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秋冬季,河南兰考至南阳高速公路南陽市段两侧杨树大量干枯死亡,经过市及相关县区林业森防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详细调查研究,发现秋冬季前期长期干旱、后期又遇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加之管理粗放,从而导致杨树干腐烂病严重发生是引起杨树大量干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迅速采取有效防治方法等一套防治对策。
关键词:兰南高速;杨树;干枯死亡;对策。
河南兰考至南阳高速公路是南阳市通往郑州、北京、东北等地方的重要交通要道,是南阳市经济发展的命脉,道路两侧种植了大量的杨树及绿化树种,对保护道路和绿化美化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8年秋冬季节,由于前期长时期的干旱少雨,后期又遇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加之部分区域管理粗放,导致杨树干腐烂病严重发生,引起大量树木叶片发红、干枯死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绿化景观。此情况,引起市领导和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市林业局领导指示,2019年5月初市及相关区县森防部门组织多名森防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兰南高速杨树病害发生区,对杨树干枯、死亡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专家分析论证会,解剖了杨树发病在原因,并提出了一套综合复壮及病害防治对策。
1 调查方法
本次沿南阳市境内高速公路两侧进行踏查,如果发现叶片发红和变色的,进行现场详细调查,查看叶部、干部有无发病症状、是否已干枯或死亡,对有病变部位详细诊断,对发现的病株及其周围50~100m进行放射状调查,调查记录感病株数,病害发生程度,包括死亡和濒死的、中度发病及轻度发病的,同时对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栽植密度、当年的生长状况、秋冬季节的降雨情况、冬季的极端天气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查及询问。同时对感病树木采集样本带回室内,进行室内检验。
2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2.1 调查结果
经过全面踏查和详细的抽样调查,发现兰南高速南阳市境内两侧杨树发病及死亡情况呈点片状发生。南阳市约110km高速路段内均有发生,但以方城县境内路段发生最严重,南阳宛城、新区段发生较轻。全段约有4.5万株杨树,发病树木占30%,其中中度发病的约有3500株,其部分主枝、侧枝干枯,树木干部腐烂、严重发病的有1500株,其绝大部分主枝和侧枝干枯、干部全面腐烂甚至整株失水枯死,并且这种病害仍在扩散蔓延。
2.2 死亡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和专家会诊论证,确定导致杨树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杨树腐烂病。杨树腐烂病也叫杨树烂皮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的杨树枝干病害。发病初期病斑呈溃疡状,皮层内部变软腐烂,有酒糟气味,后期病斑失水下陷,树皮呈纵向开裂,纤维呈麻丝状,病斑上有黑色针头状凸起,潮湿天气或雨后,从凸起上挤出橘红色胶质丝状物,为病原物的分生孢子角,条件适宜时病斑横向扩展包围树干一周,导致树木死亡。该病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因树势衰弱、冻伤、日灼、昆虫危害、修剪等都可以诱发此病,该病具有传染性。人工纯林、立地条件差、栽植密度大、管理粗放的林分发病严重。
此次兰南高速南阳境内杨树腐烂病严重发生的主要诱因是2018年秋后期长时期干旱,冬季又遇到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引起树木枝干受害,生长衰弱,加之兰南高速两侧杨树林地条件差、栽植密度大、管理粗放,最终导致了杨树腐烂病的严重发生。
3 防治对策
(1)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杨树腐烂病防治工多作,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把杨树腐烂病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我市杨树面积已达200万亩,是平原绿化和速生丰产林的主栽树种,杨树腐烂病是危害杨树的主要病害,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损失大的特点,从发病到死亡只需2—3个月时间,一旦大面积发生,将会对我市的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造成重大威胁。各县市区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立即行动,迅速安排,掀起防治高潮。
(2)各级森防部门要把杨树腐烂病防治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好病情调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督促指导各地开展防治工作。一是市及县区森防部门要印发《森林病虫情报》提出防治腐烂病的技术措施,下发各有关部门。二是全市各县市区林业、森防部门要立即对辖区内杨树干枯死亡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底子,制订防治方案,指导面上工作。三是抽调森防人员组成督察组,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依法督促林权单位和个人开展防治工作,迅速控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3)采取综合措施,抓好防治工作,控制扩散蔓延。一是对杨树腐烂病危害干枯死亡的树木全部伐除,移出林区,集中烧毁。二是对枯死树周围50~100m范围内感病树木进行喷药防治,药物可选用70%代森锰锌200液、50%退菌特200液、70%甲基托布津200液等喷洒树干、树枝,每7~10d喷一次,连续喷洒3~4次,药物需交替使用。喷药前可刮除病斑、老树皮,提高防治效果。三是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及时浇水施肥、翻耕除草,树干涂白,密度大的要合理修枝、间伐,以利通风透光,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邦磊.林业有害生物及无公害防治[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
[2] 张波.杨树腐烂病的发生与其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7(17):122.
