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后浪”不需要迎合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y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对严肃的知识内容不感兴趣吗?
  罗翔老师是谁?他为什么红了?当本来很小众的刑法课在B站变得“真香”后,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罗翔从大学时起一直埋首刑法研究,从北大取得博士学位后站上大学的讲坛,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他讲课深入浅出,备受同学们喜欢,连续10年入选学校“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还被称为“刑法小王子”。
  今年3月,罗翔正式进驻B站,创建《罗翔说刑法》。当天,粉絲迅速破了百万,投稿的第一个视频,几天时间内就达到了两百万播放量,被誉为“2020最速百万粉传说”。
  刑法对于许多非法学专业的人来说,是很严肃甚至有些枯燥的,可罗翔的网课是怎么让学生们 “上头”的呢?
  “这是我印象中的刑法课吗?这确定不是单口相声小课堂吗?”
  罗翔最受欢迎的10个视频中,除了由厚大教育发布的《刑法系统强化课程》,其他视频的标题幽默十足。比如《熊猫咬我,我能把熊猫打死吗?》《买了假烟送领导,卖烟的人倒贴了60元?》《把朱一旦干掉,把他的劳力士拿走,定什么罪?》,这些让网友们脑洞大开的问题都通过以案说法一一得到解释,大家在笑声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法律知识。
  罗翔的第一个火出圈的视频,以现实中发生过的“粪坑案”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一名妇女遇到了图谋不轨的歹徒。妇女奋力将歹徒推进了一个粪坑。歹徒往外爬时,妇女一脚踩到他手上,把他踢回了粪坑。歹徒接连爬了3次,都被踢了回去。罗翔问:“大家觉得这名妇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还是事后防卫?”
  当年该案引起争议,有人同情歹徒,说踩第一脚是正当防卫,后面几脚是事后防卫。对此,罗翔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当然是正当防卫啊!我不仅踩四脚,还得拿砖头往他头上砸!砸的时候注意别把粪溅到自己身上。罗翔解释,在判定是否为正当防卫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一般人标准,而非事后理性人标准。那么什么是一般人标准?即把自己代入,以当时的情况进行判定,不能用所谓“上帝视角”的态度去评判当事人采取的措施。
  罗翔说:“法律学习千万不要陷入技术主义者,法律永远不能超过社会常识的限制,千万不要带着法律人的傲慢,这种傲慢在我看来其实只是不学无术的一种体现。”
  《人民日报》曾对罗翔评论道:“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的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罗翔网课的走红,是因为他说人话,接地气,讲逻辑,有温情,才能够超越年龄、专业的局限,拨动所有群体的心弦。
  你以为新生代真的只是沉迷于娱乐化的资讯吗?
  出生于1989年的媒体人司徒格子和70后作家潘采夫在喜马拉雅APP上有一档很火的节目叫《跑题大会》。在新一期节目中,司徒格子说:“现在做节目,很多时候,我想说严肃的内容,一点儿也不想开玩笑;讲专业的信息,不想一味讨好某个群体。听完这话,一位朋友对我说:‘你千万不要以为新生代不想听严肃的内容,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不想追求更好的知识。’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每一代年轻人之间,主体上是相似的。也许流行服装、流行音乐、口头禅会变化,但内核不变。”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新生代虽然嘴上说“自己玩自己的”“各自表述”“互不干扰”,看上去似乎也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文化圈层之中,但其实一直没有放弃对年长一辈的文化理解。比如追逐戴建业老师的古典文学课程,还有更早时候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是在他们的推崇下才火起来的。
  他们追的都是颜值偶像吗?
