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摊车费三大招

来源 :数学大王·趣味逻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木老叔和古噜噜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和老编正打算拼车回家,这是一个很划算的打车方法,都是熟人,既相互有个照应,又可以节省车费。
  如下图所示,阿木老叔、古噜噜和老编在聚会后坐上同一辆出租车往B小镇方向移动。老编最先下车,之后是古噜噜,最后是阿木老叔。这种出租车没有起步费用,只是按照路程计费,当他们单独打车回家的时候,需要的费用分别是110元、150元和190元。三人拼车之后,车费最终是190元。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应该如何分摊车费呢?

方案一 分阶段来分摊车费


  古噜噜率先提出了一种分摊车费的方法。
  古噜噜摊开示意图,在图上指了起来:“首先,我们将总路程分成三段,第一段路程是从起点到老编家的位置,这段路程我们三人都受益,所以应该由我们三人平分这段路程的费用;第二段路程是从老编家到我家,这段路程的费用应该由我和阿木老叔分摊;而最后一段路程的费用应该由阿木老叔自己承担。”
  老编听完点点头,说:“哇,这个办法好像很不错!”
  阿木老叔也同意:“这个方案听起来很合理,我们来计算一下各自需要掏的费用吧!”
  从起点到老编家这段路程,三个人都在乘车,所以三人平分到此处的110元,每人支付元。
  第二段路程的费用是150-110=40(元),由古噜噜和阿木老叔承担,每人支付20元。
  最后,阿木老叔独自承担第三段路程的费用,也就是190-150=40(元)。
  因此,老编需要支付 ≈37元,古噜噜需要支付 20≈57(元),阿木老叔需要支付 20 40≈96(元)。
  看到最终结果比独自打车的时候节省了很多,大家脸上都笑开了花。不过,阿木老叔眼睛骨碌一转,忽然想到了一个分摊车费的新方法。

方案二 把省下来的钱退回去


  阿木老叔清了清嗓子,说:“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既然我们大家都那么在意拼车节省了多少钱,那不如先各自支付原来的车费,然后再把这笔省下的钱(110 150=260)按比例‘返还’给每个人。”
  对这个先付后返的方案,老编和古噜噜都很感兴趣:“具体要怎么操作呢?”
  阿木老叔侃侃而谈:“我们按每个人原本需要付的车费的比例来分配这260元。”按照阿木老叔的方案,三人单独打车到家的总花费是110 150 190=450(元)。其中老编的费用占总花费的,那么省下的260元中的归他所有,也就是260×≈64(元),那么他只需要支付110-64=46(元)。古噜噜的费用占了总花费的,她能省下260×≈87(元),那么她只要支付150-87=63(元)。而阿木老叔要支付81元,可以节省109元。
  阿木老叔拍着胸口,为自己的方案呼喊:“这种方法的计算步骤看起来比较麻烦,但只要略微变化一下就十分简单。而且大家应该比较喜欢这种方案,因为‘有钱拿’。”
  他的发言得到了老编的赞同,可古噜噜却发现了阿木老叔的“阴谋”:按照古噜噜的方案,阿木老叔需要支付96元,而在新方案里,阿木老叔只需要支付81元。
  老编、古噜噜和阿木老叔都是好朋友,所以他们不会对彼此太过斤斤计较。但是假如他们三人不是好朋友,只是萍水相逢拼车的伙伴呢?他们可以“厚着脸皮”互相讨价还价,甚至谈不拢价钱就扭头换下一批同伴拼车。
  这时候,下面即将出现的这种方案或许很适用。