关键词:兰南高速;杨树;干枯死亡;对策。
河南兰考至南阳高速公路是南阳市通往郑州、北京、东北等地方的重要交通要道,是南阳市经济发展的命脉,道路两侧种植了大量的杨树及绿化树种,对保护道路和绿化美化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8年秋冬季节,由于前期长时期的干旱少雨,后期又遇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加之部分区域管理粗放,导致杨树干腐烂病严重发生,引起大量树木叶片发红、干枯死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绿化景观。此情况,引起市领导和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市林业局领导指示,2019年5月初市及相关区县森防部门组织多名森防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兰南高速杨树病害发生区,对杨树干枯、死亡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专家分析论证会,解剖了杨树发病在原因,并提出了一套综合复壮及病害防治对策。
1 调查方法
本次沿南阳市境内高速公路两侧进行踏查,如果发现叶片发红和变色的,进行现场详细调查,查看叶部、干部有无发病症状、是否已干枯或死亡,对有病变部位详细诊断,对发现的病株及其周围50~100m进行放射状调查,调查记录感病株数,病害发生程度,包括死亡和濒死的、中度发病及轻度发病的,同时对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栽植密度、当年的生长状况、秋冬季节的降雨情况、冬季的极端天气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查及询问。同时对感病树木采集样本带回室内,进行室内检验。
2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2.1 调查结果
经过全面踏查和详细的抽样调查,发现兰南高速南阳市境内两侧杨树发病及死亡情况呈点片状发生。南阳市约110km高速路段内均有发生,但以方城县境内路段发生最严重,南阳宛城、新区段发生较轻。全段约有4.5万株杨树,发病树木占30%,其中中度发病的约有3500株,其部分主枝、侧枝干枯,树木干部腐烂、严重发病的有1500株,其绝大部分主枝和侧枝干枯、干部全面腐烂甚至整株失水枯死,并且这种病害仍在扩散蔓延。
2.2 死亡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和专家会诊论证,确定导致杨树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杨树腐烂病。杨树腐烂病也叫杨树烂皮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的杨树枝干病害。发病初期病斑呈溃疡状,皮层内部变软腐烂,有酒糟气味,后期病斑失水下陷,树皮呈纵向开裂,纤维呈麻丝状,病斑上有黑色针头状凸起,潮湿天气或雨后,从凸起上挤出橘红色胶质丝状物,为病原物的分生孢子角,条件适宜时病斑横向扩展包围树干一周,导致树木死亡。该病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因树势衰弱、冻伤、日灼、昆虫危害、修剪等都可以诱发此病,该病具有传染性。人工纯林、立地条件差、栽植密度大、管理粗放的林分发病严重。
此次兰南高速南阳境内杨树腐烂病严重发生的主要诱因是2018年秋后期长时期干旱,冬季又遇到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引起树木枝干受害,生长衰弱,加之兰南高速两侧杨树林地条件差、栽植密度大、管理粗放,最终导致了杨树腐烂病的严重发生。
3 防治对策
(1)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杨树腐烂病防治工多作,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把杨树腐烂病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我市杨树面积已达200万亩,是平原绿化和速生丰产林的主栽树种,杨树腐烂病是危害杨树的主要病害,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损失大的特点,从发病到死亡只需2—3个月时间,一旦大面积发生,将会对我市的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造成重大威胁。各县市区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立即行动,迅速安排,掀起防治高潮。
(2)各级森防部门要把杨树腐烂病防治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好病情调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督促指导各地开展防治工作。一是市及县区森防部门要印发《森林病虫情报》提出防治腐烂病的技术措施,下发各有关部门。二是全市各县市区林业、森防部门要立即对辖区内杨树干枯死亡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底子,制订防治方案,指导面上工作。三是抽调森防人员组成督察组,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依法督促林权单位和个人开展防治工作,迅速控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3)采取综合措施,抓好防治工作,控制扩散蔓延。一是对杨树腐烂病危害干枯死亡的树木全部伐除,移出林区,集中烧毁。二是对枯死树周围50~100m范围内感病树木进行喷药防治,药物可选用70%代森锰锌200液、50%退菌特200液、70%甲基托布津200液等喷洒树干、树枝,每7~10d喷一次,连续喷洒3~4次,药物需交替使用。喷药前可刮除病斑、老树皮,提高防治效果。三是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及时浇水施肥、翻耕除草,树干涂白,密度大的要合理修枝、间伐,以利通风透光,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邦磊.林业有害生物及无公害防治[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
[2] 张波.杨树腐烂病的发生与其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7(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