  “招募两名学徒。”2019年11月6日,独立学者钱志龙突然在他的公众号“教育者钱志龙”上发布了这条消息。
  钱志龙是探月学院督学、百年职校总督学。他经历丰富,曾被保送北京大学,后去美国取得传播学硕士、文学硕士、教育学博士等学位。在美国当过教授、小学校长,后回国担任过好几所知名学校的校长,出版过《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做校长》《熊掌和鱼: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等书。
  这年头谁还招学徒?没想到还真的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当天公众号的文章点击量近两万,有200多人留言咨询。
  怀着像德国职业学校的老师和中国乡村的匠师们那样带徒授艺的想法,钱志龙开始海选学徒。那段时间,他恰好沉迷于《舞蹈风暴》,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强调“去中心化”,对于初选进来的29名入围准学徒,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了6个小组,再要求每个小组各自淘汰一名成员,并自主讨论和决定淘汰机制,但确保成员离开之前拿到一封传达善意和帮助的反馈函。
  这中间他还借鉴《奇葩说》的玩法,给一些学徒一次”壮士留步“的机会,赢得了准学徒们的心。最后,共有6名小伙伴收到了他的正式邀请,成为全职的线下学徒。其中有4名是大四学生,2名是社会新鲜人,另外还有8名线上学徒。
  学徒们是怎么看待钱志龙的呢?
  “他有20多年跨领域、跨学段、跨阶层、跨国界的从业经验。”
  “在泛教育圈里有四通八达的人脉、合作机构和支持者。”
  “演讲、写作是一流的。”
  “他走过全球40多个国家,有全球范围内上下求索、无问西东的眼界和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有一颗有趣、年轻的灵魂。”
  “真的爱儿童,爱教育。”
  “真的把我们当自己人。”
  “不收学费,还能带着赚钱。”
  ……
  钱志龙说,为了让学徒们“吹捧”他无负担,他故意从他们(视频)面前走开了。
  “跟学徒们开会,无论多么严肃的内容,每次都能笑到爆浆,后果就是被做成各种鬼畜表情包。”钱志龙在2020年2月22日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同时还配以几张夸张的表情照片。对于一向注重形象的钱志龙来说,这也是一种新鲜体验。用他自己的话说,“反正我偶像派的路线几年前就走到了尽头,脸笑塌了又怎样呢?”   2020年春节前,线下学徒确定后,钱志龙还带着几名学徒出了几趟差。后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们所有的学习课程和项目都转到了线上进行。
  钱志龙一般不直接给学徒们上课,而是让他们自己组织读书会、搜寻选题、讨论项目等,但事实上并没有完全放手,尤其是师徒磨合初级阶段,他们在一起开了无数的会。有时候,开会开得太投入,钱志龙讲了好多的話,喉咙都讲哑了。后来,他反思自己过于激动了,觉得没必要。于是,他拍了一个反省的视频发在朋友圈,立志以后要做个“安安静静的美男纸”,让学徒们都把脸凑到屏幕上去听他讲话。
  当然,这是他开的玩笑,事实上他就以此来提醒自己。学徒们看了他的视频后,觉得老师特别可爱。
  钱志龙和学徒们在一起,越来越放得下所谓的“偶像”包袱。刚开始在线上开会的时候,他还会洗个澡、吹个头,换件体面的上衣正襟危坐,后来忙起来,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睡衣也不换,直接上镜。学徒们只觉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老师。
  因为共同准备一个项目,师徒们忙得不开可交。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他们也不忘逗乐。钱志龙在视频中的搞怪表情被学徒们制作成了鬼畜表情发到了群里,引得钱志龙自己都“笑出了猪叫声”,自称在“逗比”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了。
  他们喜欢封闭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吗?
  “不,你不叫首席玩耍官,你叫Chief Fool-Around Officer,首席胡闹官!”
