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默读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yang0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发现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早已学会默读,但一些教师仍然大量采用朗读,极少采用默读,留给学生静心会文的时间极少。笔者认为,教师如果不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静心默读,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全神贯注读书,深思熟虑思辨的良好阅读习惯会离学生越来越远。潜心默读不可或缺,我们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潜心默读的充裕时间和广阔空间,让学生在潜心会文中学习语文。
  
  一、 朗读与默读比翼共生
  
  朗读和默读是两种既相互联系而又各有特点的阅读活动。默读是用眼看,用心想,也就是“披文以入情”的过程,而朗读是“情动而辞发”的过程。只有将朗读建立在默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读中思,思中读,这样才能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情感。在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时,我将朗读与默读进行了有机整合。整体感知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在自由的朗读中找到了统帅全文的中心句,以后,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静静的读书场,让他们在一次次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到了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交流过程中,我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第4自然段进行品析感悟。我先让学生进行自读自悟,圈词语,细揣摩,然后再让他们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东西表达出来。在学生充分体会的基础上,我再适时地让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我想,正因为将朗读与默读进行了有效结合,读中悟,悟中读,学生的情感之弦与文本的“心跳”发生了和谐共振,才会聆听到他们声情并茂的琅琅诵读。
  
  二、 课堂动静相生张弛有度
  
  课堂中的“热烈”能激活学生学习的情绪、活跃教学气氛;“安静”则有利于营造静静的读书场,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化。新课程追求的课堂教学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为中心,紧扣思维训练,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境界。
  1. 合作前静心默读,积聚思维碰撞的火花。合作学习有利于课堂信息的多向互动,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如果只关注合作结果,忽视了合作前个体的独立思考、潜心默读。合作学习将成为一种低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我也曾遇到这样尴尬的一幕:在零零碎碎品析谈迁的言行后,为了使学生对主人公形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填空:那是一个风雪漫天的早晨,________;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________;有一天,谈迁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了,________。出示题目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生马上高举的小手让我惊喜于合作的成功。但交流时单一的答案令我措手不及,学生仅仅抓住了漂浮于文本最表层的几句话语来回答。纳闷之余究其原因:原来学生静心读书的时间过于稀少,没有文字的浸润,没有深沉的思维,课堂上哪来智慧的火花和灵性的思想呢?实践证明,在组织学生合作之前,我们一定要留给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相启发,优势互补。
  2. 对话前静心默读,积累有效对话的谈资。对话交流必须以学生个体的理解为基础,无论理解哪一类型的文章,学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从起初的直觉印象到继而进行的深入理解,需要凭借联想与比较、分析与概括、了解与体会等思维方式。教师需在耐心的等待中,在不着痕迹的指导下,让学生沉浸于文本,鉴赏玩索,掂量比较,想象生情。学生在思考中变得自信而睿智,浮躁的心境由此变得安静,思维也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入,语言经过大脑的思考由言之无序走向“言之有序”,表达也由一句话扩展到了几句话。对话时才会有智慧的火花频频闪现,奇思妙想纷纷涌现,这为以后的有效对话积累了丰富的谈话基础。
  3. 疑难处静心默读,开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佳路径。“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疑难往往能迎刃而解。
  我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学生质疑: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司马迁能够在痛不欲生、悲愤交加的情况下完成《史记》的?我想: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文本深入对话,才能真切地感悟到它的内涵。于是,我给予学生充分的静心默读时间和空间,采用了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来回于文本之间,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和内化,情感的体验和熏陶。学生认真读书,瞻前顾后,上挂下联,体会得淋漓尽致。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邹区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经济学家能抓住恐怖分子吗?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摇头。可一位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年轻教授却说:“只要给我适当的数据,我肯定能找到答案。”(《纽约时报杂志》2003年8月3日)如果你
期刊
如何用好古诗教材,充分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以为,应该以审美的目光去发现古诗之美,引领学生从各个层面揣摩、体味、欣赏。享受古诗之美。    一、 古诗语言之美及其教学。读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不能不叹服“诗仙”李白出神入化的修辞技巧,“三千尺”“落九天”,分明是夸张至极致,却又毫无出格或失实之嫌,相反让人犹如伫立瀑流之前,耳闻目睹着瀑布直泻而下、轰然作响的壮美气势;读着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因此也促使了道路桥梁的迅速发展,道路桥梁建设日新月异.随着时间推移,人流量不断增加,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出现了一些常见病害,这些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20160627期纺织品价格指数收报于104.13点,环比下跌0.02%,较年初上涨0.06%,同比上涨1.24%中国轻纺城市场营销略显回缩,其中原料市场行情微幅下跌,坯布市
好的结尾既可以起到概括总结、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产生“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学生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 总结归纳式。这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式,即教师用精练的语言,对本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既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整体的疏理,又可以帮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使他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当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招生率逐年攀升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随着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涌入教育行业,其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