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华美 雕刻细腻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年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国富力强。由于乾隆帝信奉佛教,并且亲自过问佛像的样式,还在紫禁城的造办处,监制了众多金铜佛像;故该朝制作的金铜佛造像装饰华美,雕刻细腻,充分彰显了宫廷的审美趣味,从而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宫廷藏乾隆年金铜佛造像的 丰厚价值
  清朝十分尊崇中国的佛教艺术。尤其是康、乾两位帝王,为弘扬佛教还投入了极大的力量。甚至乾隆帝对造像的重视,较率先于宫廷设造像机构制作藏式佛像的康熙,其更有过之。他不仅专设造办处制作佛像,还亲自参与造像过程的监督,以及造像图样的设计。其时宫廷造像参与工匠众多,制作佛像万千,活动频繁,规模盛大。
  乾隆年间的大量佛像,制作精美,纹饰绚丽,非常注重造像含蓄、温雅的神态表现。其不但吸收了汉地传统的造像手法和风格,而且对藏传佛教和西藏艺术风格的理解,更为明显且更加深刻。这些精妙绝伦的佛教文物,无论是宫廷制作,还是藏蒙地区宗教领袖的进献,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特别是作为佛教器物的金铜佛造像,其不仅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它还是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对于佛教在中国之发展的研究,亦极富重要的参考意义。
  宫廷藏乾隆年金铜佛造像的 传世之作
  清宫现藏的乾隆年金铜佛造像,目前集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主要来源,为宫廷铸造与蒙、藏等地区的朝贡。并由于汉传和藏传佛教金铜佛造像迥异的特征,再加上不同的产地风格,从而呈现出各异的风采。
  铜鎏金妙舞佛母坐像(图1)高16.5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佛母为诸佛之母,诸佛皆由佛母所生。佛教中的佛母不单指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佛法中的佛母为宇宙万有之智慧“般若波罗蜜多”,诸佛均出生于“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而在藏传佛教的密宗中,佛母专指与喇嘛合修双身的女信徒,有时亦称明妃。
  此尊鎏金坐像为故宫的六品佛楼之珍藏。其头戴五叶冠,项链、璎珞、臂钏和手镯还满饰其身,双手各持一金刚杵,于莲座上交脚舒坐。两款题名分别刻于莲座正面,即“大清乾隆年敬造”的上款,与“妙舞佛母坐”的下款。而一款“瑜伽根本”的题名,还刻于莲座之背面,流传有序。
  铜鎏金双身菩萨坐像(图2)高39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坐像中,主尊和明妃都是三头六臂,造型繁复精美。其主尊正面,金刚杵、经书分持两手,莲花、结手印持于其余各手。而金刚杵、经书和结手印,由明妃分持于各手。
  主尊怀抱明妃、相拥呈交媾状,即为“双身”,民间俗称“欢喜佛”。而“欢喜”是指佛采用凶猛的力量、摧破的手段,以大无畏、大忿怒的气概,战胜魔障时从内心发出的喜悦,并非指男女淫乐、性交之事。
  铜鎏金双身金刚坐像(图3)高30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坐像上,主尊除了怀抱明妃以外,金刚铃和金刚杵还分持两手并交叉于胸前。而作为般若佛母的明妃,其双手则分别持有鼓和嘎巴拉(西藏人骨制品的俗称)碗。双身像主张男女双修,表现的是密教“乐空双运”之修习法门,于极乐中悟出空性。就价值而言,一般双身像要高于同类型的单身像。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图4)高20.2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共分五层的观音立像,其顶层为红色的佛面,次层为黑色的愤怒面。各为三面的下三层,本面为白、红、绿三色,色彩于细微处丰富。
  此清宫旧藏的八臂观音立像,其双耳垂珰,修眉细目。两手合十于胸,弓箭、莲花、法轮、净瓶等法器分持在左右六手。袒露上身,山羊仁兽披于左肩,璎珞和腕、臂、足饰宝钏饰于胸前,肩披呈飞翘状的帛带,自臂缠绕且垂至裙下。分内外两层的长裙下着,裙褶自然折叠,有图案饰于裙边。赤足。足下的覆莲圆座,有连珠纹各饰一周在十字交杵的座底上下。
