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组织、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思考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探讨,达到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提高觉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法。中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又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增强的身心发展阶段,因而他们一般需要经过对比、分析才会接受课本或别人的观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是学生之间交流思想观点、交换看法、互受教育启发的好形式。讨论式教法就应在同学间、师生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表意见,如实地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经过讨论和争辨,相互启发,达到识别、明辨是非,去掉错误认识,学生自觉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和行为的过程。
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讨论活动为主,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但也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在讨论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进行讨论课之前,应对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如下:
1 挑好选准讨论题目,明确讨论目标
讨论的确立,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一环。教师须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对重大问题的“疑点”。可将大家比较关心的,同他们现在或今后生活有密切相关的,作为探讨题目,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用适当的方式呈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讨。如在初中一年级《科学人生观》第二课教学,以“现实生活中有沒有真正大公无私的人”为题目组织课堂讨论,由于这样的讨论题目具有代表性和可辨性,讨论起来就十分热烈。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放在课堂上讨论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有限的课堂讨论时间里获得最佳的讨论效果,题目应符合这样的标准:
第一,能紧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第二,有一定代表性,学生普遍关心不易弄懂的问题;
第三,有一定的诱发性、迷惑性,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在看法上可能出现分歧的问题;
第四,几道题目之间有内在联系,呈现出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讨论题目是为讨论目标服务的,讨论目标是讨论题目的结果。这样,讨论目标要有教育性,又要有针对性。总之,讨论题目、讨论的目标的确立,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和积极性。
2 组织好学生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
要提高讨论效果,同时要精心组织,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哪些必要引导以及关键处的点拨等。讨论这一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在讨论中做好如下准备。
第一,指导阅读,大胆提出问题。开辟师生之间平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渠道,组织吸引全体同学参加。
第二,发挥学生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相互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互相启发,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在平等气氛中展开热烈讨论或争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第三,综合,归纳。等问题议论到某种程度后,教师准备将各种不同见解综合、归纳,对所论问题提出鲜明的观点,做出明确的解答,并表扬一些独到、典型思路。
3 作业安排设计
作业安排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讨论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知识能力融为一体。
4 上好讨论课,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及时疏导、点拨。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时期,又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讨论过程中往往易犯表面性和片面性的毛病。如在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大公无私”的人“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会认为”现在还存在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化等违法犯罪行为,哪里谈得上“大公无私”教师的点拨和疏导,要使同学们在讨论中初步认识到,认识形势、看待事物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本质和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把握前进的方向。经过辩证分析,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确还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然而更应看到,社会上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干部大有人在:党员的绝大多数在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这才是我们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
第二,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在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消除同学的顾虑,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注意正确引导,使讨论紧扣中心,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对反面的东西固然可以让学生加以剖析,但要让同学多接触正面的东西,尽可能启发学生寻找正面的积极典型事例,使之成为正确的导向。
第三,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讨论式教学法是启迪式教学法的一种具体方法,要真正让学生相互启发,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做好准备。
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讨论活动为主,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但也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在讨论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进行讨论课之前,应对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如下:
1 挑好选准讨论题目,明确讨论目标
讨论的确立,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一环。教师须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对重大问题的“疑点”。可将大家比较关心的,同他们现在或今后生活有密切相关的,作为探讨题目,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用适当的方式呈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讨。如在初中一年级《科学人生观》第二课教学,以“现实生活中有沒有真正大公无私的人”为题目组织课堂讨论,由于这样的讨论题目具有代表性和可辨性,讨论起来就十分热烈。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放在课堂上讨论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有限的课堂讨论时间里获得最佳的讨论效果,题目应符合这样的标准:
第一,能紧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第二,有一定代表性,学生普遍关心不易弄懂的问题;
第三,有一定的诱发性、迷惑性,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在看法上可能出现分歧的问题;
第四,几道题目之间有内在联系,呈现出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讨论题目是为讨论目标服务的,讨论目标是讨论题目的结果。这样,讨论目标要有教育性,又要有针对性。总之,讨论题目、讨论的目标的确立,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和积极性。
2 组织好学生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
要提高讨论效果,同时要精心组织,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哪些必要引导以及关键处的点拨等。讨论这一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在讨论中做好如下准备。
第一,指导阅读,大胆提出问题。开辟师生之间平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渠道,组织吸引全体同学参加。
第二,发挥学生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相互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互相启发,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在平等气氛中展开热烈讨论或争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第三,综合,归纳。等问题议论到某种程度后,教师准备将各种不同见解综合、归纳,对所论问题提出鲜明的观点,做出明确的解答,并表扬一些独到、典型思路。
3 作业安排设计
作业安排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讨论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知识能力融为一体。
4 上好讨论课,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及时疏导、点拨。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时期,又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讨论过程中往往易犯表面性和片面性的毛病。如在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大公无私”的人“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会认为”现在还存在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化等违法犯罪行为,哪里谈得上“大公无私”教师的点拨和疏导,要使同学们在讨论中初步认识到,认识形势、看待事物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本质和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把握前进的方向。经过辩证分析,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确还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然而更应看到,社会上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干部大有人在:党员的绝大多数在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这才是我们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
第二,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在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消除同学的顾虑,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注意正确引导,使讨论紧扣中心,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对反面的东西固然可以让学生加以剖析,但要让同学多接触正面的东西,尽可能启发学生寻找正面的积极典型事例,使之成为正确的导向。
第三,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讨论式教学法是启迪式教学法的一种具体方法,要真正让学生相互启发,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