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山河,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了在小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理论根据,实施战略及原则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让他们都能主动愉快地接受知识、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来看,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快乐地学习,构建和谐高效率课堂,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二、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材它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知识增长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而不思改革。课标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作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所得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这些表述,我们可以把它归结到一个核心概念上来,那就是“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对传统的“被动阅读”为别人阅读的一种否定,是对阅读功利性的一种颠覆。它强调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是生活学习的需要,是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人要吃饭、瞌睡一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效率地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体会、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做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倡导教师坚持以“改革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课堂教改”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从知识的层面上认识课堂教学,从人文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迫切要求。然而从目前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偏远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差和弊端,它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表现为:
<1>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式教学”以及少数几个“尖子生”占领课堂,多数学生当“看客”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
<2>部分教师误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总不读就是不读,在阅读的方法和内容上不去加以挥发,学生乱“吃”一通的结果,吃坏了肚子,又无良药可治。
<3>有的领导和教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吝啬过度。
<4>有的教师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较短期行为;有的教师为了大显身手,讲风过浓、越俎代庖;有的教师死抱着“练为主线”不放,练功过烈,师师生疲于奔命,捉襟见肘;有的教师由“满堂灌”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仅学得皮毛而已,不一而足。
2、学生方面表现为:
<1>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较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又反映出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很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学完课本知识及各项作业已头脑发胀,头昏眼花,无暇去读课外书,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
<2>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数喜欢读故事书、科学读物,对其他书读得很少,如文学名著应用文和古诗等。从我们学生反映出学生大多数对中外经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非常薄弱。
<3>阅读数量不够。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因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而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4>阅读环境较差。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家长有一定文化素养、家庭文化气氛浓,书籍种类丰富,那么学生就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不可低估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我们认为语文教材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利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课文无外是例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凭借”的话。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正像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蜂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目前我国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状况实在堪忧,我们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开拓思路,广开阅读之门,搞好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广泛吸纳书中的营养,以积累语文知识,提高素养。
三、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措施
(一)创造阅读条件
良好的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材料。主要有时间、方法和书籍等。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阅读的方法、书籍的购买等。如果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术,无源之水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书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相互交流阅读,去学校阅读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出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对于农村学校来讲,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学校图书设施的投入,帮助学校建设图书库,增置图书等。
在阅读时间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予以保证。以课内学习为中心,向课外阅读延伸,开设阅读课时,保证阅读时间。在阅读方法上,做好课外阅读书刊的推荐指导,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度带博读,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适用课堂可学方法,内化为阅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爱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要搞好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学生内发性学习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和好奇心,只要很好的培养儿童的兴趣,自然会带动他们独立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兴趣促使人探究”一个人对某一问题一旦产生了兴趣,会主动去了解这一产物,去探究其特点和与其它产物间的关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只能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而“授之以渔”却能解决终身温饱。在阅读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一些阅方法,自己去纠正一些探究性的阅读,以解除自己的一些疑惑,丰富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学须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大胆创新,主动探究,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疑难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发主动探究的心理。
(三)引导快乐阅读
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人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论语. 雍也篇》云:“知之者不如不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带来欢快,学起来能获得到内在的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快、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理解,效率也高。那么如何做到乐呢?一是目标激励,化苦为乐。语文教师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获得战略高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唤起他们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以苦为乐,化苦为乐。二是讲求实效,学有所乐。教师应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在学习中所得的快感,教师说要胸中有书,更要胸中有人,务实求真,使学生学有所乐。三是示范表率、寓教于乐。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经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四)构建阅读环境
不少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分析课文,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参加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自由,缺少了选择,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学习便成了一种敷衍塞责,浮游无着的苦差事了。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是个性化阅读生存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为改变这种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应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这样学生在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是阅读成为个人化地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首先要求的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将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快。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在思想与思想的交锋,观点与观点的碰撞中,碰发出创新的大火花,个性得到张扬。因而,搭建教育平台,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是自由阅读的前程和基础。
另外,自主阅读还需要激励。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如沐春风,鲜润醉人,强烈的感染着学生,使其澎湃的心潮在思维的大海中激荡,成为推动其自由学习的内在动力。
(五)拓宽阅读视野
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是自主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据专家们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许多作家在谈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时,无不提到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自主阅读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视野狭窄,原本运动着学生生命激情的阅读活动就像即将枯竭的河床,断绝了生命的源流,变得毫无生机,甚至使学生生厌。因此,教师首先要增强教学的课程意识,摆脱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网上阅读,学生从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课外阅读,从方法上来讲,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根据,向同学介绍自己读得书,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认识得以提高,方法得以改进。从内容上讲,课外阅读可指导学生读一些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领域的生活类,科普来和文学类的书籍。
