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业经营 大势所趋
  
  进入20世纪80年代,分业与混业经营模式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化了。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业经营的区域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催生金融产品创新;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金融业的内在风险管理能力和外在的监管能力。随着金融制度创新活动的深化,金融业出现了由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向混业经营、综合监管过渡的趋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明显,为金融机构提供全球服务奠定了基础;
  2、技术进步推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各种业务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3、客户对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
  4、金融监管由机构监管、外部风险控制向业务监管、内部风险控制方向发展;
  5、各国有关的法规逐渐开放,开始有条件地允许金融机构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在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全球大型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以空前的速度不断涌现:在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在德国,安联保险与德累斯顿银行合并,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在瑞士,Credit Suisse与Winterthur合并,成为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金融集团之一;在荷兰,ING Group与美国的Equitable of Lowa合并,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在瑞典,SE banken与Trygg-Hansa合并。
  金融企业的本质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分业经营的经济学原理是,混业经营所带来的规模、协同效应不足以弥补其造成的风险。在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软弱或因某些原因不情愿控制时,国家必须通过有效的监管以避免金融风险在银行业和其他金融业之间的传递以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在无法识别和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分而治之”,切断其风险的传递渠道,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因之成为通常采用的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信息以及金融服务业自身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金融企业自身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金融一体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便显得更为突出。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于是应运而生,它能同时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及服务;能进行统一专业化的风险和资产负债管理;拥有多渠道的销售网络;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交叉销售;经营多元化提高了集团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集团内通过专业技能和资源共享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凡此种种而备受青睐。
  
  风险巨大 取舍两难
  
  由于占有金融资源过大,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系统一旦出现风险,危害较大;既使系统内部不发生风险,但系统外的风险也会波及到系统内。而由于其控制的金融资源占据着金融和经济活动的相当大部分,这种不能分散的风险可能会使整体经济暴露在风险之中,并由于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与产业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可能使震荡更容易传播。
  集团内部分支机构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使得集团内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相互影响,增大了内幕交易和利益冲突的风险。而且,由于集团内分支机构的利益相互影响,可能导致促成它们之间进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内幕交易的冲动。
  种种挑战意味着混业经营并未消除风险,只是风险在某种形式上转移到了外部,导致外部监管的压力更为巨大。于是出现一个两难的局面:如果不能顺应混业经营的潮流,则本国的金融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特别是面对国际竞争,本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将会大受影响,甚至陷入生死存亡之间;如果顺应混业经营的潮流,则由于上述可以预见的巨大系统风险及道德风险也会使本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面临危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其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性及不完整性,上述两难局面更显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挑战是巨大的,而监管体制及其监管能力成为核心的问题。
  国际经验,特别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金融体制的变迁必须与一国金融监管的水平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国际经验同时表明,监管体制的变化尽管与金融企业的经营模式有所联系,但也并非必然一致。于是,在现有监管能力的基础上并在监管体制不发生重大变动的同时,如何推动本国金融服务业向混业的平滑过渡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金融控股公司便成为可供选择的模式。
  金融控股公司将从事不同金融业务公司的股权整合在一起,实现股权的集中,以便于从战略上统筹规划。但与此同时,控股公司各金融业务单元又是相对独立的法人,分别从事不同的业务,并受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即股权与牌照相分离,在现有的监管条件下实现"分业经营,股权集中"。换言之,在一个法人金融集团公司内有多个法人子公司分别持有不同的金融牌照、经营不同的金融业务。这些子公司虽然被统一控制在一个母公司之下,但彼此之间实行完全的分业经营,完全的分业监管。在上述制度框架下,通过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既能发挥金融企业集团综合经营的优势,又能在不同金融业务之间形成良好的"防火墙",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的特点
  
  1、集团控股,联合经营:集团控股是指存在一个控股公司作为集团的母体,控股公司既可能是一个单纯的投资机构,也可能是以一项金融业务为载体的经营机构,前者如金融控股公司,后者如银行控股公司、保险控股公司等。
  2、法人分业,规避风险:不同金融业务分别由不同法人经营。法人分业的作用是防止不同金融业务风险的相互传递,并对内部交易起到遏制作用。
  3、财务并表,各负盈亏:根据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控股公司对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在会计核算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报表的意义是防止各子公司资本金以及财务损益的重复计算,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另一方面,在控股公司构架下,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责任,仅限于出资额,而不是由控股公司统负盈亏,防止个别高风险子公司拖垮整个集团。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实现分业向混业的转型
  在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设立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持有证券、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资产的股权,是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转型的最佳模式。以控股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设立新的子公司以开展其他金融业务,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全功能金融服务集团。
  
