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踏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引言与背景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不经意的质疑、嘀咕、唱反调等等不在预设中的课堂生成,却很可能把课堂推向高潮,成为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
  
  二、案例描述
  
  浙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李白写的《赠汪伦》韵味无穷,百读不厌,那饱含深情、清新质朴的文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爱不释手。精心准备的课上完了,结束的时候心底徒生一丝惆怅,这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的诗句上却没有高潮迭起,似乎这诗的美只有我在感受。
  就在这时,一个平常很内向的小男孩怯生生地举起手来:“老师,我觉得李白这篇文章写得不对!”我心中一惊,诗歌我读过许多次了,从来没有发现有错误,别的学生一听也都竖起了耳朵,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小男孩。小男孩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但还是鼓起勇气说了下去:“人生自古伤离别,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诗句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悲壮、苍凉,还有些淡淡忧愁,浓浓的感伤。可是这首送别诗中却写着‘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是很欢快的,如果汪伦和乡亲们踏着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这表示他们很开心,一点都没有和老朋友离别的伤感。”
  “这话不对,”又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反驳,“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仙这个称号可不是普通人配有的,他难道会犯错?”
  另一个小女孩一听急了,她嘭地站起来:“大文豪苏轼曾经因为不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而在王安石面前出了丑,难道著名诗人就不会犯错了,我看李白这次也是写错了!”
  ……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这一疑问调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全班学生都开始积极思考,很快地分成正方和反方了,拥护李白的和置疑李白的各执一词。原本平静无波的课堂激起一丝思想的火花。我静观其变,站在一边听他们辩论。渐渐地,我发现问题出来了:学生们的辩论逐渐因为找不到充足的理由而变成了无谓的争吵……
  “大家安静,有理才能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啊!无谓的争执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班长的大嗓门让热火朝天的教室暂时安静了不少。“钱老师不是常常教我们要学会自己学习吗,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我觉得我们可以去字典、工具书里找找答案。”我欣喜地点点头,并请其他学生再提建议。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说借助互联网的,有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去讨论解决的,也有说去参考书中找答案的,还有说请教爸爸妈妈的……学生们层出不穷的方案让我十分欣慰,因为他们自己会读书了,找到了学习的途径了。我们决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找到了答案:
  生1:“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所以唐朝的有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出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生2:“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因为仰慕李白的才学,而想邀请李白来他家乡游玩,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来此。当性情豪爽的李白最终得知‘桃花’者,一潭之名,‘万家’则是酒店主人姓万之后,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汪伦既然精通音律,当然在送别的时候要用快乐的歌声为他送行、为他祝福,以此来表达对李白的深情厚意了。”
  生3:“踏歌就是一种风俗,现在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有这种习俗或者说是表达习惯,往往用在重要的场合之上,表示尊敬。所以我认为踏歌是当地一种特有的表示友好、尊重的礼节。”
  生4:李白是善通情意的大诗人,是情到极致即放歌的豪爽之士!在离愁别恨之外,与汪伦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性格和态度我们可以说是李白与生俱来的一种潇洒,一种豪放,一种浪漫!
  ……
  听着学生们一个个独到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见解,我更是激动,情不自禁地朗诵了起来,许多同学也跟着我一起朗诵了起来,我们都感受到这次的朗诵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动听。
  
  三、反思与讨论
  
  (一)课堂是孩子们精彩的舞台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怪异”想法,我们要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来是波澜不惊的课堂,因一个孩子的“节外生枝”而绽放异彩。孩子们讨论的问题、观点都是自己发现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投入。为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他们就依照平时获取的经验和老师的点拨,自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的舞台比我们预设的更精彩。课堂上,学生的发现、提出的观点都是一种教学资源,作为辅导者的我们要善于抓住优质资源进行开发并大胆地开放,让课堂最精彩的时刻,在开放中被挖掘。
  (二)拓宽孩子阅读的空间
  丰富的文学积累,能促进良好语感和高尚情操的养成。学生的阅读不能仅满足教材和教师选择的资料,而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要引导他们走进文学,走近文学大师,与高尚的人对话。在短短的课堂里,学生们不光读到了李白和汪伦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更是了解到了李白的潇洒和坦荡,抱负与苦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和“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自信……在广泛的个性阅读中,孩子们思路打开了,视野打开了,胸怀打开了!
  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有更敏锐的眼光去触摸新课程;有更执着的精神去体验新课程;有伟大的人文精神去发掘新课程。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素质,丰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多年来受讲析式和训练式语文教学及标准化考试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像学数、理、化一样通过多做题学语文,而不是通过多读书来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由于这门科学综合性很强,加上阅读体系繁多,阅读知识结构复杂,所以阅读教学不应要求面面俱到,而要着眼于阅读本身,以课文为例子,注意对学生通过阅读有目的、有计  划地进行
新一轮丰富多彩的教学已铺开,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育家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至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置身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成为学生的组织者。首先,教师要有过硬的文化水平与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逐步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积极参与。    一、轻松学习,愉快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必须考虑的重点。一节课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这句马列主义的至理名言,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学习了,可真正理解它,还是在中央党校毕业后,在担任三年县委书记的实践中,才开始领悟
目的:探讨分析叙事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影响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8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干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借助数字化技术,达到敏捷行动、实时决策的目的,实现经营管理变革、服务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升
期刊
介绍了自动摘钩排绳装置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有关参数的设计及选择,实践证明,使用本文介绍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文中的公式可以作为自动摘钩排绳装置的设计依据。 The design and
21世纪小学语文教材提倡“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教师也知道“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机械地朗读、背诵,被动地接受知识,还是占很大的分量。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设计实践活动 激发朗读兴趣    朗读是一种智力技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一
目的:通过观察补脑膏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O、NOS、ET-l及海马神经元内Ca2+含量的影响的研究,探讨该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
摘 要: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感悟,注重情感体验,注重交流,注重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感悟 体验 交流 实践 积累兴趣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感悟文本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热爱祖国
摘 要:针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采用漫谈的方式分别从教学方式的转变、理想课堂的创建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转变 理想课堂    走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深切感受到一位位时代的弄潮儿所带来的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然而,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和发展,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崭露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实际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从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