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中年级厚本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习惯,也要符合文本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内在逻辑,在阅读程序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依据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对于厚本的阅读,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包括选书、读书和论书三项内容。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旨在使学生的厚本阅读不断走向深入,步入阅读佳境。
第一步:选书
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把适合孩子们的好书推荐给他们,让好书丰盈孩子们的童年,让他们尽情享受课外阅读的美好时光。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去教育和引导学生鉴别书的优劣,让学生自觉走近好书,远离那些毫无价值甚至趣味低级的书籍。但是,让学生亲近好书,远离低俗,不能直接强压,也不能一切老师说了算,老师单方面的规定和约束是没有多大实效的,需要一种自然而然的教育和引领,在无痕的疏导和规范中,唤起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应,让学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阅读指导和熏陶中,产生一种自觉稳定的阅读取向,从而对阅读有一种明确的主观判断和选择。并且老师在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读上,要照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走向,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成长阶梯。
1.选在孩子们心灵上的书
中年级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非常感性、童趣和质感的。他们对世界有了许多奇妙的感觉,也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和积累。他们对世界和身边的生活充满好奇,也对阅读满含憧憬和期待。因此,在阅读上,他们喜欢动感的、新奇的、清浅的、意趣的,这是孩子们阅读选择上的一个基本取向。阅读是孩子们普遍的心理需求,同时,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志趣和取向是多元的,阅读经验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已形成了自己的阅读偏好,喜欢读某一类型的书。因此,在图书选择上,我们应当为孩子们创造多向的阅读线路和丰富的阅读环境。让文学、科学、历史、地理、数学、哲学等多门类、多方面的书籍走进学生的阅读生活,充盈孩子们的阅读世界,让他们自觉地去选择阅读,走进阅读,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世界。
2.选在孩子们前边的书
这就是说,所选读的书要处于孩子们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域之内,不是平直的学生生活,也不是完全在学生的阅读掌控之内,而是对学生原有阅读的一个提高,一个发展。但又不是高出学生的阅读极限,让学生无法读懂。学生前边的书,应当是读来不是一下就能读懂,轻松就能过关,而是需要学生深入进去,反复揣摩和细细品味才能读出要义。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书与孩子之间的对接在阅读水准上出现差异,致使文本沟通产生困惑和冲突,学生要想征服文本,就必须超越自己原有的理解力和认知力,调动内在的潜能,变式思维,去打通与文本的对接,从而读懂文本,读出韵味,读出感觉。
第二步:读书
阅读一本厚书,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这不光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持续的阅读耐力,更需要对整本书的文脉和逻辑结构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而这一点,是阅读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和亟须克服的问题。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厚书时,首先要注意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教给学生阅读厚书的方法,并适时交流阅读感受和体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厚书所特有的深意和快乐,使学生慢慢走近厚本,阅读厚本。同时,注重创设灵活自由的阅读时空,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能动的自我阅读、自我认知、自我感悟。以下分层次介绍阅读的方式和要义。
1.快读
快读是对一本书粗略而又全面的感知,也是阅读的一个重要方式。快速浏览一本厚书,能够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领略书的整体风貌和表达形式,初步感受书的主流文化和格调。快读是一个轻松、率性、惬意的阅读过程。具体表现在:
(1)看书名,了解这是什么类型的书,讲哪方面的事情。