  2、监管上的灵活性
  控股公司各金融业务子公司各自持有相关业务牌照,独立经营,接受各自监管部门的监管,符合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精神。同时控股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不必满足各金融业务监管当局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
  
  3、协同效应、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收购、兼并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具有巨大的协同效应的优势。此外,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品种之间的优势加以组合利用,在金融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增加单一金融服务产品的数量,如扩大银行地区分行和营业网点,通过平均成本的降低形成规模经济;还可以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如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通过平均成本的降低带来了范围经济。
  
  4、业务发展与创新
  金融控股公司产生与存在的动力就在于它的创新业务,即金融部门内部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衍生。在控股公司下,银行、证券、保险等子公司独立运作,既有利于各子公司在各自领域更充分地发展业务,又因竞争而使各种业务和产品间的交叉销售更加市场化,透明度高,关联交易的处理也相对规范,并且促进了产品的创新。
  
  5、降低风险
  各项金融业务分别在独立的子公司里进行,一家子公司出现经营危机,其他子公司还可照常经营,无需以自身的资金去承担责任,而且,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降低管理风险。控股公司只行使股权投资的职能,不同业务的子公司管理是互相独立的,可以保证较高的业务管理能力,避免一金融机构同时管理其他金融业务的巨大压力。同时,在控股公司模式下,银行与其他业务间的交叉销售等商业活动处于市场的监督之下,透明度更高,市场风险更低。
  
  ●灵活的资本运作
  控股公司在资金调配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当银行因资本金过剩要降低资本金水平时,需要得到有关监管当局的认可,这一过程可能会耗时较长,而控股公司则没有上述限制,有利于提高资本金的使用效率。控股公司模式在后续融资上比较便利。例如按香港的有关规定,向控股公司注入其他资产,只需遵守《香港上市条例》及《收购合并守则》,不需要香港金管局的批准;而任何资产注入上市银行时,都要接受证券监管机构和金管局的双重监管。
  毋庸违言,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本身也具有风险,较为明显的特点是财务杠杆比率过高。总公司以外来资本(如通过发债或借款)拨付给子公司的资本金,在总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都同时反映出来。如果该子公司用该笔资金在集团内继续投资,则该笔资本就被重复利用,这意味着资产重复计算,可能会使整个集团的财务杠杆比率过高,影响到集团的金融安全。
  
  金融控股 现实选择
  
  我国的金融机构基本上是分业经营的。然而,面对国际竞争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金融控股的形式出现端倪。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和由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
  
  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包括商业银行在海外投资注册的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由金融机构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主要是历史遗留的一些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基础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中信、光大、平安集团公司是这类机构中的典型。
  