  铜鎏金金刚亥母像(图5)高1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金刚亥母是一位女性神祇,藏文名为多吉帕姆,其有着较为复杂的神格。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玛尔巴、米拉日巴和冈波巴等诸位大成就者皆依其为本尊,其为女性本尊之首。而降伏魔仇、摄十法界的修行金刚亥母法,能够调柔气脉,净除烦恼,生智显俱,证无死果。
  此一面、三目、二臂的金刚亥母像,其高耸赤发,头戴骷髅冠,一猪头从头部右侧伸出,项挂人头项链,面呈忿怒相。全身赤裸的金刚亥母,嘎巴拉碗捧于左手,喀章嘎(密教法器之一,又称金刚杖)弯夹在左臂,金刚杵举在右手,腰缠兽皮。舞为立姿,一人尸踩于足下。覆莲瓣底座呈椭圆形,阳文“大清乾隆年敬造”款刻于底座正面上沿的中间,“金刚亥母”款刻于下沿。
  铜鎏金二臂积光佛母像(图6) 高16.4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积光佛母亦称摩利支天、阳焰天或威光天。其原是古印度民间崇拜的神,后被中国古代的藏传佛教所吸收,而作为列于天部的阳光之化身。其能够为人们消除障碍,通常表现为女身、忿怒和立姿形象,最大的特点是将猪作为坐骑或乘坐猪辇。据佛经记载,积光佛母为藏传佛教密宗四部中事部九大主尊之一;除了擅于隐身之外,其还具有大神通自在之法。
  此像头戴五叶冠,束发披肩,面呈菩萨寂静相。其上身袒露,帛带披肩,下身着裙。执莲花茎的左手施说法印,左肩置有莲花,右手施與愿印。于莲座上半跏趺坐,另有一猪形的坐骑置于莲座下。猪双耳下垂,双目前视,张口吐舌;除抬起的一蹄尚未放下外,其余三蹄均着地,好像刚将佛母驮到目的地。椭圆形覆莲瓣底座承接于坐骑下,“大清乾隆年敬造”款刻于底座正面上沿,下沿则刻有“积光佛母”款识。
  铜鎏金瑜珈品一堂九尊(图7-图15) 均高3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清宫旧藏的九尊金铜佛,为藏传佛教修行瑜伽根本品的主尊佛像。其分别为居中的智慧毗卢佛,和分别位于智慧毗卢佛左右的其余八佛:金刚界佛、度生佛、成就佛与能胜三界佛,以及最上功德佛、密德文殊室利佛、法界妙音自在佛与九顶佛。   ①铜鎏金智慧毗卢佛坐像(图7)
  毗卢佛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为“毗卢遮那佛”的略称。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报身“卢舍那佛”,为佛教中常提的“三身佛”。此智慧毗卢佛坐像,头戴五叶宝冠,有每面皆呈寂静相的四面。其双手结禅定印,法轮置于手心。在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结跏趺坐。
  ②铜鎏金金刚界佛坐像(图8)
  金刚界略称金界,音译为嚩日罗驮睹。其与“胎藏界”组成了佛教密宗的根本两部,但两者相对。此坐像头戴五叶宝冠。皆呈寂静相的四面,每面各有三目。其八臂的造型,为一主臂结内缚拳印,同时金刚杵夹于手心;而另一主臂结禅定印在腹前;左一副臂上手持法轮,左另一副臂上手持弓;而右一副臂上持念珠,右另一副臂上则持箭。在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结跏趺坐。
  ③铜鎏金度生佛坐像(图9)
  此面呈寂静相的度生佛坐像,头戴五叶宝冠。其施禅定印的左手,施与愿印的右手,雕琢细腻。在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结跏趺坐,神态祥和。
  ④铜鎏金成就佛坐像(图10)
  北方不空成就佛,佛土为名胜业净土的第五佛土,藏文名是行为完全、圆满之意。故该佛土又称为易有成就性的“诸行圆满”,皆可轻易成就一切想做之事。据《诸佛境界摄真实经》载,不空成就佛手印有救度有情众生、成就佛法的功德,为左手执衣两角、右手竖其五指并展掌、当肩向外的无畏印。此面呈寂静相的成就佛坐像,其头戴五叶宝冠,于腹前的左手结禅定印,于胸前的右手结说法印,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结跏趺坐。
  ⑤铜鎏金能胜三界佛立像(图11)
  佛教术语中的三界,指众生所居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此又称三有生死、三有,为依其境界所在的三个层次,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由于三界迷苦如漫无边际的大海,故其亦称苦界或苦海。另外,三界还指无为解脱之道的断界、离界和灭界。
  此面呈忿怒相的能胜三界佛立像,其头戴骷髅冠,赤发赤眉,三目怒睁。持金刚铃的左手,持金刚杵的右手,在胸前作双手相交状。向左侧伸直的左腿,呈弓步弯曲的右腿,作左直立姿。双足下各踩一作挣扎状的魔神。底座为单层椭圆覆莲。
  ⑥铜鎏金最上功德佛坐像(图12)