(2)看目录,了解本书的基本架构和叙述脉络。
(3)预测,猜内容,不在对错,初步体察冲突和矛盾。
(4)粗略翻一翻,简要看一下开头和结尾,了解情节始末,不作太多留意和深究,蜻蜓点水,浅尝即止。
(5)从头到尾速读一遍,只读能理解的部分,不懂的地方可以忽略带过,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走马观花,只嗅得一路清风。
2.慢读
学生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浅入深,厚积薄发。慢读是学生不断走近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渐进过程。这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有足够的信心去促成这种力量的积聚,让学生在充足的时空里,循着自己的“慢读”之路,低眉求索,缓缓前行。
(1)像旅游者一样阅读。带着悠闲玩味的阅读心境,读读停停,不看任何资料及评论。没有任何功利和任务的纠扰,一路上或进入花境美景,或碰到一口枯井,几块怪石……在无限时间里随兴而至,体验一种最纯净最持久的阅读。
(2)成“书中人”的阅读。走进书的海洋,步入文本世界,成为“文本中的我”,走到书中人的生活情景里,走到书中人的心境里面去,体验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佳境,也是一种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阅读方式。
(3)成“艺术家”的阅读。孩子们是喜欢艺术表现和创造的,鼓励他们在自己欣赏处、感悟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讲述或朗诵或绘画或摘录,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种能动的自我表达。所有表达都满含热情,有感而发。当然,也可以不作表达和表现,他有真切的阅读,自然会有真切的体验,他不讲出来,但是他阅读了,他就已经拥有了。这就是一种“艺术化”的阅读,阅读中的多元体验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漫入文本的涓涓细流,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之中。
3.批读
批读就是对所读内容进行笔下的警悟和反思。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掌握全书的基本架构(大概即可)。然后边读边批注,学生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警觉和敏锐状态。所往之处,不放过任何空隙;所感之处,都留下深深的印记。常用的方式主要有:
(1)画底线。在主要情节或有很强感染力的句子和关键细节处画出底线。
(2)在空白处做编号或做笔记。某个观点引发出一连串的陈述和表达时,可以按顺序编号;阅读时产生的问题(或答案或观点)随时记录下来;将随感或观点与想法写在相应的地方。
(3)夹纸条书签等特殊处理方式。阅读时,打开书即可看见,再读时,会唤起你的阅读记忆,补充你的阅读理解。
以上三种阅读方式和顺序,即快读、慢读、批读,可以让学生在来来回回的反复阅读中,打通文本世界与学生心理的“秘密通道”,让学生获得深层的文本呼应和心理共鸣,使阅读走向深刻和高端。
第三步:论书
只要深入地阅读下去,学生定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也会对所读之书进行能动的评价。教师要注重引发学生论书的情趣和欲望,让学生多谈感想和认识、理解和感悟,倘若如此,便走向阅读的最高境界。当然,在论书这一环节,老师不能把水准定得太高,看得太重,太高太重反而会扼杀破坏学生对整本厚书阅读的热情。创造、珍惜、保留这种论书方式比达到期待的水准更重要。
1.论快乐
与别人分享阅读的快乐,重温情节的快乐是孩子们特别乐意做的一件事情。情节发展的悬念和高潮,机缘与巧合,悲欢与离合是一种回肠荡气的快乐;感受作品中文字和图画等诸多元素构成整体美的快乐;洞察、理解文化的快乐;发现潜藏意义的快乐;与人交往的快乐;与别人共同讨论阅读感受的快乐……论快乐,让学生的阅读变得心旷神怡,兴致盎然。
2.论疑惑
阅读过程会时常出现疑惑,阅读在本质上也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疑惑,知道自己的困惑。提问、怀疑是智慧的开始。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提出疑惑。在《马提与祖父》整本厚书阅读后,学生提出了许多的疑惑:(1)当祖父快要去世的时候,所有的人在哭泣,为什么马提不哭?(2)这个故事又像是幻想又像是现实,到底是什么呢?(3)为什么祖父会带马提去经历这段历程?(4)作家为什么这样写?祖父越来越小,最后进入马提身体中……这是一种理性知性的分析阅读和交流,问得越多,疑惑越多,越能发现文本最深沉的精华,最丰沛的阐释。此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一同寻找,一同发现,成为学生知性研究的伙伴、思考的技术顾问。
3.论山外之山
优秀的文本,呈现的情智应该是丰富的,特别是优秀的整本厚书。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山景”,更能领略到山后的风光和山外之山的景象,这很考量老师的功夫,也是阅读中必须关注的地方。其间,老师要站在高远处,为学生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审美学等多种解读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寻找书中的山外之山,去体会文本带给我们的无尽意趣和山外风景。