  一位美国朋友听闻潘采夫出任致力于传播通识教育内容、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博雅小学堂”的这一职务,如此说道。
  这些年,潘采夫一直没有停止“玩耍”。2015年7月,他辞去《南都周刊》的职务,去国内短租民宿预订平台“小猪短租”担任副总裁一职。那个时候,他的梦想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睡睡”,他把中国的很多书店打造成了“可以住宿的书店”,“你住进了书店,书店其实也拥有了你”;把剧场设计成了可以住宿的地方,你可以住进排练厅,甚至住在舞台道具间,你可以站在工作区看戏,还可以近距离和演员、导演交流……
  其实在正式成为“首席玩耍官”之前,潘采夫已经在“博雅小学堂”开了数档节目。他带着上中学的女儿开设了《江南英格力士》,和女儿一起说英语相声。他蹩脚的英语时常惹得女儿和小听众们哈哈大笑,很多小听众和他的女儿江南成为好朋友,他们时常一起嘲笑他不专业的英语读音。
  潘采夫还是一个资深球迷,他在“博雅小学堂”开设的《足球枕头们》节目把非球迷小听众都吸引过来了。他给小听众们介绍了很多足球入门知识,讲述了许多球星的故事,还有球星有哪些绰号、球星进球怎么庆祝等趣事。许多原本对这项运动不感兴趣的女生因为听老潘叔叔(小听众们对潘采夫的昵称)的节目,也变得热爱体育,爱上了足球。
  潘采夫在辞职前的正职是新闻主笔,所以新闻节目也是必开的。他的《老潘讲新闻》非常火爆,一有什么热点新闻出来,粉丝们就开始催更:“老潘快来讲讲吧!”仿佛一条新闻如果没有经过老潘的解读,就不叫热点新闻。
  在“博雅小学堂”,有数万听众等着听老潘的不同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每周还有近十万听众翘首以待他和司徒格子的节目《跑题大会》。潘采夫和司徒格子都曾是《锵锵三人行》的常任嘉宾。这两人都爱聊天,一次喝酒,喝着聊着,来了感觉,老喝酒也不是个事儿,干脆就一块做个音频节目。用老潘的话说就是:“反正说了也白说,白说也得说,说了不白说,白说谁不说?”这样,《跑题大会》就诞生了。
  这个节目兼具知识、趣味、思想,同时还拥有少见的“快乐”,这对潘采夫来说非常重要,玩什么都要玩得快乐。
  这样,他就成了“博雅小学堂”的“首席玩耍官”。他参加博雅小听众的聚会,带领小听众到某个美好的地方玩“快闪”,还带领小听众们去草原骑马,去河里捉鱼,带领小听众们游走厦门、广州、西安等城市,在北京寻访鲁迅踪迹,探访蔡元培故居、北大红楼、湖广会馆……
  潘采夫在“博雅小学堂”创下了几个最:做主播时间最早(创下了收听奇迹)、陪伴小听众最久、粉丝量最大。
  潘采夫的女儿江南是00后,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泡在B站。潘采夫有时候恨不得把她手机砸了,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他理解这种心情,就像当年他父亲对他看卧龙生的武侠小说感到痛心疾首一样。他需要做的是正视、尊重和理解他们,而非简单否定和排斥。其实新生代的圈层封闭性并非那么强,和他们平等对话,玩在一起,说不定就能走进他们的心。
其他文献
小时候,妈妈喜欢牵着我的手,带着我去旅行,走遍山川河流,但我卻一直没有机会牵着她的手,带她去旅行。  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暑假,妈妈因为过度劳累进了医院。几天后,妈妈回来了,只是面如土色,精神差到了极点。看到妈妈这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一早,等妈妈吃完早饭后,我便牵起了她的手,带她走出了家门。妈妈问我去干什么,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微一笑,示意她跟着我走就行。感谢妈