  此面呈寂静相的最上功德佛坐像,其头戴五叶宝冠,金刚铃持于左手,金刚立杵捧于右手在胸前,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结跏趺坐。
  ⑦铜鎏金密德文殊室利佛坐像(图13)
  此坐像头戴五叶宝冠,每面皆呈寂静相的六面。施说法印的双手中,有至肩的莲花各牵于手心,而一经箧则各置于花顶。其在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结跏趺坐,八面玲珑。
  ⑧铜鎏金法界妙音自在佛坐像(图14)
  妙音为女性,公元前6世纪人。其父是庄王,妙音为次女。其三妹妙善修行得道后,成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而其修行得道后,则成为了文殊菩萨。另佛教中的自在,为“心离烦恼之系缚,进退无碍,通达无碍”之意。
  此坐像头戴五叶宝冠。皆呈寂静相的四面,每面各三目。八臂的造型中,主臂结说法印;而其左副臂中的经箧、弓、金刚铃,右副臂中的剑、箭(惜失)、金刚杵,则自上而下由手分持。其在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结跏趺坐,八面玲珑。
  ⑨铜鎏金九顶佛坐像(图15)
  此面呈寂静相的九顶佛坐像,其头戴五叶宝冠,说法印施于双手,在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结跏趺坐。
  以上九尊佛像的造型,完整地展现了瑜伽根本品的主尊形象,并严格遵循了经典仪轨。且在每尊佛像的莲花宝座前方中部,皆明确无误地标明了“大清乾隆年敬造”铸款,其制作年代清晰,流传有序。
  宫廷藏乾隆年金铜造佛像的 风格特征
  根据宫廷藏乾隆时期金铜佛造像的研究整理,我们可总结出其富有如下四种风格特征:
  其一,是在鎏金方面。乾隆时期的金铜佛造像,一般其金色呈中黄略冷的黄色,颜色偏冷,且金质较为稀薄。而在用铜方面,通常多用铜质冶炼精致细密的黄铜,从而使得金铜佛造像的器壁厚实、严谨,触手便有分量沉重、生硬干脆之感;如果用金属敲击之,用铜还能发出犹如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其二,是在面相方面。较康熙王朝、乾隆时期的金铜佛造像,其面相则更为饱满。它们的造型一般呈宽而隆的额头,偏方圆的脸形,上眼睑向下垂、有较大弯度且呈俯视形的双眼,呈三角体、部分简略做出三面的鼻子。虽然其五官的刻画有“千篇一律”的程式化之嫌,但却有独具风格的显著时代特征。
  其三,是在服饰方面。乾隆时期的金铜佛造像,其服饰多为汉式大裙,雕琢精细;并注重裙之褶纹必须曲折生动,腿部衣纹还需呈雅致优美的放射状。故折叠曲复的纹褶,非常具有写实性的效果,自然雅美。另外尽管菩萨上身袒露,但其帔帛搭肩的部分,却十分宽肥;再加上制作精美的臂钏、手镯等装束搭配,其又极富丰盈华贵、富丽堂皇的美感,美轮美奂。
  其四,是在佛座方面。乾隆时期金铜造像的佛座,大为简略了其上的蓮花瓣纹饰,去繁存简;而莲瓣之内层亦通常是素莲瓣,大多不再用云朵纹装饰。同时莲座的最下缘一律制成圆隆形,已然不再为明朝与康熙朝金铜佛造像的直壁样式,故能令观者产生圆润肥厚的美感。
  综上所述,尽管乾隆年间的金铜佛造像,造型似乎千篇一律,制作工艺亦渐趋简率;甚至还有乾隆帝一次即动辄铸造成千上万尊佛像,为其做佛事或为母亲祝寿的史料记载,致使其水平虽不低,工艺上却简略的事实。但瑕不掩瑜,其精准的比例结构,精湛的铸造工艺,娴熟的装饰技法,端庄大方的造型,仍将永载光辉的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史册,高耸于灿烂的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其他文献
本刊讯 北京银座春季拍卖会历经8个多小时激烈竞争最终以2.65亿元圆满收槌。“中国书画专场”共256件拍品,成交201件,成交额约2.35亿元,成交率78.52%;“山西王——阎锡山故物专场”共68件拍品,成交68件,成交额861万元;“盛木为怀——中国明清古典家具及茶道具专场”共142件拍品,成交114件,成交额2160万元成交,成交率80.28%。三大专场,466件佳作美器,不负众望,圆满落幕
期刊
本刊讯 嘉德在线“中国书画”七月大众收藏拍卖会近日举槌。本期中国书画月拍共设三大专场,上拍作品160余件。其中阁藏书画保真专场作品均为大家保真之作。何家英《人物》、李苦禅《鹰》、于右任《草书五言联》、金城《江山秋霁》均为难得佳作。得之可赠予画友,藏之亦为艺苑珍赏。当代名家作品专场方面,数量不多,但汇集多种题材,兼有大作小品,精彩不断。部分拍品为美术报出版作品,标注出处作品得自艺术家本人。  (据新
期刊