  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
  我国由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发展较快。以山东电力集团为例,1996年山东电力集团开始投资金融业,2000年7月与鲁能集团出资18亿元组建山东鑫源控股有限公司。后者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均有投资,初步形成了金融控股的架构。海尔集团全资拥有的海尔财务公司,目前已对鞍山信托、青岛商业银行控股,是长江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并与纽约人寿合资(各占50%)建立了寿险公司。
  从我国投资金融机构的产业资本特点看,这些投资者大都是近几年高速扩张的大型企业集团,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现金流对外投资,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对金融业的投资保证其事业扩张的资金和其他金融需求。但就其控股结构的内部协同性以及与控股股东的关系看,目前仍然是相当松散和表面化的结合,大都还只是简单的投资入股,虽已具备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但未能对所控股的金融机构实现一体化的经营和管理,同时缺乏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与整体优势,也缺乏对同一控股公司内部风险的相互传递或关联交易的控制机制。
  由上,可以认为我国现在只是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组织结构的雏形。同一金融控股集团在品牌、战略规划、资金运用、营销网络及信息资源共享等诸多方面的协同优势远未得到发挥。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成尚处于发育过程中。
  但从发展趋势看,有以下特点:
  第一,谋求组建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随着金融投资的多元化,无论是金融投资主体或产业投资主体,均将组建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其发展目标,不会停留在目前的分散投资阶段。它们普遍寄望于国家能出台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的试点办法或其他过渡性法规,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性质、组建条件和相关监管部门。第二,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实现业务的发展和机构的重组。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集团是一些大中型金融机构的普遍愿望,随着竞争的加剧,金融机构之间购并(包括中外合资方式)的增加,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与机构重组的载体。一些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正在谋求在一些新业务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领域设立单独的子公司,以便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
  从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能力分析,选择过渡性经营模式已成为必然。关键在于尽可能妥善地解决我国监管能力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此前提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最具可行性,符合我国金融改革遵循的"渐进原则"。其优点在于:一方面便于我国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分业管理体系执行对各自行业的监管并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同时在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为综合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尊重经济规律,顺应市场选择。如若通过市场选择由兼并重组实现金融控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金融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转变,抑制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冲动,同时集团下子公司也具备更高的控制经营风险的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的法规制度建设、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以及金融监管水平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实现我国金融由分业向混业的逐步过渡,并可以通过由投资控股向经营控股的转变,为将来实现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混业奠定体制基础。
  (作者单位:中银国际控股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其他文献
据说,在北京、上海、广州的流行时尚中,人们有两大共同爱好:逛宜家,吃哈根达斯。虽然我总是拽不上时尚的尾巴,但“IKEA”这个代表新潮、实用的北欧家居品牌确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宜家家居为瑞典家居用品零售集团,已有56年历史,在全世界29个国家的各大城市拥有150个商场,年接待顾客2亿人次。如今,宜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公司,商品品种多达11000种。  从20世纪80年代起,宜家开始从中国
期刊
1967年,安·拉姆斯丹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总部坐落在英国爱丁堡市的大型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标准人寿(Standard Life)保险公司。标准人寿保险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共同人寿保险公司,也是英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在1984到1990年期间,他是该公司的首席保险精算师,从1990年开始任公司财务主管,并且在2002年接任了首席行政长官一职。    关注全球市场    从某些方面来说,安·
期刊
我们目前正站在一场改革的边缘,这场革命在深刻程度上丝毫不亚于诞生了现代工业的产业革命。它将是环境革命、基因革命、材料革命、数字革命,而最主要的则是信息革命。  ——加里·哈梅尔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金融业的创新,传统的银行业务领域逐渐萎缩,脱媒现象愈演愈烈。很多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的生存基础受到了威胁。欧美的一些著名银行纷纷对原有的业务进行重组,引入新的业务。然而,这些应对措施并不能阻挡
期刊
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被称为“现代金融学之父”、企业理财大师。米勒的金融经济学理论使他赢得1990年的诺贝尔奖。他帮助企业变革金融运作体系,使它从一个松散的条例集合,变为能给股东带来最大利益的手段。他与莫迪利安尼合作的“M&M定理”,至今依然在经济学家和公司财务人士中广泛讨论和辩论。    推崇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在判断一个新产品是否增进社会福利时,通常用一个很简单的标准:人们愿
期刊
没有现代化监管的信息化不仅谈不上是真正的信息化,因为那样的信息化不仅低效,而且注定是场极度危险的信息化  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优劣已经成为支撑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石。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银行的各项业务中,安全性对于银行的兴衰成败举足轻重,银行面临的信息技术安全隐患也在日益增加。  针对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信息产业部太极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管委会技术委员会副
期刊
1975年12月31日,“Vanguard 500 Index Fund”设立,这是美国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第一只大众化的指数基金。当时资产总值只有1100万美元。到了1999年11月16日,该基金的资产总值却达到了1000亿美元,资产规模在25年中以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的速度在增长。25年前,在该指数基金诞生的时候,多数人并不看好指数基金。但25年后,事实做出了回答。  约翰.C.包格先生是“
期刊
本文讨论针对的是,当一家企业必须从外部筹措资金,尤其是以股权方式筹资时所发生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纯粹的国有企业或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就被排除了。  这里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下把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界定为:通过什么样的制度、机制和运作才迫使或诱使经营者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回报。如果投资者的权利在事后得不到良好的保证,那么他们在事前就没有足够的激励对企业投资,换句话说,企业的融资成本就会上升,甚至发生严重困
期刊
CPS是Commercial Paper Based Short-term Financial Solution的缩写,是围绕票据开展的短期融资方案。CPS是一种复合服务创新,主要是,银行与生产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统一向经销商授信,经销商的信息由生产商和银行的联盟共同搜集处理,银行与生产商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结算与融资关系(见图1)。  如图1所示,在第Ⅰ阶段,银行和生产商结成战略联盟,统一向经
期刊
证券市场的新亮点    临近年终,“盘点”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我们发现,在股票行情走势低迷,投资者普遍亏损,市场一片肃杀当中,债券投资基金却悄然热销,在京、沪等大城市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成为今年证券市场的亮点之一。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债券投资基金是新生事物,2002年8月,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成功发行了南方宝元债券型基金,其投资组合中债券投资的比例为45%—95%,股票投资的比例最高不超过35
期刊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一直不断,从琼民源到郑百文,再到银广夏。无独有偶,素以监管严厉闻名的美国也发生了安然、世通与施乐公司等一系列的欺诈性财务报表事件,数额之大,影响之恶劣令人震惊。  然而,对于会计业界来说,最令人尴尬的却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的质疑。为了重新整顿证券市场秩序,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美国会计与证券业界发起了新的一轮反对会计舞弊的行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