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饮料酒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243775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对饮料酒的风味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将液液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建立饮料酒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将酒样稀释至体积分数为10%,再用乙酸乙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萃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该方法可准确测定饮料酒中10种挥发性酚类化合物,且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检出限及定量限分别为1.0~10.0μg/L和3.5~35.0μg/L;在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2.3% ~100.7%,相对标准偏差为0.3% ~3.7%,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该方法的准确度与重复性高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该方法具有准确、重复性好、有机溶剂用量少等优点,适用于测定不同类型饮料酒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研究同时发现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在不同类型饮料酒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新疆地处亚欧腹地,杏果实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但贮运保鲜难度大,在采后来不及处理,就会快速成熟,货架期很短,严重影响了杏果实的商品价值,损失严重.该文综述了新疆杏产业的发展现状,杏果实贮藏保鲜研究进展;从采前因素、采摘成熟度、采后处理、冷链运输、近冰温贮藏、出库方式和综合调控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杏果实贮运保鲜与商品化的因素,总结了探索提高杏采后贮运品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杏产业的商品化处理和全程冷链贮藏保鲜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为改善单一酿酒酵母酿造猕猴桃果酒的风味与口感,研究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共同发酵对猕猴桃果酒的影响.以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vineae)与安琪果酒酵母(SY)为试验菌株,猕猴桃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混菌发酵猕猴桃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同时测定·OH、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以此评价混菌发酵猕猴桃果酒的抗氧化活性.优化得到主发酵工艺为:H.vineae提前36 h接种;接种量4%;酿酒酵母与非酿酒酵母接种体积比1:1.
为提高纯苦荞挂面的加工适应性及面条品质,将挤压处理后的苦荞粉与生苦荞粉混合后制作纯苦荞挂面,将挤压苦荞粉的添加量及和面加水量结合探究其对纯苦荞挂面加工品质及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面带的质构品质、面条的蒸煮及质构特性评价纯苦荞挂面的加工性能和食用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挤压苦荞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带的表面黏附力和抗拉伸力及面条的蒸煮损失率显著(P<0.05)增加;随着和面加水量的增加,面带的表面黏附力显著(P<0.05)增加,抗拉伸力下降,面条的硬度、咀嚼性和蒸煮损失率均显著(P<0.05)增加,当挤压苦荞粉的添加
SO2是葡萄酒酿造广泛使用的抑菌剂和抗氧化剂,由于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有很多替代品的研究.该研究在赤霞珠红葡萄酒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中添加洋葱汁(50 g/L)和SO2(60 mg/L),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量、主要酿造特性、色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动态变化,比较了洋葱汁和SO2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接种酵母远大于添加洋葱汁或SO2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添加洋葱汁或SO2对葡萄酒自然发酵的影响强于对接种发酵的影响.添加洋葱汁与添加SO2同样抑制内源微生物生长、还原糖消耗、降低氧化还原
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材,曲酸为抗氧化剂制备活性包装膜,研究了不同浓度曲酸对复合膜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活性等的影响,为开发新型食品活性包装材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加入曲酸后,薄膜的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曲酸的加入也提高了复合膜的厚度,增加了膜的颜色,但不透明度降低.薄膜的断裂伸长率随曲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红外光谱显示4%曲酸导致聚乳酸膜出现了新的C??C双键特征峰,显著加强聚乳酸膜分子链的相互作用,能够观察到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新形成的C??C等化学键也导致薄膜有着较高
为探究发酵香肠制作过程中玫瑰花提取液(玫瑰液)部分取代亚硝酸盐的可行性,按照半干发酵香肠的加工工艺制备5组发酵香肠:添加10%玫瑰液组(T1)、添加80 mg/kg NaNO2组(T2)、10%玫瑰液+80 mg/kg NaNO2组(T3)、150 mg/kg NaNO2组(PC)、空白对照组(NC),将5组发酵香肠冷藏5 d后,考察各组理化指标、色差、质构和感官特性.结果表明,5种发酵香肠的亚硝酸盐残留量分别为0.69、3.97、3.33、10.02、0.46 mg/kg,pH值4.80~5.05,玫瑰
为探讨热水处理后黄瓜果实在非低温贮藏环境放置期间果体温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该试验将热水处理(40℃、20 min)后的黄瓜果实在非低温贮藏环境[20℃,相对湿度(55±5)%]中放置不同时间(0、1、2、4、8 h),并同时测定其果体温度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热水处理后0 h黄瓜果体温度高达36.5℃,随后的0~1 h黄瓜果体温度急剧下降,1~2 h果体温度缓慢下降,2~8 h黄瓜果体温度下降并持续稳定在环境温度;同时,热水处理后在非低温贮藏环境中放置2~4h黄瓜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
为获得品质高、口感好的酸菜干制品,采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新鲜酸菜进行脱水处理,研究微波功率、真空度和铺料层厚度对酸菜品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当微波功率为350 W、真空度为200 Pa、铺料层厚度为1层(2 mm)时,酸菜的颜色较亮,色差最小,维生素C含量最高,pH值较低,乳酸含量较高,感官评分最高.此时微观结构下酸菜的组织细胞皱缩最小,排列最整齐,结构保存最为完整;微生物指标测试表明,当微波功率为350 W,真空度为100 Pa,铺料层厚度为1层(2 mm)时,对酸菜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影响较小,活菌
随着干酪市场的日益增长,开发新型风味干酪成为新的趋势.根据前期实验结果,研究选定了3种制作添加酿酒酵母的切达干酪(KY组、KH组、KC组)加工工艺,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聚类分析及感官评价对干酪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测定及分析,以此来评价酿酒酵母在切达干酪中的应用前景.干酪成熟过程中,3组干酪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均有所增加;KY、KH两组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含量呈现增长趋势,KC组呈现降低趋势.干酪成熟前期,KY组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少于KH、KC两组,但感官评分高于这两组.干酪
为探讨梯度热水处理减轻贮后黄瓜冷害与细胞壁代谢的关系,分别以4℃贮藏2、4、6d后不做热处理的“申青”黄瓜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梯度热水处理(TG10:黄瓜依次进行14℃,4 min;24℃,4 min;34℃,4 min;44℃,4 min浸泡处理;TG20:黄瓜依次进行24℃,8 min;44℃,8 min浸泡处理;TG40:黄瓜在44℃下浸泡16 min)对贮后黄瓜[(4±0.5)℃、湿度(80±5%)]冷害指数、硬度、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果胶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等指标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