期刊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慧见。近来广大中小学生陆续回归校园,结束网课,上缴电子产品,有人产生种种不适,时有极端事件发生。当此之际,回温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理性反思"网络教学模式"。事实上,教育活动自古以来就是行与知紧密结合的一体化工程。互联网工具丰富、便捷的今天,我们如何具足智慧合理运用这些工具来获得幸福生活?不妨做些深度思考。古人学文,是"行有余力"的
期刊
韩浩月,男,生于上世纪70年代,现居北京。评论人,为多家媒体撰写文化、娱乐评论。专栏作家,出版有多部个人作品集。  “我要从所有的天空夺回你”,来自茨维塔耶娃的诗,原诗是这样的:“我要从所有的大地、所有的天空夺回你”“我要从所有的时代、所有的黑夜夺回你”“从所有的金色旗帜下、所有的宝剑下夺回你”……茨维塔耶娃的这首诗算是情诗。把情诗写得这么波澜壮阔,所以她才被那么多人喜欢。  天空意味着什么?泰戈
期刊
陪三岁不到的小外甥在院子里找四叶草,终于找到一枚,他好开心。拿着那枚四叶草他高兴地说:“你好!”要离开了,他对那些没被选中的三叶草们说:“再见!”  走出院子,去开栅栏门,他先说“你好!”转身把栅栏门关好,他说:“再见!”  关好栅栏门,回到家门口,对着家里的大门,他说:“你好!”转身,他对身后的院子和栅栏门挥挥手:“再见!”  不仅如此。吃饭的时候,他端起碗说:“碗你好!米饭你好!青菜你好!大肉
期刊
第一次被文字震撼,以至于全身冰凉、无以言状的感受,至今记得。  在初识字的年纪,看到一篇短篇童话,大意是讲吸血鬼为了让女孩逃脱,拿起十字架燃烧了自己。现在想来,那是本极为劣质的童话故事集,有着色彩过于饱和的封面和印刷略显随意的内页。然而在那个时刻,眼泪没有来由地夺眶而出,酸涩、湿润。小小的我根本无法理解当时的状况,只觉得整个身体的血液都凝固了,眼前浮现着那个牺牲自己的形象和不断燃烧的火光。  从惊
期刊
公交车上的座椅  热乎乎的  是因为有人刚刚坐过  那个人下车去了  随身携带的东西  一样也没落下  他什么也没落下  只把他的体温  留在刚坐过的椅子上  下一個坐上去的人  不觉得凉
期刊
你坐在月光里  琴声便明澈了一切  闭上双眼 照样  可以荡漾许多心事  其实 幽静的心情  倒远比任何夜色沉重  长长的叹息 迈步  从二胡声里踉跄走来  有一些时候  最宜寻一块静地  听你无语长谈  看悠悠的泉水  怎樣流过漫长苦难  以及一双失明的慧眼
期刊
一再被深埋,直至化为一截石头  错过的绿,折叠成一卷史书  你像一个无处安放的叹号  木纹依旧,清晰如岁月的指纹  却不敢触碰早已风化的虫洞  那只啄木鸟,还在大森林  飞来飞去,敲击远古的回音  而你站在红木底座上,像一位  沉默的证人,满身嶙峋的伤口  仿佛还在发出断裂的脆响  一些人从你的脚下走过,表情凝重  就像遇到了一身封塵的自己
期刊
雨是一场馈赠  在一个时间段  我会移步到窗口作某種守候  然后 看着密密的雨  就见到了戴望舒诗里的人  她就撑着一顶红色雨伞  经我家屋山的小路去学校  她是新来的乡村教师  我叫不出她的名字  可我记住了艳红的一抹朝霞  记住了她眼眸里传递出的笑靥  记住了雨是有情怀的  我有了思念  渴望哪一天与那个女子  合一把雨伞  用脚步弹奏大地的琴键
期刊
陈婷,1986年出生,2009年大学毕业,作为南京市第一批“大学生社工”,来到南京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开启了社区工作生涯。此后的9 年时间里,她先后在热河南路街道下辖的姜家园社区、姜圩路社区、白云亭社区、清江花苑社区、新和园社区担任社工、党总副支书,直到党委书记。2018年年底,她来到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京新社区,从头干起,成为一名专职网格员。  社区党委书记,是一份眼见着有前途的职业,而社区网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