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序列训练探微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写作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建立一个既符合教学规律而又切实可行的 训练序列,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初步探索到一个“由局部到 整体”、“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实践的效果较好。下面略作论述,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讲究序列,提高效率。
  学生对作文规律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遵循着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 认识规律。根据这个认识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中学议论文写作也完全可以遵循“由局部到整体 ”“由浅显到深奥”的序列进行训练。
  (一)“由局部到整体”是内容范围逐步扩大的训练序列。
  所谓“局部训练”,从内容来看,是单项训练;从篇章来看,是片断作文。如多角度立论、论点的表述、 论据的选择等环节的训练。而所谓“整体训练”,则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对议 论文写作从题目的拟定、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以及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的全方位的作文 训练。
  1.局部训练
  局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中的单个环节。在训练中,要注意诱导学生,使他们通过这 一训练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真正地使学生掌握并熟悉这一 环节。比如在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多角度立论时,首先应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对整则材料作全面的思维聚 焦。其次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尽量开拓思路,扣住材料的本质意义进行多角度立论。最后指 导学生揭示出材料的社会价值,作为最佳的立论角度。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论应准确、新颖、有意的原则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 逐渐熟练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一个好的论点需要有准确可靠、充分典型的材料证明。所以,紧接着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论据的训练。选 择论据,又涉及到材料的引述、对材料的分析等环节。如果这些环节突破了,论点的表述也就水到渠成并顺理 成章了。同时,为下一步的整体训练打下了基础。
  2.整体训练
  “整体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它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合情合理地表达某种 观点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的基础应是局部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目前许多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大多重视 整体训练,而轻视或忽视局部训练。依笔者愚见,中学议论文写作训练,还是按“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为好 。其实“整体训练”和“局部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体训练”中不断发现作文的缺陷,从而又不断地进 行有重点的局部强化训练,相互推进,达到提高整体写作水平的能力。
  由“局部到整体”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范围积极进行辩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 思维能力。
  (二)“从浅显到深奥”,是内容不断深化的训练序列。
  由于“内容”通常指文章表达的宗旨(观点、中心、主题)和所使用的材料,因此“深化训练”实质就是 针对前一作的浅显的宗旨、简单的材料,更换成后一作的较深奥的宗旨、较复杂的材料,然后训练。如此进展 不断,就形成内容深度上的训练序列。
  策动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序列训练就在于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或材料),那么,必然会使 学生陷入无米可炊又不能不炊的尴尬之中。因此,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应布置一些内容浅显而学生熟悉 的题目进行训练,逐渐加深。
  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材料议论文写作技能时,我是按照培养“评述说理─→引申说理─→辩证说理”的能力 进行序列训练的,此训练体现文章内容上“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
  1.评述说理
  评述说理,就是根据材料提供某一件事、某一个生活现象、某一种思想言论或某个故事等,联系现实生活 讲明道理。评述说理的能力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从议论对象中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2.引申说理
  引申说理,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能力,是评述说理的进一步深化。它把笔锋指向社会实际,使文章 内容扩展,中心突出,涵义加深。引申说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联想和想象。
  3.辩证说理
  辩证说理,指的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现象,阐述事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写材料议 论文时,提出的观点就不会偏离,在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时,就能居高临下,左右逢源。
  “由浅显到深奥”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全面透彻地辩证地分析问题。
  不管是“由局部到整体”,还是“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我都遵循螺旋式的目的原理,即同一种大 目标下的序列训练在目的上具有局部的反复性和整体的上升性。“局部的反复性”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加写作机会,提高训练效果,巩固所学的写作知识。“整体的上升性”是为了在更广更深的方面激发学生 的写作本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辩证地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讲究序列,务求“三性”。
  1.科学性
  序列训练以写作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写作要求为依据,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 完全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序列训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作文训练系统。
  2.系统性
  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 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而中学生又似乎不适合系统性 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序列训练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的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序列训练化系 统为局部,将写作基础理论分解为若干“点”,教师在训练时可以将这一个“点”的有关理论系统地传授给学 生,即可不讲成“纯理论”的写作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传授给学生。这样三年下来,“点点” 相联,由点成面,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因此可以说,序列训练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 计划的实践。
  3.渐进性
  序列训练按照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因此它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同时,序列训练在具体的操作中遵循螺旋式目的原理,因此它又遵循了 巩固性的教育原则。序列训练改变了以往写作无序时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简要地说明了序列训练的情况,抛砖引玉,愿和同行一起为提高作文教学作出努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做到“四个关注”是有效途径。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
他是一个拓荒者,更是一个拓“梦”者.当辽河油田一路走来,当千千万万辽河人梦寐以求、祈愿这个全国第三大油田生命更加长久但又不知能否如愿的时候,他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举证
河北欧耐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地处平乡,一开始就给人一种不同凡响的感觉。2006年的欧洲之行,让我有幸与公司董事长李银计先生相识,但那时我对河北欧耐的了解却还只是停留在道听途说
期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秦王政称始皇帝,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历史由王国时代进入了帝国时代。作为巩固统一的措施,秦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
期刊
为什么执行相同或类似的审计程序,某些同行能够更为迅速地发现重大问题、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个中原因难以一一分析.但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笔者以为思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自然学科。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概括、总结得出
这几年,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逐渐得出了一套较为完善且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一,教学生多角度理解发散点。发散点所蕴含的内容,是发散思维的依据。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实质,理解发散点本身,这样,发散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失街亭》,或从批评诸葛亮的角度来评,或从批评马谡的角度来评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一直从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计算能力很差。课堂上觉得学生们把知识掌握的很好,而在作业中,试卷上,错误就多得惊人。是题目太难,还是有其它的原因?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影响学生计算失误的因素  1、粗心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抄错符号或数据,如将“+”看成“×”;将“0.93”写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农村初中的孩子由于平时阅读面狭窄、文史知识积淀不够等因素,学习文言文倍感艰难,久而久之,心理上畏惧,方法上落后,学习效果更是差强人意,这也让很多农村初中的一线教师一筹莫展。在此,笔者想就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解读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评价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阅读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