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源性沙门氏菌DNA旋转酶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临床分离的、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单诺沙星和沙拉沙星)均耐药的9株鸡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株,提取其染色体DNA。设计引物gyrAF和gyrAR、gyrBF和gyrBR,分别扩增菌株DNA旋转酶gyrA基因和gyrB基因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与质控菌株相比,9株临床分离耐药株中只有菌株38和60的gyrA基因发生单碱基突变,菌株38的gyrA基因第371位碱基发生C→T突变,菌株60的gyrA基因第350位碱基发生A→C突变,两处
其他文献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进行着传染性法氏囊(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IBDV-vp2基因在多种载体中得到表达并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力。本实验室已构建了表
β-防御素主要是由哺乳动物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分布在机体宿主.环境的界面位置。在本研究中,利用已克隆的驯鹿β-防御素reBD-1 cDNA作为探针,经地高辛标记后再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
建始县在粮食生产中以旱粮为主,在旱粮作物中玉米占主头,常年播种面积为1.67~1.87万hm,占耕地面积的50%强,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近50%.为确保玉米增产,在进行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
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套式PCR(nested-PCR)扩增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与内蒙古野毒株的E2(gp55)基因,片段长约1200bp,将PCR产物与PMD-18-T载体相连接并克隆后,经酶切、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7%,这一结果表明内蒙古近期流行的猪瘟野毒株与目前使用的疫苗株在E2基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ce virus,NDV)LaSota 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Chou—Fasman法、Garnier-Robson法、Karplus—Schulz法与Kyte—Doolittle法、Emini法和Jameson
本研究从浙江省某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对其进行耐药性监测的基础上,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Ⅰ型整合子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22
从单雌蜱克隆群中挑选未吸血雌蜱60只,随机分成两组。未吸血组直接剖取唾液腺.半饱血组于蜱吸血第5d采集,分离唾液腺。Trizol法提取总RNA,经第一链合成、LD—PCR、RasⅠ酶切、接
抚粳4号由抚顺市农科院从抚85101(C57_1×色江克)中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已于2002和2003年分别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申请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将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疫苗用生理盐水作10^-1,10^-2,10^-3,10^-4系列稀释,分别免疫7天龄鸡,于免疫后21d,分别用NDV、IBDV和FPV攻毒,观察其保护率,结果除NDV攻毒在10^-4组保护率为40%(4/1
丹粳12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水稻试验站,1998年用丹粳7号做母本,中丹2号做父本,人工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