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区域教研模式的案例研究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驱动区域教研模式是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研训一体的形式,最终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为直接目的的教研模式。具体地说,是指以小学数学日常教学教研中的真实问题的诊断和解决为驱动,以区域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课例研讨和理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研训一体,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需求,实现区域内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具体模式是:“分析诊断,提出问题→课堂实践,分析研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解决问题,提出新的教研问题,形成教研问题系列的可循环的操作模式。”本文结合“数字编码”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问题驱动,确定专题
  科学解读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个教学基本功。为了让教师更快地适应新教材,课题组确定了以“科学解读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我们要求研究小组在选择研讨课题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量少选择重复展示的课,即那些比较“经典”的、变化不大的教学内容;二是选择新旧教材中变化较大的课,如新教材新增的内容,有移动的教学内容,内容不变但例题有改动的教学内容。以多人同课,或一人执教多课的形式展开解读教材、优化内容的研讨。
  基于此,本区课题校曾营小学教研组围绕研究专题选择“数字编码”一课。“数字编码”原是在五年级“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现在移到了三年级,这节课到底怎么教学合适?教学到哪种程度,学生在知识上应有哪些收获?在能力和思维方面应有怎样的提升……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大家。
  二、课堂实践,分析研讨
  1. 解读教材,初步设计。
  执教者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课程标准》与《教師用书》相关内容的解读,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细致比对,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第一次教学设计。
  (1)展示邮递员送信,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出示身份证,打长途电话等情境,引出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数字编码,引出课题。
  (2)学生根据课前调查的邮政编码,汇报发现。
  (3)结合课前调查的各自父母身份证号码,小组讨论交流,初步获得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汇报发现的信息,整理成板书:
  33?摇05?摇01?摇?摇20040928?摇?摇?摇 28 ?摇?摇?摇?摇?摇1?摇?摇?摇 ?摇?摇2
  地址码?摇?摇出生日期码?摇?摇?摇顺序码?摇 性别码?摇?摇?摇校验码
  (省份?摇城市?摇县区)?摇 (双数为女?摇单数为男)
  (4)通过质疑辨析对比,感受数字编码的简洁性与科学性。
  (5)了解其他编码的含义。
  (6)出示编码任务:动手编自己的学号,展示评议方案,知道设计方案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编码适用的范围,注意保证位数相同等注意点。
  (7)课堂小结,课后实践:找一找自己身边还有哪些采用数字编码的事物。选择一组感兴趣的编码数字,调查了解它的含义。
  2. 集体研讨,同伴互助。
  当执教者设计出了初稿后,研究小组对教学初稿进行集体研讨,明确每一个例题、每一个环节的编排意图和目的。在“为什么这么改”“怎么选这个学习内容”“如何优选内容”等一系列的问题研讨后,大家提出了以下整改意见:既让学生调查邮政编码的知识,又让学生调查身份证的编码知识,学生课前导学的量太大,如果课中两个知识的教学并重,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将弱化对学生思维及应用能力的提升。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执教者做出了选择——学生对身份证的接触比较多,对邮政编码的接触则很少,选择了以体验身份证中数字编码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邮政编码为辅助教学内容,将教学设计进行修改。
  (1)通过展示银行办理业务、买动车票、入住酒店等情境,引出身份证,探究身份证号码中隐藏着什么信息。
  (2)学生课前调查各自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发现的信息,整理成板书。
  (3)通过对比数字和文字,感受数字编码的简洁性与科学性。
  (4)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重点介绍邮政编码的含义。
  (5)动手编学生自己的学号。
  (6)课堂小结。
  3. 反思比较,优化内容。
  确定了教学环节接下来就是课堂实践,研究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进行听、评课,针对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再次的解读、研讨,对教学内容进行再优化。授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利用情境导入新课占用时间较长。学生汇报身份证号码所表示的含义时有困难。②了解身份证号码所表示的含义用的时间过长,认识过细,导致没留多少的时间让学生探索数学编码的方法。③对编码方法,以及编码的顺序等编码的特点,学生没有明显的感悟。④时间把握不好,导致后续的“课外实践拓展作业”没时间展开。针对这几个问题,小组进行了二次研讨,再次明确了教材编排“认识身份证”这一内容的目的,是借助“身份证”这个学习载体,通过学生的调查、体验、感知,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而并非停留在认识身份证上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信息的层面上。《教师用书》中也提出:“由于身份证的编码比较复杂,不要求学生掌握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及编排办法,不易理解的让学生知道就可以了”。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再次解读,针对课中出现的问题,将教学设计修改如下。
  (1)导入,直奔主题:教师出示一张自己的身份证:认识它吗?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身份证?引入教师身份证号码。
  (2)针对学生表述身份证号码所表示含义有困难的现象,小组成员修改了课前调查单,使调查单的针对性更强,表述更具体。
  (3)身份证号码所表示的含义切中重点,处理节奏加快。
  (4)编码方法指导:在出示学号20090403282、20100301011前,先让学生互相讨论需要表示哪些信息?再充分观察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编写的顺序,集体汇报后再动手尝试编,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4. 专家引领,解决问题。
  在研究小组多次研讨和修整后,在授课中,仍发现了一些教学问题:①由于部分学生父母的身份证上户籍地址有变更,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只是把地址直接抄写下来,或是父母的出生地行政区划有变更过,导致调查得到的代码与地址不相对应。②绝大多数的家长及学生都不认识顺序码,对这几个编码的认识耗费比较多的时间。③学生尝试编码大部分还停留在模仿,对思维的拓展不足,对数字编码的特点及应用教学不够到位。
  针对以上问题,在专家的引领下,研究小组进行再次修改。
  (1)身份证号码含义的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汇报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梳理。
  (2)揭示“数字编码”课题后追问:其中地址码是按什么顺序排列?出生日期呢?明确编码所反映信息应有的排列顺序。
  (3)除了让学生编学号外,增加自主编运动员号码牌的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应用能力。
  三、研训一体,共同成长
  经过上述研讨、修整,围绕“科学解读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的“数字编码”课例面向全区进行展示,得到观摩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教材编写意图理解到位,能用《课程标准》理念指导新教材的使用;能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研究素材;善用追问,体现了数字编码的简洁性与科学性;引导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设计层次分明,学生初步学会了用数字进行编码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体会到了数字编码在数字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体会符号思想。
