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54h446jn6gf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目的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领域,提高学生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教育的前提是要教会人们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会正确利用大自然,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教育必须要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不断推广和使用,不仅要落实在纸张上,还需要落实到行动上,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融合;策略
  地理这门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体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大多数内容都与环境教育有关,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渗透方式,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融合起来,为他们开展与环境教育有关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并强化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以此真正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一、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且具有极高的重合性,主要体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内容理解和内在关联性。首先,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适当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高中生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让他们直观深刻地认识所处的世界。再次,两者的融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及一些人文地理,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一些技能。最后,两者的融合还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树立远大的目标,引导他们正视社会人才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重要问题,并立志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二、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逐渐更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来适应多元化的新时代,因此,教师也需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将高中地理课本的基础内容讲授给学生,还需要帮助他们理解地理课本以外的知识,使其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一些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积极主动地提出治理不同环境污染的相关建议,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由此也就能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有效融合。
  教师在直接讲授知识的同时除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插入符合课堂实际的大自然之美的音乐或视频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激起他们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一些自然地理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大自然的音乐来缓解疲劳,让他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之美,还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就会迅速增长,从而牢固地吸收地理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内容图文并茂,不仅能为学生牢固掌握高中地理基础知识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实践表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这样的课堂是比较理想的课堂之一。
  (二)课堂教学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资源内容,从另一角度来说,教学中应渗透大量知识的环境教育。教师可采用探究性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创新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探究与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探究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知识之前做好备课准备,将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消化,能够通过探究性活动为学生传授更多知识,充分将环境教育與高中地理知识想融合。比如:当教师讲到地形地貌的问题时,可以提供不同地貌的展示图,让学生围绕土地沙漠化讨论与其相关的问题,让其找出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以及讨论土地沙漠化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后果。在学生活动过程后,教师可适时渗透环境教育,旁敲侧击地对学生补充讲解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
  不同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同,对教材的处理也不同。只要能充分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素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即可。比如:从宇宙环境到地球大气环境,从海洋陆地环境到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人工环境等问题入手,都可以有效将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相融合。例如:在讲解“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问题时,执教教师就采用了多种手段将环境渗透到教学之中。在讲课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些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有关的漫画,使他们感到心情愉悦,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让学生通过漫画感受全球变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逐渐高了起来。再次,教师就插入电影《后天》,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不同学生提出了各自的想法,思维产生了碰撞,在碰撞中得出了一些相关结论。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活动方式讨论全球变暖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这个问题,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小组活动,有的小组担当环境保护志愿者,有的小组担当伐木工人,有的小组担当环境保护官员,利用这样角色扮演的方式有效地将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与环境教育理念相融合。
  (三)开展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有效地将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相融合。人类一直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地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相关知识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会环境保护者的不易,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环境尽一份力。有句话叫做“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参加大量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及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教师应不定期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课堂上所学知识点进行渗透,进行验证,进而结合地理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提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高中地理课堂与环境教育相融合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分类垃圾”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意识到垃圾也能变废为宝,以及垃圾未正确归类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既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深刻验证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又使学生知道垃圾变废为宝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能够缓解温室效应。借助分类垃圾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环境,谈谈从“我”做起的话题,比如:一些学生提到的购买绿色商品,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出门应该自备布制的打包袋,尽量少使用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能够净化空气等想法,既回答了话题又增强了实际保护环境的行动意识。我相信,这种实际操作的活动对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最有效果的,同时也有效融合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也开展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强化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相互渗透,挖掘更多的可持续发展力量之源,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旨在改善一些触手可及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目前要做的是,将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让祖国的未来能够根深蒂固地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为他们以及后代构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其他文献
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和中国林业机械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将于2009年9月19日一20日在山东
小雪是农村小学一年级的随班就读学生,智力发育远不及同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弱。小雪不能长时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有时会突然大声喊叫,有时会自说自话走出座位,在课桌间穿行,严
据鱼珠木材网2008年12月30日报道,俄罗斯可能放弃木材的出口关税调整政策。日前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建议政府放弃原木出口的所有出口关税,对于国内大型木材出口商要进行扶持。俄
【摘 要】实用文本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构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內容。实用性文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该如何操作?本文从三个维度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实用文;概念;误区;建议  一、如何定义实用文  1.实用文的界定  实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文本,据学者刘晓钢先生的研究,实用文的出现只是近百年的事情。通常意义上我们讲的实用文,就是指文章体文本。我们讲的实用文教学是从阅读方式上来界定的,
据美国《木材与木制品》杂志第3期报道,强化木地板具有个性化和多功能性,日益受到以设计为导向的消费者的青睐。
通过箱式管道除尘系统与传统管道式除尘系统的比较,介绍箱式管道除尘的优点和经济效益。
据《人民日报》11月3日报道,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近日联合下发《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根据规划,到2012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将达2.26万亿元,林产品国际贸易
2010年6月9日,中盐银港承德人造板有限公司年产25万m3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试车成功,标志着该公司正式投产运营。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论述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依据,认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要实现公平之"度";社会保障制度对弱势