]虞敬峰,冯晓华.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旅游资源),2011,(10).
  [11]张义,韦广雄.生态旅游与生态伦理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12]张洪海,颜振兰.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J].资源开发与市场(旅游资源),1999,(6).
  [13]翟亮月.生态旅游与生态安全[J].环保前线,2008,(4).
  [14]刘丽丹,苏杰.宁夏马兰花草原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
  [15]周永振.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D].内蒙古:内蒙古赤峰学院,2011.
  [16]马林.内蒙度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4).
  [17]葛宏.论传统草原文化保护与草原旅游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18]张鹏,郑垂勇,丘萍.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 (6).
  [19]白音查干.草原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一件山东省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北魏至东魏时期的背屏式三身石造像为研究对象,从色彩与造像的关系、色彩之间的搭配、色彩与观者的互动等方面对其用色作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背屏式造像;色彩研究;对比色;同类色  [中图分类号]K8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90-02  南朝时期的彩塑,由于风化等因素的影响,其色彩极难保留,故而给人们留下了
期刊
[摘要]在当前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我国各大卫视积极走品牌化之路,在观众中树立自己的符号标签。各卫视从综艺栏目、选秀栏目、故事栏目到竞技栏目等,新节目层出不穷,比拼不断,你放唱罢我登场,模仿、山寨、争夺斗争不断上演。本文从省级卫视品牌战略出发,重点对比了湖南卫视与江苏卫视以差异化的符号话语与品牌文化联姻,构建的品牌战略异同。最终提出,省级卫视需以观众的观看需求为中心,找到全国观众需要的内容,并把它
期刊
[摘要]文学批评在社会文化领域地位与形态的转变是媒介时代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因为任何一个范式只具有历史的相对性。在大众传播时代,语言场的不同,使传统文学评论的言说方式受到了莫大冲击,而价值冲突造成的审美娱乐化的隐忧,也是需要审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众传播;媒介批评;娱乐;审美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19-03 
期刊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45-10  一、问题的所在  京都醍醐寺传授的《四种护摩本尊及眷属图像》一卷(以下简称“本卷”)是我国真言密教祖师空海的高足智泉在弘仁十二年(821)描写的,原书有反复转抄摹本的要点批注,可以看作我国最初期密教图像的风貌名著。本卷收集了每个种类的图像,但是作为其推测的依据恐怕还是空海的请来品。  这
期刊
[摘要]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人墨客所留下的艺术珍宝不胜枚举,其中书画艺术成就显著,深受后人推崇。本文以明清时期几位陇上书画家的书法、绘画作品为例,探析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甘肃;书法;绘画;艺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31-02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片古老的土地孕
期刊
[摘要]做好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计利益和幸福,有利于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区服务需求。本文在对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社区就业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社区;就业服务;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57-02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与人们的
期刊
[摘要]母亲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西北地区回族女性受教育水平影响着她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母亲教育的开展。在现代西北回族社会,西北地区女性受教育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仍然落后,这影响了她们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和回族自身的发展。本文试图探析回族女性受教育水平与母亲教育的关系,以寻求妇女教育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西北地区回族;女性教育;母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6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博物馆展览策划引入4I营销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博物馆运用营销学的现状和基于博物馆学的4I营销理论框架;着重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运用此理论具体分析探讨新时期博物馆展览营销策略。  [关键词]4I理论;博物馆免费开放;展览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41-04  一、现代营销学与
期刊
[摘要]明代是中国服饰史上对服饰等级规定森严的朝代,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思想逐步影响明代人民的穿衣理念,僭越现象频发。本文从已经发掘的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服饰来具体分析明代中晚期对服饰制度的僭越现象。  [关键词]明代墓葬;服饰制度;补服;僭越  [中图分类号]K8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82-02  洪武元年(1368),大明政权在南京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下,谣言有了新的特征与传播途径,针对此也就催生了谣言管控的新思路,且Web2.0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发展即社会化媒体的兴起,社会化媒体也成为谣言滋生与扩散的“新营地”。为了验证此结论,本文将SARS时期的谣言事件与此次“谣盐”事件进行了简单对比,发现了社会化媒体中谣言传播的新特征。并着重对“谣盐”事件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其发生的原因及传播途径,得出了社会化媒体时代中谣言管控的新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