不是锤的打击,恰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臻于圆润完美。三步式“厚本”阅读,是开放的、灵活的、宽广的、自主的,这不是要创造一条标准的阅读路径,让每个学生都朝这条道走,而是提供给学生一种选择,让学生可以循着这条道路,找到自己阅读的独特方式和自由小径。因此,在阅读实践中,不必拘泥于上述程序和板块,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时调整,适时增加深度和厚度,使中年级学生的阅读从粗浅走向深刻。
第一步:选书
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把适合孩子们的好书推荐给他们,让好书丰盈孩子们的童年,让他们尽情享受课外阅读的美好时光。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去教育和引导学生鉴别书的优劣,让学生自觉走近好书,远离那些毫无价值甚至趣味低级的书籍。但是,让学生亲近好书,远离低俗,不能直接强压,也不能一切老师说了算,老师单方面的规定和约束是没有多大实效的,需要一种自然而然的教育和引领,在无痕的疏导和规范中,唤起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应,让学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阅读指导和熏陶中,产生一种自觉稳定的阅读取向,从而对阅读有一种明确的主观判断和选择。并且老师在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读上,要照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走向,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成长阶梯。
1.选在孩子们心灵上的书
中年级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非常感性、童趣和质感的。他们对世界有了许多奇妙的感觉,也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和积累。他们对世界和身边的生活充满好奇,也对阅读满含憧憬和期待。因此,在阅读上,他们喜欢动感的、新奇的、清浅的、意趣的,这是孩子们阅读选择上的一个基本取向。阅读是孩子们普遍的心理需求,同时,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志趣和取向是多元的,阅读经验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已形成了自己的阅读偏好,喜欢读某一类型的书。因此,在图书选择上,我们应当为孩子们创造多向的阅读线路和丰富的阅读环境。让文学、科学、历史、地理、数学、哲学等多门类、多方面的书籍走进学生的阅读生活,充盈孩子们的阅读世界,让他们自觉地去选择阅读,走进阅读,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世界。
2.选在孩子们前边的书
这就是说,所选读的书要处于孩子们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域之内,不是平直的学生生活,也不是完全在学生的阅读掌控之内,而是对学生原有阅读的一个提高,一个发展。但又不是高出学生的阅读极限,让学生无法读懂。学生前边的书,应当是读来不是一下就能读懂,轻松就能过关,而是需要学生深入进去,反复揣摩和细细品味才能读出要义。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书与孩子之间的对接在阅读水准上出现差异,致使文本沟通产生困惑和冲突,学生要想征服文本,就必须超越自己原有的理解力和认知力,调动内在的潜能,变式思维,去打通与文本的对接,从而读懂文本,读出韵味,读出感觉。
第二步:读书
阅读一本厚书,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这不光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持续的阅读耐力,更需要对整本书的文脉和逻辑结构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而这一点,是阅读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和亟须克服的问题。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厚书时,首先要注意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教给学生阅读厚书的方法,并适时交流阅读感受和体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厚书所特有的深意和快乐,使学生慢慢走近厚本,阅读厚本。同时,注重创设灵活自由的阅读时空,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能动的自我阅读、自我认知、自我感悟。以下分层次介绍阅读的方式和要义。
1.快读
快读是对一本书粗略而又全面的感知,也是阅读的一个重要方式。快速浏览一本厚书,能够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领略书的整体风貌和表达形式,初步感受书的主流文化和格调。快读是一个轻松、率性、惬意的阅读过程。具体表现在:
(1)看书名,了解这是什么类型的书,讲哪方面的事情。
(2)看目录,了解本书的基本架构和叙述脉络。
(3)预测,猜内容,不在对错,初步体察冲突和矛盾。
(4)粗略翻一翻,简要看一下开头和结尾,了解情节始末,不作太多留意和深究,蜻蜓点水,浅尝即止。
(5)从头到尾速读一遍,只读能理解的部分,不懂的地方可以忽略带过,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走马观花,只嗅得一路清风。
2.慢读
