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播技术的意识形态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于传播媒介的传播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仅从近些年的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如微博、微信等)等这些传播媒介中,就可以看出传播技术在传播中的重要应用。而学界因此出现了有关传播技术本身是否具有意识形态的烙印的争论。而笔者的观点是传播技术本身是不带有意识形态的烙印的。
  关键词 传播技术 意态识形 新媒体
  对于传播技术的观点,分为了乐观派和悲观派。悲观派认为,传播技术打从他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并为世界上的部分群体所掌控,比如说像美国一些发达国家就利用其强势媒体向其他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世界的主流意识很有可能为充分掌握传播技术的少数人所主宰。而我对与传播技术的观点,算是属于比较乐观的那一类吧。我不认为传播技术有意识形态的烙印。技术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只是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使它产生了不同的效用罢了,因而技术也不可避免的有其利与弊。
  一、传播技术是中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传播技术本来就是中性的,只是在不同人手里使用,它就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效果。有观点认为,技术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是为一定的目的和用途的,因而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如有的人就这样认为:“互联网是人类理性设计的产物,其被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被嵌入了某种价值,设计完成后这些被嵌入了的价值观念就会发挥作用,而这些价值观念可以从政治层面进行理饵,也就是说互联网是具有政治属性的。”任何创造发明自然是人理性的产物,人们发明东西自然是要让它具有某种价值功能,以便为人们所用。就像电灯的发明是为了给人类照明,电话的发明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汽车的发明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的确,技术中会嵌入一些东西,但这应该是它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价值(使它具有工具性、有用性),而非意识形态,没有人会创造毫无用处的技术。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去看传播技术,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人类根据自然和社会规律改造自然、社会的行为也是客观的,而我们发明创造技术也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形式,传播技术的发明,他本来就是客观的、物质的,何来的意识形态,如果非要说有,也只能说事使用它的人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就好比我们发明创造桌子、椅子、厨具等,它们也是人创造出来应用与社会生活当中的,难道也必然打上了人的烙印,带上了主观色彩,渗入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吗?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在获得它带来的好处时,就不要片面的将其弊端归咎于技术本身,我们应该从自身的使用上去规避它,从内因出发去思考,而不是只看外因,毕竟,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传播技术媒介向其他国家传播其一是形态和思想文化,给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并不能就此说明传播技术就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只能说使用它的人利用其传播技术,塑造了具有一定公信力和较为强势的媒体,人们在接受它的同时也接受了它所传播的意识形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用刀来削水果,但也有可能被用来伤人,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刀就是具有某种不好的意识形态,而是要看到使用它的人。技术的发展,都是在努力使其利处最大化,弊处最小化,都是为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我们生活的便捷不都是得益于技术么?社会的发展进步少不了体现人类创造力的技术的推动作用。传播技术的发明,越来来越多的满足了人们对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了解外部不断变化着的世界的渴望。如今,人们想要了解什么信息,利用新媒体技术就可以迅速获得,传播技术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人类的诉求和渴望,是社会和生活发展的需要。
  二、人们过于高估传播信息对他人的影响
  “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大众传播信息对他人态度以及行为层面上的影响。”这就是戴维森著名的“传播的第三人效果”,当受众接触到劝服信息时,无论信息本身是否有劝服意图,都会认为该信息对自己的影响力远远没有对他人的影响力大。因此,我们大多都会自信满满的以旁观者清的身份来强调传播技术的弊端,放大技术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无可否认,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技术渗透和夸张的痕迹,但这些技术的价值功能、工具性(实用性)正是我们的需要的。我们需要与人方面的沟通,因此随身携带手机,我们渴望快捷的获得讯息,于是打开了电脑,我们想要到达某地,便乘上了快捷的交通工具……传播技术虽有弊端,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享受它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远远超出了它带来的消极影响,从印刷时代到电子时代,从电子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从互联网时代到新媒体时代,我们不都是伴着这些传播技术的利与弊不断往前发展着吗?不得不承认的是传播技术确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带来的困扰时,不必恐慌和过度忧虑,我们有能力去克服它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结语
  其实,传播技术无所谓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只要我们有效的用好它的话,就没有必要去担忧世界会被它所传播的意识形态或思想所统治,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克服其弊端,充分利用传播技术的优势来加强我的的信息传播能力,塑造媒介公信力,增强媒介传播的影响力。
  我们接纳新媒体技术也许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非就能一次性为人们所接受。火车头刚发明时,人们称之为怪物,颇为恐慌和抵触,古登堡刚发明印刷术时,也因受到了的激烈反对,而使其普遍使用推迟了20年之久。所以说,对于传播技术,我们不用过度紧张,毕竟我们的社会与生活的发展,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已经与它密不可分了,正确有效的利用它,努力克服其弊端,我们就会让技术之船载着我们稳健地驶向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江作苏,梁锋,王雪莲.媒介公信论[M].新华出版社,2010.
  [3]戴维森.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J].舆论学季刊,1983.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目前一般采用4~8人的小团体组成学习小组,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培养人才、培养团队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上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政治优势,我们应从现实出发,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指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养得到提升具有积极的的意义。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新课改教学 研究  新课改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主张在教学中要通过有效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自觉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这对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提出来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精神,积极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图书馆数字空间系统构建与功能分析,阐述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最后给出一个构建图书馆视听资料数字化管理系统结构体系图。  【关键词】数字空间系统;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一、引言  现代化图书馆不仅提供印刷型资源,而且提供内容丰富的经过整序的多种媒体形式的数字化信息。它能够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
【摘 要】从产业价值和规模来看,被视为第三次IT变革的云计算正显示出强势的发展劲头。据了解,云计算已在医疗、就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作为云计算的突破口,更是风起云涌,战况激烈。本文从云计算的产生、发展以及云计算在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应用现状、问题等几个方面对云计算进行阐述,以此说明云计算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商务(EC);Saas;PaaS;IaaS 
摘 要 本文对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迷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迷惘的形成以及人物所体现的准则,本文表明了迷惘主人公的去向和迷惘给亨利带来的成长。  关键词 迷惘 战争 准则  海明威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是迷惘一代文学中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战后一代人的迷惘以及迷惘的根源。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邪恶残酷的本质,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态度。小说的男主人公亨利,历经了战争、逃亡、爱情和死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大庆油田党委、纪委开展纪委书记送廉洁教育课下基层活动,通过一年多的
期刊
本文分析了东北区域服装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服装产业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对推进东北区域服装市场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于政治学与经济学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其主要是利用社会生产关系理论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政治经济学中阶级利益与生产关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