方案三 根据博弈论来讨价还价


  新方案的思路很简单:每个拼车的人都比较仔细,也能够随时退出这次合作,从而拼车行动就可能告吹。从这个角度讲,每个拼车的人同等重要,所以省下来的260元应该三人平分。也就是说,每个人会节省约260÷3≈87(元),所以老编就应该支付110-87=24(元),古噜噜应该支付150-87=63(元),阿木老叔应该支付190-87=103(元)。
  有时候,我们还会遇上略微麻烦一些的情况,因为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三個人来拼车的。
  比如,一开始,古噜噜和阿木老叔决定一起搭车,他们一共可以省下150元。这时候他们只有两个人,每人节省车费75元。他们在等车时,隔壁单位的阿花凑了过来,希望能一起走,她和老编一个小区。
  阿花加进来后,车费没有增加,也就是说,这个拼车团又节省了110元。古噜噜和阿木老叔不需要把他们两人节省的150元分给后来加入的阿花,他们可以三人平分后来节省的这110元,相当于每人省37元。所以,阿花要付110-37=73(元),而古噜噜和阿木老叔一共节省150 2×37=224(元),平均每人节省112元。
  毫无疑问,上述几种方法各有其优劣。显然最后一种方法在计算上是最困难的;第二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则比较简洁明了;而第一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它是逐段计算并累加的,所以即使出租车绕了远路也能使用。
  下面,我们可以用表格对各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整理: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最后一种方案对短途乘客来说最省钱。对于路途较远的乘客而言这种方案则不怎么省钱,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第二种方案来分摊车费。
  怎么样?读完本文,收获不小吧!对于文中的三种分摊车费的方案,你觉得哪种更合理呢?你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吗?扫描封面二维码,在微信上和我们说说吧!
其他文献
仅仅一句诺言  便是你出发的全部理由  仅仅一个信念  便是你面对的全部勇气  脚下几千里的土地  承载的岂只是遥遥归期  人生的旅程又何止几千里  然而  你却用它诠释了“仗义”  不,是成就人性与道义的呼吸     多少次风来雨去的洗礼  多少次坎坷与泥泞的绊羁  多少次黑与白的交替  伴随着嘴与眼的咒骂鄙夷  伴随着苦与痛的交织谑戏  可是你  却用那蹒跚而坚定的步履  老迈而刚直的梁脊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二十年。二十年的教育探索,从一场如同包办婚姻的政府分配工作和指令所教学科开始,历经安徽、上海、江苏三个省市的跋涉,渐入“自由恋爱式”的实验教学主张阶段。哭过,吼过,曾如丧家之犬,挥霍着青春;亦曾笑魇如花,捧过映着荣光的奖杯。蓦然回首,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教育旅程。  被“包办”的挣扎  1996年的8月,一个当时还叫做县教育委员会的单位,将沉浸在“优秀毕业生”喜悦中的轻狂荡涤,一纸通
Why do Chinese study English? What is the purpose of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t is clear that it’s necessary to improve students’ four fundamental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
9月27日,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乘着祖国的战机降落在沈阳,穿过象征最高礼遇的水门,他们将被安葬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魂归故里。这是中韩交接的第7批志愿军烈士遗骸,一同交接的还有1368件烈士遗物。  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市,距韩朝分界线仅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墓地长眠着425具中国志愿军的遗骸。这是一座“敌军墓地”,建于1996年6月,系韩政府遵循《日内瓦条约》中“尊重敌军遗骸”的要求建起,那些朝鲜战争
时常迷失于茫茫的題海之中,抬起头来,眼神都有些迷乱;时常徘徊于林立的高楼之间,睁开眼,发觉自己是那般孤单。于是我便想起了你,故乡的  那片净土,你是否还在我心里?  看惯了城市的车水马龙,习惯了刹那间的沧海桑田变迁,重返那条乡间的林荫小道,轻嗅泥土间独属于大自然的芳香,静赏雨滴拍打芭蕉所演奏出来的美妙旋律,静观蚂蚁们成群结对搬运硕果时的壮举……心中堆积已久的烦恼与忧愁顷刻间瓦解了。起风了,伴随着凉
作家贾行家的《潦草》中有一段,写了一个非常小的小铺子,之前在这儿做生意的都倒闭了。有一天,来了一对小夫妻在这儿卖馒头,就一张红纸贴在门口,写了店名,一个电蒸锅,一天也蒸不出几屉馒头。邻居都替他们发愁,这日子可咋过呢?  过了几个月,买的人越来越多,红纸上又添了几个字,还卖花卷、糖三角和发糕了。又过了幾个月,又添了煮黏苞米、自制大酱、咸鸭蛋和咸菜。又过了几个月,小伙子叮叮当当敲了一辆推车,要推出去在
在南极,有一座著名的科学考察站——中山站。一周前,考察站来了两个年轻的科学家:一个叫李冰,来自中国;另一个叫奥良,来自美国。他们俩是大学同学,也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一天,李冰和奥良坐在雪地上欣赏着美丽的极光。突然李冰兴奋地叫起来:“快看,有一颗流星!听说,看到流星时许下的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一起许个愿吧!”  两人紧闭双眼,十指交叉放在胸前,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  “你的愿望是什么?”奥良问
真,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简单的人生话题。  真,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用法,也就包涵了两种语义。一是在与错误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指正确的认识,也可简称为“真知”;二是在与虚假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指真实的存在,也可简称为“真相”。  探求真理不容易。它不仅需要学识和智慧,还需要心血和毅力,更需要勇气和牺牲。  弄清真相也不容易。这不仅有客观原因,如事物的显现程度、公开程度、知情者多少等等,更有
光,似电,似火,如星,如沫。在绘画艺术中,唯有对光捕捉成功,方可决定画的成就。在世界的绘画史上,有这样一个传奇,他开辟了一个时代,他是光之子,他是莫奈。  我看过凡·高梦幻神奇的《星空》,也看过达·芬奇美丽乐观的《蒙娜丽莎》,可我却在看到莫奈的《干草堆》的一刹那,被深深地迷住。四面是色彩明丽的树林,两垛干草堆立在地上,阳光的影子如此婉转,长长短短,短短长长,恍然有旧地重游的熟悉之感。  你可曾见过
胡适心胸豁达,急公好义,一生中帮人无数,被许多人视为解救苦难的活菩萨,是民国时期公认的好人,“我的朋友胡适之”成为一个时代的口头禅。然而,在学术民主和政治自由的原则上,他却是一个不退让的斗士。  在一张1958年的旧照片上,蒋介石身着中山装,风纪肃然,胡适则是西装革履,二郎腿高跷。二人坐在椅子上,表情轻松,神态自然。没有人能看出照片背后的剑拔弩张。  合影之前,胡适在“中央研究院”院长就职典礼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