本刊讯 倪萍画作《喜雀报喜》近日登陆荣宝斋在线微拍平台,并以6.45万元成交。《喜雀报喜》描绘了两只飞鸟立于枝头的情景,该作品高64厘米、长36厘米,达2平尺,创作于2015年。  网站显示,该作品共有十余位买家出价,竞拍达41次。首位买家出价3000元,加价幅度为1500元,最终,该作品以6.45万元成交。业内人士指出,倪萍的该幅作品两平尺,其均价已经超过很多一线画家的市场价位。  (据中国新闻
期刊
本刊讯 近日,有媒体发布玉雕行业信息《2016年上半年收藏趋势报告》,报告称,从全国来看,目前玉雕界最受欢迎的材质,翡翠占了4成以上,达44%,和田玉达17%、南红为20%,从销售数据来看,翡翠、和田玉、南红渐成三足鼎立之势。“目前来看,南方的消费者依旧以翡翠为主,北方的消费者比较钟爱和田玉。”业内人士介绍。题材方面,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玉雕作品中佛教题材仍占主流。但同时,从玉雕界每天接受的私人订制
期刊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言,帖,“帛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谓之帖”。帖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唐代《万岁通天帖》勾摹前人墨迹,使今人得见千余年前的书法,宋代至明清,镌刻拓印前人墨迹的做法推广开来,其中,清代刻帖达到鼎盛。古人的书法也因此流传并作为学习范本,称之为法帖。  历史上名帖众多,如怀素《自叙帖》,被评曰“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又如米芾
期刊
本刊讯 宏图高科前不久公告,该公司原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匡时国际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5亿元。但自公司进入资产重组程序以来,国内并购重组监管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证券市场亦发生了较大波动,经多次反复沟通和协商,交易各方无法就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具体方案达成最终一致意见。  为尽快完成对标的公司的整合工作,提高交易效率,宏图高科决定终止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改为采用现金方式收购标
期刊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千字文手卷书法大赛(金奖);  书写广东人文精神格言全国书法大赛(金奖);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日出东方全国书法作品展(金奖);  《沁园春·雪》全国职工书法命题大赛(金奖);  走进丹阳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金奖);  首届曾子红杯兰亭奖孝文化主题书法展(优秀作品奖); 西泠印社首届手卷书法展览最高奖(最佳作品奖); 2012年书法报书法海选现场总决赛书坛新秀(获奖提名)
期刊
北宋米芾(1051—约1108),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土、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成“米芾拜石”典故,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期刊
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a)的简称,“菩提萨埵”是菩提和萨埵的复合字,菩提即“觉悟”而求“无上正遍知”的意思,萨埵是“有情众生”,从字面意思上看,菩萨实际是智慧与慈悲的结合,智慧指他对佛果的追求,慈悲指他对众生的救度。菩萨要达到佛果需经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达到佛果之后,并不涅槃,而是以帮助众生脱离轮回、离开苦海为己任,他们化显各种形象,来到世间,解救众生。在造像上,诸菩萨按佛经描述有各自
期刊
本刊讯 近日,由江苏省文物局、淮安市文广新局等联合全省21家国有博物馆承办的《比德于玉——江苏·博物馆玉器精品联展》正式开展,这是江苏省历史上第一次集中全省博物馆馆藏玉器藏品的展览。本次展览以“比德于玉”为主题,共展出158件(套)219件玉器,集江苏省内国有博物馆藏之精粹,展览分为“良渚文化玉器”、“战汉时期玉器”、 “两晋南北朝玉器”、“中古时期(唐-元)玉器”、“明清时期玉器”等五部分,涵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