(六)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在开展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能更有效的提高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效益,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自办手抄等,写读书笔记等辩论、演讲等比赛活动。除此之外,班级语文教师也应在班级内尽可能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阅读成果展示等阅读活动。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搞好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职责,做到既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我们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来看,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快乐地学习,构建和谐高效率课堂,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二、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材它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知识增长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而不思改革。课标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作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所得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这些表述,我们可以把它归结到一个核心概念上来,那就是“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对传统的“被动阅读”为别人阅读的一种否定,是对阅读功利性的一种颠覆。它强调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是生活学习的需要,是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人要吃饭、瞌睡一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效率地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体会、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做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倡导教师坚持以“改革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课堂教改”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从知识的层面上认识课堂教学,从人文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迫切要求。然而从目前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偏远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差和弊端,它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表现为:
<1>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式教学”以及少数几个“尖子生”占领课堂,多数学生当“看客”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
<2>部分教师误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总不读就是不读,在阅读的方法和内容上不去加以挥发,学生乱“吃”一通的结果,吃坏了肚子,又无良药可治。
<3>有的领导和教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吝啬过度。
<4>有的教师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较短期行为;有的教师为了大显身手,讲风过浓、越俎代庖;有的教师死抱着“练为主线”不放,练功过烈,师师生疲于奔命,捉襟见肘;有的教师由“满堂灌”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仅学得皮毛而已,不一而足。
2、学生方面表现为:
<1>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较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又反映出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很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学完课本知识及各项作业已头脑发胀,头昏眼花,无暇去读课外书,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
<2>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数喜欢读故事书、科学读物,对其他书读得很少,如文学名著应用文和古诗等。从我们学生反映出学生大多数对中外经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非常薄弱。
<3>阅读数量不够。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因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而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4>阅读环境较差。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家长有一定文化素养、家庭文化气氛浓,书籍种类丰富,那么学生就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不可低估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我们认为语文教材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利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课文无外是例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凭借”的话。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正像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蜂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目前我国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状况实在堪忧,我们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开拓思路,广开阅读之门,搞好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广泛吸纳书中的营养,以积累语文知识,提高素养。
三、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措施
(一)创造阅读条件
良好的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材料。主要有时间、方法和书籍等。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阅读的方法、书籍的购买等。如果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术,无源之水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书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相互交流阅读,去学校阅读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出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对于农村学校来讲,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学校图书设施的投入,帮助学校建设图书库,增置图书等。
在阅读时间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予以保证。以课内学习为中心,向课外阅读延伸,开设阅读课时,保证阅读时间。在阅读方法上,做好课外阅读书刊的推荐指导,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度带博读,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适用课堂可学方法,内化为阅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爱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要搞好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学生内发性学习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和好奇心,只要很好的培养儿童的兴趣,自然会带动他们独立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兴趣促使人探究”一个人对某一问题一旦产生了兴趣,会主动去了解这一产物,去探究其特点和与其它产物间的关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只能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而“授之以渔”却能解决终身温饱。在阅读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一些阅方法,自己去纠正一些探究性的阅读,以解除自己的一些疑惑,丰富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学须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大胆创新,主动探究,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疑难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发主动探究的心理。
(三)引导快乐阅读
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人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论语. 雍也篇》云:“知之者不如不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带来欢快,学起来能获得到内在的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快、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理解,效率也高。那么如何做到乐呢?一是目标激励,化苦为乐。语文教师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获得战略高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唤起他们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以苦为乐,化苦为乐。二是讲求实效,学有所乐。教师应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在学习中所得的快感,教师说要胸中有书,更要胸中有人,务实求真,使学生学有所乐。三是示范表率、寓教于乐。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经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四)构建阅读环境
不少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分析课文,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参加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自由,缺少了选择,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学习便成了一种敷衍塞责,浮游无着的苦差事了。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是个性化阅读生存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为改变这种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应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这样学生在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是阅读成为个人化地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首先要求的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将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快。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在思想与思想的交锋,观点与观点的碰撞中,碰发出创新的大火花,个性得到张扬。因而,搭建教育平台,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是自由阅读的前程和基础。
另外,自主阅读还需要激励。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如沐春风,鲜润醉人,强烈的感染着学生,使其澎湃的心潮在思维的大海中激荡,成为推动其自由学习的内在动力。
(五)拓宽阅读视野
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是自主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据专家们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许多作家在谈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时,无不提到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自主阅读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视野狭窄,原本运动着学生生命激情的阅读活动就像即将枯竭的河床,断绝了生命的源流,变得毫无生机,甚至使学生生厌。因此,教师首先要增强教学的课程意识,摆脱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网上阅读,学生从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课外阅读,从方法上来讲,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根据,向同学介绍自己读得书,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认识得以提高,方法得以改进。从内容上讲,课外阅读可指导学生读一些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领域的生活类,科普来和文学类的书籍。
(六)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在开展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能更有效的提高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效益,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自办手抄等,写读书笔记等辩论、演讲等比赛活动。除此之外,班级语文教师也应在班级内尽可能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阅读成果展示等阅读活动。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搞好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职责,做到既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我们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