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生活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个方向,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政治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的实践生活,通过生活的实例教育学生,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政治教育生活实践生活即教育,透过生活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新课程理念倡导教育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更多的侧重于知识、概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对其的理解。所以,政治教学生活化成为了当前政治教改的主题之一,引入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政治教材内容,让生活成为政治课堂的活教材,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生活体验,从生活中收获。
一、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教育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两个元素,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同时也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但是,在当前教育生活中教育脱离生活的显现却普遍存在,教育仅停留于理论知识的表面,只关注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不能够反映生活的全部,从而导致教育与生活的疏离。在当前的政治课堂中,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知识相关的有限,教育与生活脱离现象主要表现在:
1.教育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
传统的教育大多是按照理性化的模式培养学生,为学生事先预设好发展方向,让很多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管理都收到了限制,学生学习了知识,运用不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只学到了知识的空架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及过:“每个人都能从和别人共同生活中得到教育,共同生活过程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人是生活的主体,生活的核心,教育的使命是帮助人去发现他人和发现自己”。与他们能否融洽相处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合这个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重要标准。所以,教育应该面向人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领悟生活,融入生活。
2.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现实的教育中过多的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以书本教育为中心,教育变得僵硬,教学内容没有时代气息,所授内容更不能反映当前政局变化,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学习政治只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发挥政治教育的核心本质作用。
3.学校教育目标远离生活实际
中等职业院校亦是一样,人才培养注重两个方面,一是面向社会,一是继续升学,而政治学科在中职院校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在实际社会工作中,不能够见到直接显著的教育成效,在升学考试中又仅是作为考试的应试项目之一。因此,学校对于政治学科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的认识层次,对于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也没有与生活实际相关联。
二、中职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措施
1.挖掘政治素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中职政治教材中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生活化元素,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目标,了解教材知识的内涵,多关注生活实践的事实,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引社会实践事件进课堂,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例如,在进行《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放一段有关乔布斯的视频,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说“世界因他无限美好,他因世界无限满足”。让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通过探讨以及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也可以举一些反面的例子,比如佛山小悦悦的事件,让学生去了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并且对这些现实进行讨论,让他们明白自己在以后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在人生的早期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丰富课堂资源,让教学活动生活化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非常普遍,在政治课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限于在讲台上的讲述,在教学中合理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在课前老师可以专门搜集有关货币起源以及讲述货币发展历史的纪录片,然后备好课程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在课中跟学生们一起观看,一起探讨学习。这样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能够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拓展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学方法生活化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达到不同的教育的效果,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令学生厌恶的。我们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开放课堂教学,灵活采用教学方式,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亲身体验法
中职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在这一阶段想学生灌输热爱祖国、关心民生、奉献社会的思想,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爱心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社会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比如,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清明节组织到烈士陵园扫墓活动,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献爱心;参加义务劳动,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设置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去各个场所进行问卷调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意外。
2.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将生活中的角色人物搬上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课时,可以创编不法小商贩经营活动的小品,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讨论探究法
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对其进行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见解与办法。比如在讲钓鱼岛问题时,让学生查阅钓鱼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发展态势,综合分析周边国家的态度,探索领土领海问题和平解决的初步方案等。
参考文献:
[1]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建坤.生活教育與课程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邝丽湛.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新课程标准政治教育生活实践生活即教育,透过生活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新课程理念倡导教育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更多的侧重于知识、概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对其的理解。所以,政治教学生活化成为了当前政治教改的主题之一,引入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政治教材内容,让生活成为政治课堂的活教材,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生活体验,从生活中收获。
一、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教育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两个元素,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同时也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但是,在当前教育生活中教育脱离生活的显现却普遍存在,教育仅停留于理论知识的表面,只关注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不能够反映生活的全部,从而导致教育与生活的疏离。在当前的政治课堂中,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知识相关的有限,教育与生活脱离现象主要表现在:
1.教育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
传统的教育大多是按照理性化的模式培养学生,为学生事先预设好发展方向,让很多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管理都收到了限制,学生学习了知识,运用不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只学到了知识的空架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及过:“每个人都能从和别人共同生活中得到教育,共同生活过程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人是生活的主体,生活的核心,教育的使命是帮助人去发现他人和发现自己”。与他们能否融洽相处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合这个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重要标准。所以,教育应该面向人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领悟生活,融入生活。
2.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现实的教育中过多的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以书本教育为中心,教育变得僵硬,教学内容没有时代气息,所授内容更不能反映当前政局变化,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学习政治只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发挥政治教育的核心本质作用。
3.学校教育目标远离生活实际
中等职业院校亦是一样,人才培养注重两个方面,一是面向社会,一是继续升学,而政治学科在中职院校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在实际社会工作中,不能够见到直接显著的教育成效,在升学考试中又仅是作为考试的应试项目之一。因此,学校对于政治学科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的认识层次,对于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也没有与生活实际相关联。
二、中职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措施
1.挖掘政治素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中职政治教材中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生活化元素,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目标,了解教材知识的内涵,多关注生活实践的事实,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引社会实践事件进课堂,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例如,在进行《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放一段有关乔布斯的视频,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说“世界因他无限美好,他因世界无限满足”。让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通过探讨以及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也可以举一些反面的例子,比如佛山小悦悦的事件,让学生去了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并且对这些现实进行讨论,让他们明白自己在以后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在人生的早期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丰富课堂资源,让教学活动生活化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非常普遍,在政治课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限于在讲台上的讲述,在教学中合理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在课前老师可以专门搜集有关货币起源以及讲述货币发展历史的纪录片,然后备好课程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在课中跟学生们一起观看,一起探讨学习。这样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能够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拓展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学方法生活化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达到不同的教育的效果,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令学生厌恶的。我们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开放课堂教学,灵活采用教学方式,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亲身体验法
中职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在这一阶段想学生灌输热爱祖国、关心民生、奉献社会的思想,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爱心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社会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比如,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清明节组织到烈士陵园扫墓活动,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献爱心;参加义务劳动,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设置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去各个场所进行问卷调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意外。
2.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将生活中的角色人物搬上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课时,可以创编不法小商贩经营活动的小品,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讨论探究法
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对其进行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见解与办法。比如在讲钓鱼岛问题时,让学生查阅钓鱼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发展态势,综合分析周边国家的态度,探索领土领海问题和平解决的初步方案等。
参考文献:
[1]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建坤.生活教育與课程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邝丽湛.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