学生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浅入深,厚积薄发。慢读是学生不断走近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渐进过程。这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有足够的信心去促成这种力量的积聚,让学生在充足的时空里,循着自己的“慢读”之路,低眉求索,缓缓前行。
(1)像旅游者一样阅读。带着悠闲玩味的阅读心境,读读停停,不看任何资料及评论。没有任何功利和任务的纠扰,一路上或进入花境美景,或碰到一口枯井,几块怪石……在无限时间里随兴而至,体验一种最纯净最持久的阅读。
(2)成“书中人”的阅读。走进书的海洋,步入文本世界,成为“文本中的我”,走到书中人的生活情景里,走到书中人的心境里面去,体验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佳境,也是一种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阅读方式。
(3)成“艺术家”的阅读。孩子们是喜欢艺术表现和创造的,鼓励他们在自己欣赏处、感悟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讲述或朗诵或绘画或摘录,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种能动的自我表达。所有表达都满含热情,有感而发。当然,也可以不作表达和表现,他有真切的阅读,自然会有真切的体验,他不讲出来,但是他阅读了,他就已经拥有了。这就是一种“艺术化”的阅读,阅读中的多元体验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漫入文本的涓涓细流,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之中。
3.批读
批读就是对所读内容进行笔下的警悟和反思。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掌握全书的基本架构(大概即可)。然后边读边批注,学生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警觉和敏锐状态。所往之处,不放过任何空隙;所感之处,都留下深深的印记。常用的方式主要有:
(1)画底线。在主要情节或有很强感染力的句子和关键细节处画出底线。
(2)在空白处做编号或做笔记。某个观点引发出一连串的陈述和表达时,可以按顺序编号;阅读时产生的问题(或答案或观点)随时记录下来;将随感或观点与想法写在相应的地方。
(3)夹纸条书签等特殊处理方式。阅读时,打开书即可看见,再读时,会唤起你的阅读记忆,补充你的阅读理解。
以上三种阅读方式和顺序,即快读、慢读、批读,可以让学生在来来回回的反复阅读中,打通文本世界与学生心理的“秘密通道”,让学生获得深层的文本呼应和心理共鸣,使阅读走向深刻和高端。
第三步:论书
只要深入地阅读下去,学生定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也会对所读之书进行能动的评价。教师要注重引发学生论书的情趣和欲望,让学生多谈感想和认识、理解和感悟,倘若如此,便走向阅读的最高境界。当然,在论书这一环节,老师不能把水准定得太高,看得太重,太高太重反而会扼杀破坏学生对整本厚书阅读的热情。创造、珍惜、保留这种论书方式比达到期待的水准更重要。
1.论快乐
与别人分享阅读的快乐,重温情节的快乐是孩子们特别乐意做的一件事情。情节发展的悬念和高潮,机缘与巧合,悲欢与离合是一种回肠荡气的快乐;感受作品中文字和图画等诸多元素构成整体美的快乐;洞察、理解文化的快乐;发现潜藏意义的快乐;与人交往的快乐;与别人共同讨论阅读感受的快乐……论快乐,让学生的阅读变得心旷神怡,兴致盎然。
2.论疑惑
阅读过程会时常出现疑惑,阅读在本质上也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疑惑,知道自己的困惑。提问、怀疑是智慧的开始。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提出疑惑。在《马提与祖父》整本厚书阅读后,学生提出了许多的疑惑:(1)当祖父快要去世的时候,所有的人在哭泣,为什么马提不哭?(2)这个故事又像是幻想又像是现实,到底是什么呢?(3)为什么祖父会带马提去经历这段历程?(4)作家为什么这样写?祖父越来越小,最后进入马提身体中……这是一种理性知性的分析阅读和交流,问得越多,疑惑越多,越能发现文本最深沉的精华,最丰沛的阐释。此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一同寻找,一同发现,成为学生知性研究的伙伴、思考的技术顾问。
3.论山外之山
优秀的文本,呈现的情智应该是丰富的,特别是优秀的整本厚书。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山景”,更能领略到山后的风光和山外之山的景象,这很考量老师的功夫,也是阅读中必须关注的地方。其间,老师要站在高远处,为学生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审美学等多种解读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寻找书中的山外之山,去体会文本带给我们的无尽意趣和山外风景。
不是锤的打击,恰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臻于圆润完美。三步式“厚本”阅读,是开放的、灵活的、宽广的、自主的,这不是要创造一条标准的阅读路径,让每个学生都朝这条道走,而是提供给学生一种选择,让学生可以循着这条道路,找到自己阅读的独特方式和自由小径。因此,在阅读实践中,不必拘泥于上述程序和板块,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时调整,适时增加深度和厚度,使中年级学生的阅读从粗浅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