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硬结合”平台的导航战体系对抗与评估系统研究

来源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25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全规模、等要素的真实或近真实条件的导航战体系对抗及评估,基于“软硬结合”平台的导航战体系对抗与评估系统提出“软硬结合”的系统架构,即用计算机网络把试验推演评估仿真分系统和对抗硬件平台系统试验连接起来,设计的试验推演评估仿真分系统基于软件虚拟方式满足系统灵活性及一定规模的要求,和工程体系对照的物理仿真分系统具备装备实体物理特性,“软硬结合”模式通过硬件设备可与软件模型无差别的等效集成,共同构建试验环境;在导航战体系对抗过程中实现了对体系的信息流、时间流、预期试验结论等验证内容,实现了进行全规模、全要素验证要求,并具备灵活性与真实性有效统一;现有初步规模设备的典型应用场景对抗的试验结果表明,“软硬结合”平台这一体系能够满足相应的体系化、网络化系统对抗和多层次、全方位的体系对抗需求.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的缉毒犬培训过程中训练周期长,训练开销花费大等特点造成的缉毒犬资源供需不平衡,训导员训导过程中面临健康安全隐患和重复机械劳动等问题,提出采用超宽带模块定位缉毒犬的物理位置,基于移动目标定位跟踪算法设计开发了缉毒犬训练监督辅助系统;以基于树莓派控制的智能车为移动载体,添加摄像头拍摄缉毒犬的行踪同时将视频实时回传终端;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超宽带模块定位精度、智能车与缉毒犬相对距离等方面对结果的影响,经实验测试实现摄像机及时准确跟踪录像缉毒犬功能,在保障定位准确度的同时提高了跟踪效率.
螺旋桨滑流带来的复杂气动力影响目前只能在风洞试验中获得,为了准确测量气动力从而获得螺旋桨滑流的影响量,使用旋转轴天平直接与螺旋桨相连并高速同步旋转进行风洞试验;对旋转轴天平的试验原理、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开发了风洞旋转轴天平信号处理系统;综合考虑了信号衰减、电磁环境等干扰问题,通过时钟背板触发启动采集,保证了信号采集的同步性,系统整体处理精度等指标都满足试验技术要求;还创新性地开发出了风洞动态数据连续测量技术,大幅提高了试验效率;经过多次风洞试验测试,实现了对旋转轴天平信号的调理、采集和处理功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神经网络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算法,针对测距模型易受井下复杂环境干扰,无法准确测距的问题,选用基于指纹的位置匹配模型;使用极限学习机将指纹和位置进行匹配,选用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WOA,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选取ELM合适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阈值,以提高定位精度.在定位的在线阶段,将新的指纹数据代入带动态权值因子的在线顺序极限学习机(DOS— ELM,dynamic we
激光雷达具有探测精度高、穿透能力强、能够三维成像等诸多优点,故自动驾驶车辆常常搭载激光雷达来对车身周围环境进行感知;车辆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包括车载激光雷达信号的发射、接收和对点云数据的处理,通过对接收到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可以使车辆准确的感知到当前路面状况并做出相应操作;文章重点介绍了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对每个关键技术中常用算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改进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随着卫星遥感行业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数据处理平台日渐难以满足卫星遥感数据快速积累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对系统在动态调度资源、易维护、弹性扩展、复杂度可控和灵活部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引入容器技术及Kubernetes容器集群管理系统,设计实现了基于Kubernetes的开源容器云平台,将单个业务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运行在相互隔离容器中的服务,实现了应用服务容器的调度和管理、快速部署和迁移,并以GF7高分卫星数据为例进行验证,验证了容器集群能够有效处理卫星遥感数据,提高了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平
针对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vehicular ad—hoc network)中现有路由协议存在的路由选择错误、丢包率较高、服务质量低等问题,提出了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结合改进贪婪周边无状态路由(GPSR,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和自适应链路质量评估的VANET路由算法;首先,结合边缘计算构建了VANET通信模型,对其车辆位置和速度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将边缘计算架构应用于VANET能够有效缓解计算量大、与车辆有限且不均的资源分布之间的矛盾;然后,提出了基
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受其发生的随机性、瞬时性、地域性影响,预警预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雷电短临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clique聚类识别和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雷电识别及追踪外推的方法,并在自主开发的广州市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中采用该算法和传统的雷暴识别、跟踪、分析路径算法(TITAN)分别实现了未来1小时逐6分钟(即6、12、…、60 min)的雷电路径预报;通过2020年5月至10月广州地区闪电定位数据对两种算法的检验分析表明:两种算法基本性能接近,均能有效识别、追踪和预测
为了提升多组分物质浓度的光学测量精度,针对光谱与被测组分的非线性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KO-PLS算法的多组分物质光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核矩阵将正交无关项转换至高维空间,通过迭代计算与剔除,建立了光谱信号与浓度矩阵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在保证算法高计算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传统算法对非线性项分析准确度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对多组分物质光谱的高精度分析;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算法下的全血样本浓度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KOPLS算法大幅提升了多组分物质浓度计算准确度,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多组分检测仪器中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针对无线传感网部署过程中存在的网络路径抖动难以抑制以及备用节点易出现能量受限现象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寻径机制的WSN传输路径稳定算法;首先,鉴于传统机制单一选取参数存在的局限性,综合考虑节点剩余能量、传输散射角度等多因子,智能搜寻较为稳定的传输链路,设计了基于能量一角度刺激机制的区域路径收敛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备用节点能量剩余及传输过程中易出现的抖动因素,通过引入散射迭代方式来增强节点在能量失效情况下的寻径效果,以降低因备用节点选取不当而导致的大面积重传输现象,增强传输路径的抗抖动能力,达到智能寻径
针对现有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状态空间维度大的环境中难以收敛的问题,提出了在时间维度上提取特征的基于一维卷积循环网络的强化学习算法;首先在深度Q网络(DQN,deep Q network)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深度强化学习系统;然后在深度循环Q网络(DRQN,deep recurrent Q network)的神经网络结构基础上加入了一层一维卷积层,用于在长短时记忆(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层之前提取时间维度上的特征;最后在与时序相关的环境下对该新型强化学习算法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