  展示课只是研究结果呈现的一部分,更精彩的是展示课后,研究小组通过现场互动的形式,向全区教师做了一场主题为“科学解读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的现场专题教研,介绍了本次研究活动的背景,并呈现了在一课多上的过程中如何围绕专题进行调整,回答了之前困扰着教师的几个问题:“新旧教材的变化体现在哪里?”“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体现?”“安排在三年级的‘数字编码’教学,如何把握好教学的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如何更好地实施?”这样的研讨过程真正做到研训一体、共同发展,收益的不只是一个研究团队,而是全区的数学教师。
  四、我们的感受
  以教师教学问题的调研、诊断和解决为目的的教研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将教师培训与区级教研融合在一起,在教研的同时对教师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的教研模式操作性强,可以引领校本教研进一步专题化,这样的研究模式可以使教研组的凝聚力增强,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问题是研训的载体,增强问题意识是教師发展的基础,主动参与研训一体活动,及时帮助教师反思提升,提高专业能力,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在阅读表现大自然景物的文本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往往是教学目标之一。对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多数教师是用有感情朗读课文来落实的。但因朗读声音是在瞬间呈现,不容易进行仔细辨别,而作为感觉的思维状态不容易物化更不好掌控,这样对“大自然的美好”的体会程度如何,只能停留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感觉中。对此,一线教师多感到为难。我们深入学习特级教师李吉林、薛法根在《燕子》一课教学中的做法,就会受到启发。  【李
期刊
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版块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提到:“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决策和推断,并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过程,逐渐产生对数据的领悟。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小鞋店”一课是整理和表示数据的典型课时,学生在本课时的首学、互学、群学和共学过程中不断经历数据的整理或分析,
期刊
一、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统计需要”中唤醒  人教版二下的“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开始,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应能从统计的意识需要上被唤醒。  师:学校打算定做新校服,有四种颜色,辅导员想征求大家的意见,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呢?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各不相同,辅导员苦恼了,她苦恼什么呀?  师:问题被你发现了——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师:也就是哪种颜色喜欢的人最多,我们就选那种颜色。可
期刊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精准界定。此后,“语用观”日益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有的致力于在文本中挖掘“语用”资源,有的着手在课堂上强化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还有的重点尝试课内的读写结合……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实践探索中感悟到,“语用观”应有机统一于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课内学习语言文字
期刊
一、以形助数,着眼意义理解  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对“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学生只有对这两个意义理解到位,才能将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几分之几=另一个数”这样的数量关系去解决问题。而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其实是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延伸,也就是整数倍到分数倍的延伸,虽然在之前学生已经建构了“一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这一数学模型,但要让学生从整数倍过渡
期刊
数学素养是评价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现代社会每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努力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在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生活  小学数学课程所设置的内容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要运用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课程内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等。  【教学目标】  1. 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体会计算的必要性。  2. 经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自主探索活动,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其笔算方法,能正确、规范地进行计算,形成估算、口算、笔算、验算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3. 在引导学生探索兩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感悟数形结合和
期刊
一、在算法多样化中突出数学思想  【教学片段1】  师:3.5×3是小数乘整数,你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吗?  生 :3.5+3.5+3.5=10.5。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根据乘法的意义,3.5×3表示3个3.5的和是多少,把它转化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来计算。  生 :3.5元=35角,35×3=105(角),105角=10.5元。  师:联系人民币的知识,化成以角为单
期刊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  2. 品析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行为特点,学习作者写人物时既写“看到的”也写“想到的”的具体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学习作者写人物时既写“看到的”也写“想到的”的具体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  1.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让我
期刊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第二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第一个话题。本单元是典型的历史内容,是落实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的第十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輩,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本文从解读教材、连接生活、合理整合三个方面谈谈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组织教学的做法。  一、解读教材,组织教学的前奏曲  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